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仕女图介绍 唐朝仕女妆容 唐朝妆容 唐朝粉面桃花妆介绍

唐朝仕女图介绍 唐朝仕女妆容 唐朝妆容 唐朝粉面桃花妆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48 更新时间:2024/1/23 21:51:11

唐朝仕女图,唐朝仕女妆容,唐朝妆容,唐朝粉面桃花妆(图)

《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

唐朝仕女妆是中国唐朝时女性的妆容。

化妆的次序大致如些: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就即是现今的涂胭脂、画口红、修眉及花钿(额饰,两眉之间的装饰)。

唐朝化妆重点与现代差别不大,称呼不同而已,如上粉底称上铅粉,画眉毛是画黛眉,擦口红是上唇脂;特别的是唐朝女性会在眉心、太阳穴与嘴角画动物、植物,称为花钿,若以金箔制成则称金钿。

唐朝女性涂口红流行心形、鞍形与一般形,心形是上下唇画成正、倒爱心状,鞍形是上下唇皆画成M字形,一般形上唇依唇形描红,下唇为半圆形,无论哪形的唇脂面积都比嘴唇小。此外,史书记载唐朝杨贵妃喜欢上很白的粉底,再擦上很深的腮红,红到连擦汗的手帕也染红,因而蔚为流行,当时女性竞相模仿。

梳妆用具

据《朝野佥载》记述,东海人马待封,为唐开元年间的工艺发明家。他“其巧逾于古”,曾为皇后造一梳妆具:“中立镜台,台下两层,皆有门户。(皇)后将栉沐,镜奁后,台下开门,有木妇人手持巾栉至。(皇)后取已,木人即还。至于面脂、妆粉、眉黛、髻花,应所角物,皆木人执。继至,取毕即还,门户即闭,如是供给皆木人。(皇)后既妆罢,诸门皆阖,乃持去。其妆盒金银彩画,木妇人衣服装饰,穷极精妙焉”。唐代宫廷贵妇的豪华梳妆用具,跃然纸上。

桃花人面:一份唐代“桃花妆”指南

古人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也就是说,各地的桃花要渐次开放了。

桃花初开时三枝两枝,自成风流仪态;盛放时光华照眼,望之若云蒸霞蔚;而凋零时也是落英缤纷,绯红满地。从“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知春到“桃花乱落如红雨”的惜春,桃花以其秾丽明媚,几乎占尽春光了,然而中国文人虽多写此花,却赋予其非常固定的文化内涵:美人与爱情。

与桃花有关的美人不是薄命就是祸水:春秋时的桃花夫人息妫,曾引发了三个国家的战争。《春秋左传·庄公十四年》:

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

唐代诗人王维也有诗云:“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再如制出桃花色“薛涛笺”的薛涛和写出“桃花得气美人中”的柳如是,也都身世畸零。

(唐人《宫乐图》)

而桃花贯穿的爱情也多惹人唏嘘:

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初见端倪便戛然而止的爱情;

陆游“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是旧情犹在却无奈分离的爱情;

孔尚任“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是郎心易变、离恨难收的爱情……

总之,文人们多谓此花弱质轻浮,虽有正面形象如陶渊明的桃花源、唐寅的桃花庵,也只算是人生不称意的避世之处。桃花如此容色,众人怎么忍心踩之贬之呢!还是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写桃花写得一派天然,还原桃花本来的烂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唐朝时期盛行的“桃花妆”想必是取桃花明艳可人这种积极意义来命名的;否则,若桃花喻美人薄命、姻缘坎坷,“桃花妆”又怎么会被古代女子们喜爱呢?

桃花妆,亦称“桃花面”。唐宇文氏《妆台记》记载:“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宋高承的《事物纪原》中记载:

隋文宫中红妆,谓之桃花面。

明末张岱《夜航船》中提及燕脂(即胭脂),也记载:

纣以红蓝花汁凝作脂,以为桃花妆。

(张大千 《唐妆仕女图》局部)

可以看出,“桃花妆”流行于隋唐时期,不仅妆容娇俏如桃花,而且最关键部分“燕脂”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花。自古常以名花喻美人,况清代张潮《幽梦影》云: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头一句便是以花为貌,妆名“桃花妆”,大概也是古时女子对自己容貌的一种期许吧。

