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安徽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 墓主或为大内侍卫

安徽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 墓主或为大内侍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65 更新时间:2024/2/2 23:24:50

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古墓。太和县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现场的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古墓3座,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单棺墓1座。

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其中1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五品顶

3座古墓发掘文物200多件

上午,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项目破土动工。时隔不久,挖掘机操作人员发现了异,“好像挖到了古墓,里面有人骨和一些陪葬器物”。

学校及现场的施工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至倪邱镇政府和太和县文物管理部门。太和县文物管理所随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挖掘。

在现场,考古人员一共发现了3座古墓,其中2座是夫妻合葬墓,1座单棺墓。

考古人员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单棺墓是施工人员最早发现的古墓。由于墓室进水严重,棺木毁坏严重,已经很难看出墓葬的原样。与之相距10多米的两座夫妻墓保存相对完好。

此次抢救性考古共发掘出顶戴、铜镜、铜板、银锭、玉带钩、扳指、指环、铜扣等器物200多件。

其中一位墓主或为清代大内侍卫

经过3天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三座古墓葬之间均有10多米的距离,且均为南北走

在其中一座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象征清代官员等级的顶戴,其官阶为五品,但是考古人员没有在墓葬中发现安插花翎的翎管。

考古人员为此感到疑惑时,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传说,似乎印证了墓主的身份。

据介绍,清代当地出了一位武举人,是皇宫中的侍卫,官居五品。考古人员眼前一亮。

太和县文物管理所考古员鲍建鹏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在清代,汉人要想成为宫廷侍卫必须通过武举选拔。其中,一等侍卫官居三品,二等侍卫官居四品,三等侍卫官居五品。

更为重要的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与文官不同。文官拥有顶戴花翎,表明自己的品阶,而大内侍卫只有顶戴,没有花翎。

同时,考古人员还在这个墓葬中发现了扳指等其他陪葬器物,这也说明墓室主人是位武官,能弯弓射箭。

“这位大内侍卫在倪邱镇仍有后裔。”目前,太和县文物管理所和倪邱镇政府,已向这位大内侍卫的后代们征集家谱,对上述推测进行印证。

万间宫阙如今已化尘土

除3座古墓外,此次考古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倪邱中学应该是唐宋时期的一处遗址。

在现场看到,此次发现的3座古墓位于地面以下4米左右。在地面以下2米左右的位置,出现了许多青砖青瓦。

考古员鲍建鹏说,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些汉代的瓦当,但更多的是唐宋时期的砖瓦、瓷片等,说明唐宋时期这里应该是一片居民聚居区。

后来,由于战乱、朝代更迭、黄河大水等多种原因,原来的“万间宫阙”均已化作尘土,然后被泥沙掩埋,并形成了一个文化层。

当地老人的记忆印证了考古人员的推测,据介绍,七八十年前倪邱中学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古庙,名为“东大寺”。后来寺庙倒塌,建国后政府在此修建了学校。

此次发掘的3座古墓似乎也在传递着一些信息。据介绍,按照清代墓葬习俗,现场的3座墓葬属于“携子抱孙墓”。初步判断,附近还有其他墓葬未被发现。

标签: 安徽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墓主或为大内侍卫

更多文章

  • 市考古人员在郏县发掘一汉代古墓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考古,人员,郏县,发掘,汉代,古墓,文物局,考古,工作队,近

    市文物局考古工作队近日在郏县发掘一汉代古墓,昨天出土的画像石给考古人员意外的惊喜:画像石上不仅有演奏、御龙的场景,还有斗鸡的画面,且形态极其生动,为后人研究汉代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难得的资料。记者昨天上午赶到考古现场——郏县龙山街道金吾庄村西的郏县人民医院基建工地。该工地荒草尚未除尽,被发掘的古墓长约

  • 清朝时期的世界第一高人 身高超过三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时期,世界第一,高人,身高,超过,三米,世界第一,巨人

    世界第一巨人在清朝,比姚明还高93厘米。长得太高或者是长得太矮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确实不缺少身高高的人,虽然是少数,但是估计很少有人见过身高三米以上的男人,简直就是巨无霸,而在我国的清朝却确确实实存在过。客死英国的清代第一巨人 比姚明还高93厘米有史料记载,迄今“世界身高最高”

