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乌孜别克族简介 乌孜别克族的礼节及传统节日

乌孜别克族简介 乌孜别克族的礼节及传统节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39 更新时间:2023/12/9 4:07:42

乌孜别克族的简介

乌孜别克族,中国境内称乌孜别克族,境外称乌兹别克族,民族语言为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

乌孜别克族主体在中亚,主要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家,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许多县、市,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城镇,少数在农村。

乌孜别克族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78.8%,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人口数为10569人

习俗节日

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

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过“肉孜节”前的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斋,吃斋饭时,亲友邻里要互相邀请,如有客至,主人要热情款待。

古尔邦节要屠宰牛羊炸油饼,吃手抓肉和抓饭以及民间特有的风味食品“那仁”。

每年春季,乌孜别克族还要举行“苏麦莱克”仪式,届时以村为单位,大家自带各种生食品集中在一起,用一大锅熬熟后共餐。在此过程中,人们聚在一起进行歌舞娱乐活动,预祝风调雨顺、人畜两旺 [8] 。

婚姻婚礼

乌孜别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主要是在本民族内部进行,姑表、姨表和堂兄妹之间可以通婚,也允许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外族人通婚。过去,乌孜别克族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一般都实行早婚,男子十七八岁即可娶妻,女子十四五岁就必须出嫁。子女没有恋爱自由。父母在为女儿择婿时,比较注重男方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道德品质、年龄及外貌长相等。有时候,当父母准备为子女确定婚姻关系时,事先告知子女。这实际上是子女打招呼,要他们做好结婚的思想准备。青年人一般来说都会同意父母的安排。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日渐普遍,但选择对象也须主动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当代,父母虽然过问青年的婚恋情况,一般都尊重儿女选择,不会执意阻拦。

乌孜别克族的订婚仪式,大致有下面几个步骤:第一步是亲朋提亲。男子的对象选择有了眉目后,父母拜托亲朋好友到姑娘家去提亲。第二步是确定婚姻关系。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初议,只由妇女参加。后一阶段是定亲及初送礼。第三步是送彩礼。订婚后,男方的母亲在十几位女性亲友的陪同下前往女方家,每人手里掌着一个满盛食物的托盘走在前面,后边有人牵着一只犄角上系着红绸的绵羊。当这一行人到达女家门前时,女方母亲率领亲友在屋外迎候。两位亲家母热烈拥抱,为这门亲事祝福。第四步是回礼。在定亲几天后,女方家去男方家作礼节性回访,姑娘的父母在亲友的陪伴下,带些礼物去男方家里,男方家以盛情周到的接待表示诚意。第五步是选择婚期。即男方家去女方家商定婚礼的良辰吉日以及婚礼中各自分担的任务等。所有这些环节中,新郎和新娘都是不准与对方家人见面的。

结婚用品一般是男方准备彩礼和婚礼宴席的所需物品,女方要准备新房用品、铺盖、窗帘、房间布置等。婚礼费用基本由男方承担。婚礼前几天就要把婚礼费用大米、肉、油、胡萝卜、馕、糖果、水果、方块糖、茶叶等物品送到女方家,协商确定邀请客人名单,分发请柬。之后,婚礼在女方家中举行。

乌孜别克族婚礼连续进行四天。第一天举行婚礼及证婚仪式。这一天,接到请柬的男女双方宾客都到女方家中来庆贺,双方父母联手招待。一般早晨接待男宾客,下午招待女宾客。下午新郎的姐妹也来新娘家。新娘家在她们进门时要铺一块白色的长布让她们从上面走过,以示吉祥与欢迎。由一位阿訇为新郎新娘主持伊斯兰教规定的证婚仪式,乌孜别克族称之为“尼卡”。新娘一般站在侧面,只由其父亲、叔叔或舅舅代替听证。新郎则要和父母、亲友站在庭院中间,亲耳听到阿訇诵读的经。仪式上,阿訇大声询问站在侧面的新娘:“你愿意嫁给某某为妻吗?”新娘起初一言不发,待问三次以后才轻声回答:“愿意!”有的地方不是新娘回答,而是其父代答。然后阿訇转问新郎:“你愿意娶某某为妻吗?”新郎响亮而爽快地答道:“我愿意!”接着,阿訇拿起一块馕,用盐水略浸,让新郎新娘吃下。据说,在乌孜别克族人的心目中,盐是珍品,可以牢固夫妻感情,而吃馕又象征着新婚夫妇丰衣足食。