此外,除了“桃花妆”,古人还有“芙蓉妆”、“落梅妆”、“晓霞妆”等多种妆容,命名方式惯用自然界的美好事物,隐约能见出古人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今人见到古画上唐代仕女的“桃花妆”,大多是觉得怪异又吓人,这是因为历代审美的变迁,但历朝历代女子爱美的心从没变过!春风骀荡,许多女孩子可能都已经有计划去踏青赏花、去约会访友,我们如今虽然不太可能化一款唐代的桃花妆出门,但可以取其精髓,也就是重点画出像桃花一样俏丽明媚的腮红,到时桃花人面,眉目含情,一定悦人悦己。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各势力地图 东汉末年势力图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汉

    东汉末年各势力地图:东汉末年势力图,东汉末年三大战役顺序东汉末年三大战役是什么?东汉末年三大战役资料简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战乱纷纷,其中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三个大规模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最为著名,也就是人们所谓的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下面比一比装修网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 斋月是什么时候 斋月是什么意思 佛教常识:斋日和斋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斋月

    斋月是什么时候:斋月是什么意思,佛教常识:斋日和斋月斋月:伊斯兰教历的九月,是其教徒封斋的一个月。斋月,佛教用语,伊斯兰教借用佛教词汇。佛教中的斋月是指的阴历正月、五月、九月等三个月份。伊斯兰斋月,又译莱麦丹月,是伊斯兰历第九个月,该月名字意为“禁月”,是穆斯林封斋的一个月

  • 虞世南书法特点介绍 为什么虞世南不是虞体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虞世南

    虞世南虞世南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初唐四大家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拜王羲之后裔智永和尚为师,书法得到二王真传,但其传世作品稀少,影响了其书法的传播。虞世南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由此名声更大。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

  • 怒族简介 怒族的传统节日 怒族的节日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怒族

    怒族简介:怒族的传统节日,怒族的节日禁忌怒族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人口28759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与傈僳族、独龙族

  •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重阳节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有什么风俗重阳节别称:登高节、晒秋节、重九节、九九重阳等重阳节的起源与由来传说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

  • 那达慕大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那达慕大会简介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那达慕大会简介来历节日名称: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节日时段:每年夏末秋初。“那达慕”,蒙语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蒙古族喜庆丰收或欢度节日的盛大聚会。作为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是以摔跤、射箭、赛马、歌舞等娱乐游艺项目为主要内容的集会。那达慕在蒙古人的

  • 回族的历史起源是什么?古代的回族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回族

    回族的历史起源是什么?古代的回族是什么样的回族是以中亚细亚各民族为主要族源,并以移民迁徙方式和商业交流活动在中国境内逐渐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保持伊斯兰文化传统的民族共同体。回族族体的最早来源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唐宋时期)来华经商留居的穆斯林“蕃客”后裔;回族主要来源是公元13

  • 什么是叫魂?叫魂习俗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叫魂

    什么是叫魂?叫魂习俗的由来亦称“喊惊”、“喊魂”等。旧时汉族信仰民俗。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古代认为,人有疾病将死,魂魄离散,须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因而有“招魂”之俗。《楚辞》中《招魂》篇,即与此俗的关。后世婴孩儿童若惊

  • 女寿星送什么对联?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对联

    【南山欣作颂 北海喜开樽】【上苑梅花早 仙阶柏叶荣】【筹添沧海日 嵩祝老人星】【筵前倾菊酿 堂上祝椿龄】【椿树千寻碧 蟠桃几度红】【菊水不皆寿 桃源境是仙】【鹤算千年寿 松龄万古春】【寿考征宏福 和平享大年】【露滋三秀草 云护九如松】【岭上梅花报春早 庭前椿树护芳龄】【红梅绿竹称佳友 翠柏苍松耐岁寒

  • 男寿星送什么对联?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对联

    【杏花雨润韶华丽 椿树云深淑景长】【室有芝兰春自韵 人如松柏岁常新】【海屋仙筹添鹤算 华堂春酒宴蟠桃】【志大年高一身干劲 童颜鹤发满脸春风】【体健身强宏开寿域 孙贤子肖欢度晚年】【左吟太行右挟东海 光浮南极星起老人】【北海开樽本园载酒 南山献寿东阁延宾】【节界中秋月圆人寿 筹增上算桂馥兰馨】【海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