  • 四川6处唐宋摩崖造像或为荔枝道走向提供佐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四川,6处,唐宋,摩崖,造像,或为,荔枝,走向,提供,佐证

    千佛岩摩崖造像。大风高拱桥。记者17日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根据该院此前展开的考古调查显示,分布于四川省达州市内的6处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为“荔枝道”、“米仓道”两条古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此次考古调查,旨在为蜀道申遗及文物保护提供更多资料。来自全国的考古专家于3月9日至16日间,探访了四川达

  • 兵马俑二号坑考古挖掘启动 绿面俑身份难分辨属兵马俑陪葬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兵马俑,二号,考古,挖掘,启动,绿面,身份,分辨,陪葬,近期

    近期,秦兵马俑二号坑第二次发掘正式开始,这是二号坑首次发掘20多年之后进行的新一次考古发掘。根据秦始皇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与进展,为了进一步了解二号坑兵马俑的埋藏内涵,在1994年开始的二号坑兵马俑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基础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今天启动了秦始皇帝陵二号兵马俑坑的新发掘,计划发掘面积是2

  • 揭秘:商鞅变法之后为何会取得如此好效果?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揭秘,商鞅,变法,之后,为何,取得,如此,效果,商鞅,改革

    商鞅改革中对于法律责任的追究,固然规定了重刑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但是更重要的其实是法网之严密。相比刑法的重刑主义,法律责任的严密可能更能起到警戒作用。商鞅改革的另一个启示,就是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让社会的上中下层都予以信服,形成改革的合力。回顾商鞅改革的历史,其立法思想有的值得借鉴,如立法引导改革和注

  • 温州泰顺发现巨大一亿五千万年化石,考古价值超越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温州,泰顺,发现,巨大,一亿,千万年,化石,考古,价值,超越

    一块在泰顺当地发掘出土的巨大远古树木化石,引起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高度关注。近日,该所研究员杨小菊博士一行三人抵达泰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科研考察。专家称:泰顺古木化石的发现,对于了解地球同纬度古生物种类、物种进化过程等都有重要意义。泰顺位于温州市最南端,处于南雁荡山和洞宫山脉腹地,属华夏古

  • 百家姓有多少个 一共只收录单复姓504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百家姓,多少,一共,收录,单复姓,复姓,504个,百家姓,多

    百家姓有多少个,姓氏中可以分为单姓和复姓,到目前为至单复姓一共总计有504个姓氏。那么对于这504个姓氏大家是否了解清楚呢?这些姓氏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奇趣探索的小编来详细介绍下百家姓吧,有兴趣的可以进来了解下。百家姓总计504个中华百家姓一览「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

  • 古代妓女10大避孕方法 堪比酷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妓女,避孕方法,堪比,酷刑,现代,避孕,药具,出现,之

    在现代的避孕药具出现之前,过去的青楼女子她们是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的呢?史书上鲜有记载,野史上也不多见,影视剧里也是轻描淡写了之。巩俐出演的一部电影,就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妓女在接客之前,喝下一种汤药,说是喝了就不会怀孕了。当然,这种药究竟含有何种成分,无从考证,当关于古代的妓女避孕的方法也就众说纷纭。

  • 甘肃平凉村民旧宅挖出元代铜器 文物部门收回保护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甘肃,平凉,村民,旧宅,挖出,元代,铜器,文物,部门,收回

    出土的铜鼎记者从平凉市泾川县获悉,泾川县文物部门根据基层文保员提供的信息,通过广泛调查摸排及上门教育动员,于日前在城关镇共池村农户史某家收回了一组元代铜器。据悉,这组铜器是史某在旧宅重建时于地坑内的两个塌陷窑洞间隔区发现的。文保员得知后,向泾川县文物部门提供了相关信息。4月20日,平凉市与泾川县考古

  • 金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 可能具有相当文物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华山,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可能,具有,相当,文

    昨天中午,记者接到市文物部门传来的一条消息:金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可能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下午,记者即跟随市文保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江南名刹现古井,价值几何在市区尖峰山西麓的一处山坳里,一组依山而建、气势雄伟的唐宋风格建筑正在加紧建设,很多项目已处于收尾阶段,这就是金华山的千年历史名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