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族的元宵节是景颇族的木脑节 木脑节的神奇传说

汉族的元宵节是景颇族的木脑节 木脑节的神奇传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70 更新时间:2024/1/10 11:27:16

汉族人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人在正月十五这天过“木脑会”。每到这天,数百里山乡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鸣枪放炮,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吹响高亢僚亮的洞巴,敲响大鼓大锣,在“铮跟铮跟”的鼓锣混合声中,四个身穿龙袍、头插各种鸟类羽、装饰着野猪长牙齿(其中两个还各戴一顶犀鸟大嘴“固独如”)的“闹双”(带头者)首先跳起舞来。

景颇目脑节

说起这个节日的来历,有个神奇的传说。

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人们不会跳“木脑”,只有太阳的子女才会跳。有一次,太阳公公派使者来邀地上的人去参加他举办的“木脑”盛会,地上派鸟雀参加。在返回地面的途中,雀鸟在一棵大树上休息、的时候,看见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果子,恩年念雀便大家呼唤:“快来吃这些果子吧!”这时,恩宾毖雀站出来建议:“我们也像太阳子女一样先跳‘木脑,欢庆一场,然后再高高兴兴吃这些,好不好?”大家都同意了。有的鸟雀推选犀鸟做“闹双”,但犀鸟的嘴又长又大,声音又粗,当他带头唱起来、跳起来时,可怕的样子,闷雷似的声音,把所有小鸟吓跑了,只得重新选“闹双”。结果选中了孔雀,同时还选最能团结各种鸟的“雀瓦”小鸟当“闹巴”(领路者),跳起了人间的第一次“木脑”。鸟们的“木脑”盛会恰巧被景颇族的祖先胜腊贡寸L和他的妻子看见了,顿时被百鸟热烈优美的歌舞陶醉了,不由得迈开步子跟着学跳起来。“木脑”从此传到了人间。

当胜腊贡扎夫妇回到山寨后,准备组织族人跳“木脑”时,发现山高坡陡无法跳舞。

后来在野猪用嘴拱土的发下,很快平整了场地,决定在正月十五举行“木脑”盛会。消息传到汉族大哥那里后,汉族大哥给他们送来龙袍表示祝贺。

自从举行“木脑”盛会后,景颇人变得更加聪明勇敢,团结得更好了,于是亲切地称它为“统肯木脑”(传统大型歌舞),作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流传下来,并把第一次举行木脑的日子作为本民族的传统盛大节日来纪念。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木脑”的来历和第一次“木脑”盛会,“闹双”戴的帽子少不得孔雀和雀瓦鸟的羽毛,其他鸟类的羽毛只要能找到,都要插在帽子上。为了不忘犀鸟在第一次“木脑”上的功绩,帽子上也要加犀鸟的大嘴。为了不忘汉族大哥的深情厚谊,“闹双”还要穿龙袍。这就是景颇族为啥要在正月十五举行“木脑会”的来历。

木脑,景颇语是“大伙跳舞”的意思。木脑节是能歌善舞的景颇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中旬后几夭,取双日,忌单日起迄。

相传在遥远的创世时代,景颇族创世英雄“宁贯娃”的父母对儿子说,我俩死了后,你要举行木脑送魂仪式;这样,我们就能变成大地,你才能变成人。宁贯娃听了父母之言,便到太阳国学会了木脑舞,传给了景颇族人民。就这样,木脑节代代相传,从未中断。节日的第一天,各村寨的景颇族人民‘穿上最美的服装,一清早便汇集到木脑广场。广场中心高竖着木脑柱,是约高二十米的两块栗木板,右侧木板上画着厥菜一,象征着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左侧木板画的是一个四方形等分成三个三角形图案,每个三角形用一种颜色表示。两木柱之间交叉着两把大刀,象征着景颇族人民英勇奋战,不屈不挠的性格。两旁还有两块八米高的木板,上面画着多种象征性的图案。广场高台上挂有直径一米多的八个大错锣,长两米的两个象脚鼓及钱、竹笛等其它一些乐器。广场最外层围着竹篱笆,篱笆开两道门,其意是吉样和胜利。清晨八时许,木脑节开始,笙管、大鼓、芒锣齐鸣。一列妇女头顶装有鸡蛋、糯米、米酒的竹篮,舞步轻盈地进入广场。人们在欢乐声中相互敬酒,翩翩起舞。舞蹈多为集体舞;舞步均匀,节奏鲜明,声势豪壮,山谷应声。这样热烈的气氛延续两天两夜,直到第三天清晨。