第二天是探望仪式。早晨,新娘家要派人送一顿叫“伊斯格勒克”的早餐来看望新人;新郎要去岳父家向二老问安。

第三天是称做“恰利拉尔”的仪式,即由新娘父母举行的、由朋友、亲人参加的答谢会,宴请新郎及其父母亲友等人。席上按长幼分派坐次,新娘父母向新郎和来宾分别赠送礼物。

第四天是新郎父母同样举办“恰利拉尔”表示对亲家的答谢。这一仪式上,新郎父母将为儿媳妇准备的东西交给新婚夫妇,新娘父母也送上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大家过目后整个婚礼才告结束。按照传统习俗,乌孜别克族妇女从结婚那天起,就必须戴上“帕兰结”(面纱)。头脸遮蔽很严,面纱遮脸的部分用马鬃编织而成,便于通风透光。不过现在不戴面纱的妇女越来越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乌孜别克族婚礼仪式主要程序虽然得以保持,但内容已经进一步简化,融进了一些新的风尚。

家庭

乌孜别克族人注重父慈母爱,子女孝顺。人们认为,父母给子女合适的名字并抚养他们长大成人,子女孝敬父母并为他们养老送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家庭和社会普遍尊重老人,愈是年长的人,愈是受到敬仰。反之,不孝敬老人的言行会招致人们唾弃。一个家庭中出现不慈或不孝的事件,会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

乌孜别克族家庭中,父母具有绝对权力。儿子结婚时可从家庭财产中分得一部分,女儿出嫁也可获得必须的陪嫁物,但给儿子分配财产的多少,完全由父母决定。女子出嫁前,在娘家有财产继承权,但所继承财产一般要比男子少。出嫁后,须把原继承的财产带给丈夫保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乌孜别克族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很低,男子尤其是丈夫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女子则“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过去,一些家庭中丈夫任意虐待、打骂以至遗弃妻子,只要丈夫说声“塔拉克”(遗弃),妻子就被抛弃了。因此,家庭内部妻子无明显财产支配权,如安排财产,如何置办家什,全由丈夫独断。如果丈夫去世,家产只给妻子极少一部分。这时,假如子女没有能力继承家产,妻子可暂行财产支配权,待儿子长大后,无条件交于儿子。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财产继承人,那么,全部家产由清真寺收管 [2] 。

礼节

乌孜别克族十分讲究礼节、注重礼貌。人们之间,相助为乐,舍施为荣,友善为快。年长者被称为“阿喀”(哥哥),“阿恰”(姐姐),年轻者被称为“吾康”(弟弟),“森额尔”(妹妹)。平人们见面,都要热情问候。按传统习惯,男子见面时,把右手放在左边胸前,点头鞠躬,并致问候;平辈女子相见时,双手抚胸鞠躬问候,有时还拥抱。长辈一般吻幼者脸颊而互致问候。现在握手礼已经越来越流行了,有的场合两种礼节并行。

乌孜别克族人尊重老人,崇尚学识。老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社会地位。众人相聚时,要让老人先说话,出门时要让老人先走;骑马时,如果两人共乘一骑,一般都请长者骑在前面,晚辈坐在后面;吃饭时,老人坐在上座,小孩坐在下席;晚辈不在长辈面前饮酒吸烟;路上相遇,年少者为年长者让路。有学识的人被认为聪明、灵异,同样受到尊敬。

文学

乌孜别克族保存大量乌孜别克文字的文学作品,流传较多的是叙事长

纳瓦依五部的诗集之一《法尔哈德和希琳》

纳瓦依五部的诗集之一《法尔哈德和希琳》

诗、寓言、谚语、格言、传说、故事、民歌等。

《阿勒帕米什》是流传广、影响大,有口皆碑的英雄史诗。

《坟墓中出生的孩子》是一首广大乌孜别克族人喜闻乐见的叙事长诗。

《母驼和羔羊》,《猴子和木匠》,《乌龟和蝎子》是乌孜别克族最为著名的寓言诗。这些诗都善用比喻,引用谚语明辨是非,在轻松愉快中阐明哲理。

作家文学的产生,把乌孜别克文学乃至整个中亚文学推向了新高峰,对形成和巩固乌孜别克文学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如格律诗注重轻重音、声调、韵脚、复韵等,使诗句琅琅上口,流传至今。

