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木偶戏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木偶戏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62 更新时间:2023/12/5 7:03:49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偶人造型艺术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提线木偶造型较高,多在2.2尺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须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

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偶高3尺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布袋木偶造型最小,仅有7寸左右,靠艺人两手托举表演,操作技艺特别,不同于提线和杖头木偶。根据木偶的结构和演员操纵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托棍木偶又称杖头木偶,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手套木偶,又称掌中木偶、布袋戏等,偶人身高0.27米或0.40米,头部中空,颈下缝合布内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伸入布内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作各种动作,偶人双脚可用另一手拨动,或任其自然摆动。

杖头木偶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各地木偶高差很大,从8寸至人高不等。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有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头以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内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便于表演戏曲程式,动作灵活,栩栩如生。

“外操纵”多弯把式命杆,负担减轻,表现力增加;纸制偶头转灵巧,便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丰富;因手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与时代需要;手的材料不断更新(木-塑料-树脂),手杆逐渐由钢丝替代,“打脚”也出现了“横飞燕”、“大跳”等舞蹈动作。这对剧目的开拓、表演的发展、观众的发掘,意义重大。时到今,杖头木偶声势依然。

提线木偶又称线偶或线戏,也叫悬丝木偶。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高约两尺。偶头以樟、椴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富;竹制胸腹,手有、武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妙趣横生;脚分赤、靴、旦3种,勾牌与关节间有长约3尺的提线。

木偶舞台演出区域扩展,泉州木偶剧团提线表演占据整个舞台空间,提线可达6尺,难度大,但表现力大增。提线一般为16条,据木偶动作需要取舍,合阳线戏基本提线5条,做特技时可增加到30余条,演来细腻传神,技巧高超。自古及今,倍受称赞。

铁枝木偶流传于粤东、闽西,据说源自皮影戏,潮汕人称“纸影戏”。偶高1到1.5尺,彩塑泥头,桐木躯干,纸手木足;操纵杆俗称“铁枝”,一主二侧,铁丝竹柄。表演者或坐或立,于偶后操纵,形象规整,结构独特。几年来,又加高了偶身,调整扦位,使其出现了新的转机。

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以福建漳州、泉州最盛。偶高尺余,由头、中肢和服装组成。它以樟木雕头,机关控制表情和肌肉运动;手分拳、掌,食指入头颈,中指、拇指操纵双手,动作敏捷,准确丰富,构成布袋木偶的主体;有时表演者以一小竹签插入偶袖捻动,丰富了手臂动作,而且他们可以凭借精巧技艺,做出开扇、换衣、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动作,令人叫绝。布袋木偶剧目丰富,传统、现代、神话、童话,题材众多,新型工艺结构,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民间偶有“水傀儡”、“药发傀儡”显现,但流布、影响甚微。“肉傀儡”虽流布较广,但已纯属民间表演艺术了。

标签: 木偶戏

更多文章

  • 木偶是怎么做的 木偶的制作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木偶

    木偶的制作包括木偶头和服饰两大步骤,本文介绍的是掌中木偶(布袋戏)的制作过程,提线木偶与之大致相同。木偶头的制作首先是打坯。泉州的私人作坊中还不能独立完成这道工序,要到惠安的工厂由专门的打坯机操作,木偶头所用材料均是樟木。其次是雕刻。主要是刻人物五官,虽说木偶造型的繁简不同,师傅的手艺也有差别,但通

  • 木偶戏的造型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木偶戏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元、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福州串头戏,泉州嘉礼戏,漳州布袋戏,广东杖

  • 五代十国服饰简介 五代十国男女服饰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五代十国

    后唐同光年间,帝见晚霞云彩可爱,命染坊作霞样纱做千折腰,分赐宫嫔。后民间竞作彩裙,名“拂拂娇”。五代妇女有一种披于颈间领下的帔,名为“诃梨子”。衣服式样渐趋俏丽方面发展。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约50年,虽处于

  • 西汉时期的女服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汉

    西汉是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这一时期,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文化稳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进步明显,还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景象。也因此,人们对穿着打扮要求愈来愈高,衣冠服制也日趋华丽。尤其是西汉的女服服饰。那么,西汉的女服服饰有啥特点?关于西汉的女服服饰的特点汉代的一般服装,妇女穿襦裙和

  • 西汉的男服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西汉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在这一时期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民族融合,使得西汉时期的文化变得包容、兼收并蓄。在这一时期不论是文学、史学还是艺术和科技都是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带动了人们的文化审美,所以这一时期的服饰也是中国服饰的鼎盛

  • 三国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三国

    三国时期是一个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不论是文化、经济、制度等都是在东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三国时期的服饰据现在出土的推测,其大体服饰款式应承袭东汉,但在细节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三国时期的服饰是怎样的呢?三国时期的服饰又有什么特点?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的服饰是

  • 扇面的画法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扇面

    扇面的画法,包括诸如:绘画技巧、构图设计、创作研究等多方面。这些方面虽与通常国画的道理、原则、规律、技法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扇面形制上的特殊样式(主要是折扇),又决定了扇面画法有其特别之处。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随纸施技经胶矾处理过的扇面光滑挺实,加之折痕起伏纸性发生了

  • 上巳节是鬼节吗 上巳节为什么是鬼节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上巳节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上巳节的情况,很多人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上巳节是在三月三,所以很多人都会问三月三不是鬼节吗,那么这个上巳节难道是鬼节吗?所以很多人非常的奇怪了,疑问很大了,所以这个上巳节到底是不是鬼节呢?还有上巳节到底是不是鬼节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1、上巳节是鬼节吗上巳节

  • 八字犯五鬼必须化解吗 生辰八字怎么查五鬼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犯五鬼

    最近很多人对于这个八字犯五鬼的情况比较感兴趣,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八字犯五鬼了要不要化解,是不是必须化解的,这些个问题也都比较有意思的,知道一探究竟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还是很多人想知道这个生辰八字怎么查五鬼,其实也比较简单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八字犯五鬼必须化解吗八字犯五鬼不一定非

  • 身上有五鬼症状的表现有哪些 命犯五鬼的人的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上有,五鬼,症状,现有,哪些,命犯,人的,特征,最近,很多人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五鬼的事情,很多人都非常的害怕这个五鬼上身,所以就想知道如果真的被五鬼上身了,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命范五鬼的人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提醒:请勿迷信,相信科学!一、身上有五鬼症状的表现有哪些1、最明显的是常病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