目脑纵戈

农历正月中旬,一般是正月十五日,是景颇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节日“目脑纵戈”,这是一个通过祭祀天鬼、祖先,祈求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民族兴盛的节日。

在景颇族的神话中有个太阳国,这是人间向往的天堂,远古时期,只有太阳的子女会跳“目脑纵戈”。有一次,太阳派使者来邀请地上的万事万物去参加欢庆盛典,地上则派遣所有鸟雀前往。当大地的鸟雀参加盛典后返回时,在茫茫林海中看到树枝头结满了熟透的果子。为分享果实,它们也效仿太阳宫“目脑纵戈”的形式在村头舞蹈。景颇族的先民宁贯娃见了,为百鸟欢快优美的歌舞所倾倒,他很快向鸟雀学会了舞蹈,把舞蹈套路画在栗木柱上,并在喜马拉雅山脚划定场地,举行了第一场目脑纵戈,从此目脑纵戈流传人间。

“目脑纵戈”意为聚集在一起跳舞。传统的“目脑纵戈”以祭祀活动为主,在一系列复杂的请鬼献祭之后,才举行“跳目脑舞”仪式。景颇族传说在人的世界之前,是鬼的世界,他们将鬼分为三类:一是天鬼,其中以太阳鬼为大;二是地鬼;三是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目脑纵戈”原是为祭祀木代鬼及诸鬼而举行的。祭场选在开阔地带,以容纳成千上万人参加。祭场周围立诸鬼的鬼牌,中心竖立高大的雌雄鬼碑。鬼碑顶端为太阳图案,两侧为雌雄祖宗图案,碑下有横牌,上绘天地图案,下绘人畜五谷图案。在“目月亩纵戈”的祭祀中,首先由巫师装作木代鬼附身,代鬼说话,告诉人们该如何祭鬼。然后分类祭祀水鬼、山神鬼、血腥鬼、天鬼、人鬼、雷鬼和风鬼等各种鬼,最后祭祀木代鬼。祭辞由大祭司念唱接木代鬼所要经过的地方,到了木代鬼住地后向其察告人间情况及举行“目脑纵戈”的盛况、请木代鬼去享受人间的祭祀。在木代鬼返回人间,大祭司念诵完祭祀祭品后,即开始向族人传述其创世史诗《目脑斋瓦》。

祭鬼结束后,人们围绕广场中心分别代表两雌性鬼和两雄性鬼的目脑鬼牌,在牛皮大木鼓和铭锣等乐器的伴奏下,由两位领舞者带领,边歌边舞,跳出回环往复的舞蹈队形,象征景颇祖先的迁徙路线。女的手舞花帕、扇子或花环,扭动腰肢,摆着级有银链银泡的盛装,翩翩起舞。男人们头戴缀有红缨络的白头帕,身穿白衬衣黑裤子,手持闪闪发光的长刀,踏着刚毅雄健的舞步,跳出景颇男子的勃勃英姿。“目脑纵戈”的舞蹈以模拟舞为主。男子挥舞长刀是在模拟祖先迁徙途中的披荆斩棘,女子的舞步则主要模拟鸟类的飞舞跳跃。这种舞传说是宁贯娃向天上的太阳鸟学来的。大家兴高采烈地跳啊跳,不时发出“哦啦!”“哦啦!”的欢呼声,表达对祖先创世、艰辛迁徙的赞颂以及对民族兴旺团聚的欢乐情绪。舞场上锣鼓齐鸣、欢歌笑语,雄浑壮阔的舞步声震撼群山。

目脑节

脑节是景颇族一年一度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又叫“总戈”,系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每逢战斗胜利、五谷丰收、欢迎贵宾、节口纪念、嫁娶大事、亲人团聚。都要举行目脑。但作为节日则安排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双日,忌单日举行。