20世纪乌孜别克族文学中蜚声文坛的诗人和文学家有福尔开提,纳苏茹拉·卡热,许库尔·牙里坤,比拉里·艾孜则,萨帕洪·扑拉提等。

名人

帖木儿(Temurlane或Amir Temur)(1336年4月8日1405年2月18日),生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夏勃兹)。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横跨欧亚的帖木尔帝国的奠基人,帖木儿帝国开国君主(1370年-1405年在位)。

昔班尼汗(Muhammad Shaybani Khan,14511510),中亚乌兹别克昔班尼朝的创建者,著名军事统帅。旧译沙亦虬、沙伊伯。

兀鲁伯(Mirza Ulugbek 1394-1449),中世界世界著名天文学家

巴布尔(Zahriddin Muhammad Babur14831530)出生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的开国君主、诗人,著作有《巴布尔自传》,是第一个为自己写自传的国王。

艾里西尔·纳瓦依(Alisher Navoiy)出生于阿富汗赫拉特,是乌兹别克文学奠基人、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政治活动家。著作有《法尔哈德和希琳》等大量诗集文学作品。

纳斯尔丁·阿凡提 (Xoja Nasiriddin afandi)前苏联俄罗斯族著名作家索洛维耶夫·列昂尼德·瓦西里整理了流传于中亚、西亚、新疆、中东地区关于阿凡提的各类故事,并且按照顺序排列下来,编写了《纳赛尔丁阿凡提传》,该书作者按照故事发生的前后顺序得出结论:阿凡提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布哈拉市。

马合穆德·麦赫穆尔(?1844)诗人。马合穆德·麦赫穆尔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诗人。

穆克米(18501903)诗人。穆克米继承了乌孜别克前代古典作家的创作传统。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敢于抨击一切黑暗势力,歌颂劳动人民,具有明显的民主倾向。穆克米在乌孜别克族的诗歌史上竖起了一座高大雄伟的丰碑。

扎克尔江·哈勒穆罕默德·福尔凯特(18581909)浩罕城人,诗人,1896年定居于新疆莎车。福尔凯特继承了乌兹别克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再娜甫·斯的克(1930 )女,祖籍乌兹别克斯坦玛尔古兰市,现为新疆喀什人,著名的舞蹈家。1947年毕业于喀什师范学校,1949年被录取为新疆歌舞团舞蹈演员,1950年至1952年在省文化干校深造。现为中国舞蹈家协会新疆分会副主席,新疆乌孜别克文学会副主席。1953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舞蹈会演中,所表演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打鼓舞获一等奖。1956年作为新疆文化代表团成员,赴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土克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5国演出,表演的舞蹈《打鼓舞》、《盘子舞》、《项碗舞》均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创作的舞蹈有《春天舞》、《棉花》、《伊犁赛乃木》、《塔里木姑娘》、《头巾舞》、《葡萄架下》、《纺织厂的两姐妹》等20个,她用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歌颂了美好的幸福生活。

泰来提·纳斯尔(1940)新疆乌孜别克族文化研究协会现任会长,1940年生于新疆伊犁,1993年由军队转业,曾是新疆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泰来提·纳斯尔又是一位歌词作家和作曲家,由他填词并谱曲的具有浓郁的乌孜别克民族特色的歌曲有《望着她》、《花期》、《红苹果》、《欢唱》、《能说否》、《知音》等,音乐的旋律甚至飘出了国界,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也颇有影响。

卡里莫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现任总统;

伊尔马托夫:(Ravshan Ermatov) 世界著名足球裁判员,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 五次获得亚洲最佳裁判员称号,也是世界杯历史上执法次数最多的裁判员。

