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赏菊?古人过重阳节可能需要半个月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赏菊?古人过重阳节可能需要半个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81 更新时间:2024/2/25 20:20:57

古人过重阳节举办的活动是非常丰富的,其中登高和赏菊是两个比较重要的事情,而且在古代登高是也比较麻烦,因为外出都非常消耗时间,所有有些人可能花了半个月才完成登高。当然整个过程不会那么单调,还会做些其他的事情,重阳节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户外节日。除了登高,还有赏菊、插菊等活动。大家知道重阳节究竟是怎么来的么?下面就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顺便看看古人和现代人过节有哪些区别吧。

重阳节,我们都不陌生。尤其是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由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变得极快,人们的价值、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些隔膜,对于传统节日也没有了以往的热情和仪式感。如果说人们对节日还有企盼,那就是学生可以放假,上班族也可以不用加班了。

然而时代再怎么变化,人的基本情感(喜怒哀乐爱恶惧)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今天对重阳节不会有太多的真切体知,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的中国,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大都远离家乡,与自己的父母分离。但是人在异乡总会有一种孤寂之感,尤其是每逢佳节之时,这种情感更浓。这便是一种文化的深层积淀,中国人重视血缘家庭和团圆的价值追求已经深深的根植于我们的血脉当中。从这个层面来说,传统节日已经不再是个简单仪式的问题,它包含着我们的价值诉求、文化诉求等等。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回到古人的生活世界,一窥他们的重阳节是如何过的?

重阳节,我们都知道时处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因为“九”为数之极,又是极阳之数,故二“九”相重,即为“重阳”。在这一天,民间有登高、插菊花、茱萸的风俗,故又有“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不同称谓。此外“九九”又和“久久”谐音,即长长久久之意,蕴含了人们非常美好的价值诉求,所以民间也常在该日举行一些祭祖与敬老活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2012年,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位“老年节”。

既然重阳节如此具有文化内涵,我们就会疑问,它到底是什么时候起源的,以及其风俗背后到底有何蕴意?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见于《吕氏春秋》。其中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由此可知当时人们在秋九月,农收之时就有祭祀上帝、祖先的活动。按照荀子的说法,“天地者,类之本;先祖者,生之本”。之所以会举行这些活动,我们不能无知地将其看作是一种迷信,实则是古人追寻自己“从哪来”的问题,是一种报本反始的心里及价值诉求。

另外,根据《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由此,我们也可知道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佩戴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等习俗。人们认为这些活动可以令人长寿,这也许是受到当时一些术士服食药物追求长生的影响。

此外,《荆楚岁时记》也说:“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这是什么意思呢?隋代的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也就是说人们在重阳当天举行大型宴饮的活动不知起于何时,一直到宋代还依然保持完好。“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这是对当时重阳佳节的描绘。人们在重阳节这天举行宴饮,喝菊花酒,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整个一幅其乐融融的盛景。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孝”文化,以及一种敬老、尊老的价值观。从这点来说,重阳节被称为“老年节”不是没有道理的,自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

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重阳节仪式、习俗已经相当完备了。因此,重阳节的起源绝不止于汉代,应该可以上溯到更早。不过,“重阳节”作为一个名词出现还是在三国时代。例如,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写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到了晋代,陶渊明也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我们知道,陶渊明独爱菊,故爱屋及乌,对重阳节也是情有独钟。

当然从汉代到魏晋时期,重阳节的一些习俗主要还是在宫廷及士大夫中传播。直到唐代,重阳节才被正式定位节日。从此以后,朝廷与民同乐,以及在重阳节这天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贺这一节日。

关于重阳节,其中最重要的习俗当属“登高”。

可是人们为何登高呢,其意义何在呢?《礼记·祭法》有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的万物有灵论,即早期人类对于超自然、超人格力量的一种崇拜。早期人类主要通过采集、渔猎来获取日常的生活资料,而由于大山提供了茂密的森林、各种野兽,以及高山上的雷电击中树木导致自然起火,人们在反复实践中认识到可以用它来烤炙食物。总之,人们认为山是神秘的,故对其有敬畏之意。有人还对“崇”字做了解读,即“从山从宗,宗声”可见最早的崇拜也是对山而言的。

此外,还有登高“辞青”之说。我们都听过三月“踏青”之说,那么与“踏青”相对的就是“辞青”了。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说:“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那么,插茱萸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古人认为茱萸可以入药,菊花也一样。早在唐代这种习俗就已流行开来,我们从王维的诗中也可窥见。茱萸具有驱虫去湿、逐风邪之效,并能消积食,治寒热。九九重阳节,阳气过亢,为极凶。故而佩戴茱萸就是为了辟邪、逢凶化吉,这和端午节的佩菖蒲、喝雄黄酒有着相似的蕴意。

至于菊花酒,那是重阳节的必备饮品。“我花开后百花杀”,秋天时,其他花都凋零了,惟有菊花在绽开,且菊花不艳俗,有着高洁的品格。故在三国魏晋以来,菊花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渐成风尚。

重阳节在秋季,文人对秋多有感怀之意,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便是。重阳登高本是一种美好的习俗,但因客居他乡,抑郁不得志故而多有悲凉之感。我们大可不必,正如杜牧诗言“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标签: 重阳节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龙袍为什么是黑色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的龙袍是黑色的,为什么后世都是黄色龙袍?原因很简单。中原领土在有人类文明初期都是由一个个部落组成的,按照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相近和习俗相同的在一起生活,但是后来随着人越来越多,这种部落就演变成了国家。后来中华领土有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其中有一个人,他就想着把所有的国家都统一在一起,成为

  • 客家人历史介绍 客家人的历史由来 客家人的民风民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客家人

    客家人,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南方古代汉族移民群体,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一词,在客家语读( KAKKA),含有“客户”之意。《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相传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生活

  • 故宫屋脊上雕刻的老人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故宫

    我们知道,古代的建筑与现代的建筑有很大的区别,现在到了任何一个城市,你几乎找不出什么建筑物上面的区别,都是高楼大厦,毫无特色。但是古代建筑不一样,不仅在建造方式上面与现代不同,很多装饰也是不一样的。去过故宫的朋友可能知道,在故宫的屋脊上面,经常会看见一排的动物,然而在动物的最前面,还有一个雕刻的老人

  • 历史上龙袍一共出现过几种颜色?秦始皇的龙袍为什么是黑色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龙袍

    在我们印象当中,龙袍基本上都是黄色的,而且只有皇帝能穿黄色,相当于是一种专属颜色。不过早期的龙袍可不是黄色,例如秦始皇统一称帝后,使用的龙袍就是黑色的。其实在唐宋以前,并没有严格规定皇上必须要穿什么颜色的服饰,那后来黄色究竟是如何逆袭成为最高权利的象征呢?这就全靠“土”这个字

  • “红崖天书”是怎么来的?“红崖天书”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红崖天书

    在举世闻名的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以西37公里,霸陵河大峡谷的晒甲山的山崖上,有一块红色巨型崖壁,上面刻有数十个大小不一,“似篆非篆”、“似隶非隶”的图符,被称为“红崖天书”。因其具有“绝对之神秘性”

  • 观音阁为何被称作长江第一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观音阁

    中国是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国,从古到今有着非常有神奇的建筑物。如果说有人在长江的中间修房子你回信吗?我想大多数人肯定是不会信的。但是在中国湖北鄂州的长江中间就出现了一个拥有着700多年的古老建筑,观音阁,被称做长江第一阁。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伫立于鄂州市小东门外大堤俯瞰长江,可见一巨型礁石屹立江

  • 蝙蝠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传统吉祥物的象征?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蝙蝠

    可能如今大家提到蝙蝠,第一个会想到的是吸血鬼或者蝙蝠侠...不过在中国古代,蝙蝠这样的生物一度成为了传统吉祥物的象征,当时的古人们会非常偏爱蝙蝠。按理来说蝙蝠这种动物长得又不好看,而且居住的地方也非常阴森,白天见不到只有晚上才会出来,这种动物为什么会成为吉祥的代表呢?其实在这中间发生的故事还挺有趣的

  • 霜降是什么时候?霜降吃什么养生?霜降由来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霜降

    霜降是什么时候?每年的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由来每年阳历10月

  • 秦汉官员服饰介绍:秦汉时期官员等级及服装特色详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汉官员服饰

    秦汉时代的官员服饰,是中国服色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沿以春秋战国时期,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除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沿用战国时代的习惯,只是稍作调整。汉时期官员等级及服装特色详细介绍如下: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

  • 皮影戏的来历竟和一个爱情故事有关?皮影戏发源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戏剧,利用人物剪影来完成一个故事的创作,在当时也算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戏剧手法了。不过到底是谁发明的皮影戏呢?而且利用影子来创作故事还是需要一些想象力的,这个脑洞一般人还真想不出来。其实皮影戏的来历和一个爱情故事有关,今天就借此机会好好为大家讲讲皮影戏的发源过程。虽然现代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