夏米力·夏克尔(Shamil Shakir)出生于新疆奇台县,国家一级演员,新疆军区文工团团长。

叶尔夏提·马力克(Ershod Malik)现任乌鲁木齐市绒山羊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分别担任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兼职和客座教授,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全国星火项目先进个人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许库尔·亚里坤 (Shukir Yalqini) 新疆乌孜别克族现代及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剧作家、诗人和文学家、新时期乌孜别克戏剧艺术的奠基者。

乌斯马诺夫(Alisher Usmonov)世界富豪前33名,已加入俄罗斯国籍,是俄罗斯首富,钢铁大亨,英国阿森纳俱足球乐部二老板。

阿卜杜拉·卡德里(Abdulla Qodiriy) 作家,(1894.04.10 – 1938.10.04)现代乌兹别克文学奠基人之一

卡西姆加诺夫 (Rustam Qosimjonov)2014年曾经获得过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萨里占·沙里波夫(Salizhan Sharipov)乌兹别克宇航员,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目前加入俄罗斯国籍

标签: 乌孜别克族

更多文章

  • 乌孜别克族服饰图片 乌孜别克族服饰有何民族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乌孜别克族

    服饰种类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花帽为硬壳、无沿、贺形或四棱形,带棱角的还可以折叠。花帽布料彩墨绿、黑色、白色、枣红色的金丝绒和灯心绒,帽子顶端和四边乡有各种别具匠心的几何和花卉图案,做工精美,色彩鲜艳。男子的传统服装在门襟、领边、袖口上绣花边。信服上有花色图案,十

  • 乌孜别克族的饮食文化 乌孜别克族的饮食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饮食文化:乌孜别克族以牛、羊、马肉及乳制品为主,一日三餐离不开馕和奶茶,以胡椒、酸奶子和肉汤做成的“那仁”最具有特色,手抓食是乌孜别克族待客的佳品。乌孜别克族禁酒,忌食猪、狗、驴、骡肉。一日三餐,早晚两餐较简单,早餐吃馕喝奶茶,既简便又实惠,午饭是正餐,吃各种丰

  • 壮族的简介 壮族的节日习俗 壮族的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壮族

    壮族的简介:壮族(壮文:Bouxraeuz,英文:Bourau),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

  • 布依族的简介 布依族的节日习俗和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布依族

    布依族的简介: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

  • 俄罗斯族的历史来源 俄罗斯族的名人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的介绍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往时讲俄语,使用俄文。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

  • 仫佬族的简介 仫佬族服饰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仫佬族

    仫佬族的简介:仫佬族,民族语言为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少数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融水、融安等县。在贵

  • 交杯酒的仪式是怎么来的? 为何要喝交杯酒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交杯酒

    我们从古装剧可以看到结婚时都必须夫妻双方要喝交杯酒,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在一些场合起哄情侣或者夫妻喝交杯酒,证明这个仪式传承了许久,那么喝交杯酒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要和交杯酒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交杯酒的由来以及所蕴含的意义。什么是交杯酒?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又称为&l

  • 古时结婚新娘为何要盖红盖头 盖红盖头寓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新娘

    古人结婚时新娘要一身红装,而且出嫁开始就要盖上红盖头,直至入洞房后由新郎亲手掀起新郎的红盖头,一睹新娘的芳容,新郎揭盖头后,立即用手抚发,象征“结发夫妻”。关于古代女子出嫁盖红盖头的习俗由来,有着美丽的传说。女娲兄妹与红盖头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

  • 拜观音菩萨默念什么 拜观音菩萨注意事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观音菩萨

    拜观音菩萨默念什么:拜观音菩萨注意事项拜观音菩萨是福建,浙江等省份重要的民俗之一,在观音诞辰、出家、得道这三个重要日子里都会举行奉拜等活动。那么,在拜观音菩萨的时候我们应该默念什么呢?给菩萨上香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拜观音菩萨默念什么观者菩萨是得民心的神灵,如今民间崇拜观音菩萨的习俗仍然浓郁,俗有&l

  • 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三七粉的副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七粉

    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三七粉是的主要成分,是植物三七的根茎制品,大量医学研究证明,利用三七及有效成分PNS及PDS,三七粉对女性的作用主要是调经和美容的功效。三七的功用,原来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所以,历来都是以三七作为伤科金疮要药。三七粉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