目脑本是祭祀天鬼木代的宗教仪式,后逐渐演变成节日活动。节日那天,景颇族的男女老少都身穿盛装,满怀喜悦之情来到目脑广场,人数少则几百,多则上万。景颇族男子头戴洁白的并镶缀着红穗的包头,身穿黑色衣裤,佩亮光闪闪的长刀,肩背火炮和挂包,显得英俊潇洒;姑娘们则身穿黑色对襟或左襟短衣,身佩彩珠,颈戴项圈,下围彩色夺目的羊毛花裙,手拿各色手帕和花环,好似孔雀开屏;老人身背织有民族图案的“筒帕”,扛着盛米酒的竹筒。整个广场气氛热烈,热闹非常。

目脑广场的中心,竖立着目脑柱。目脑柱高约二十米,用两块栗木板制成。木板两侧都画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右侧画的常常是蔗菜,象征景颇人民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左侧往往画一个四方形等分成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都涂上一种颜色。在两个木柱之间交叉着两把银光闪闪的大刀,象征着景颇人民晓勇强悍、坚强刚毅的性格。在目脑柱旁还竖有两块大木板,各高八米左右,上面绘有各种美丽有趣的图案,象征子孙兴旺发达。上面横匾画有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意味着景颇族人民的发源地;下面横匾画的是家畜、农作物,展示景颇族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紧靠目脑柱和横匾,是两座象征展望未来的高台。高台周围的木桩上挂有直径一米左右的八个错锣、长二米的两个大皮鼓以及其它一些乐器。最外层围着竹篱笆,其意是吉祥和胜利。

目脑盛会开始,首先是礼乐齐鸣,笙管、大鼓、芒锣金声玉振,音响交杂,悦耳动听。只见一列盛装的景颇族妇女从篱笆的右门人场,她们头顶礼物篮,篮内装有鸡蛋、糯米、米酒,代表全族人民热烈欢迎前来参加盛会的傣族、阿昌族、崩龙族、傈僳族等各族宾客。这时,礼炮骤鸣,欢声雷动,来自各地的景颇族同胞,互相交换象征友谊的礼物,互敬象征团结的米酒。随后,青年男女在欢乐声中,翩翩起舞,数以万计的人流汇人其中,场面宏大。目脑盛会上,跳的是景颇族人民喜爱的目脑舞。目脑舞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领头,他俩头戴美丽的孔雀羽帽,身穿龙袍,手挥景颇长刀。戴孔雀羽帽据说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目脑的来历和第一次目脑盛会,而羽帽上加犀鸟的大嘴,是为了不忘犀鸟的功绩,穿龙袍则是为了告诉景颇人不要忘了汉族兄弟的深情厚意。乐声中,骡悍的景颇男子手执闪亮的长刀,好象出征的战士;美丽的景颇姑娘舞动着手帕和彩扇,仿佛翩翩起舞的蝴蝶。被选为领舞“脑双”的姑娘在前领舞,她们头插象征吉祥的孔雀羽毛头饰,胸前佩带闪亮耀眼的宝石项链,再配上色彩艳丽的花筒裙,更是引人注目。成千上万的舞蹈者,踩着热烈激昂的鼓点,和着欢快有力的节拍,一个跟着一个,欢快地跳着。人们时而昂首前进,时而低头迂回,队形变换有序,舞步刚劲有力,宛如一条翻滚跳跃的巨龙,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这首歌叫《目能胜腊崩》,目的是要景颇后代牢记:“孩子们呵,孩子们!青藏高原是我们发源的地方。”欢腾的歌舞活动,往往从清晨到夜晚,又从晚上到清晨,人们通宵狂欢,持续数日。

关于目脑舞的起源有这样一则动人的传说。景颇族的创世祖先宁贯娃的父母曾对他说:“我俩死后,你要举行目脑送魂仪式,这样我们就能变成大地,你就能变成人,繁衍人类。”宁贯娃遵照父母的嘱告,想去太阳国学习目脑舞。百鸟、孔雀已先从太阳国那里学会了目脑舞。它们在享受美味果子以后,就欢快地跳起了目脑舞,聪明的宁贯娃看了它们的表演,便立即学会了。于是,宁贯娃用手指在喜马拉雅山脚圈起了舞场,把舞蹈线路画在目脑柱上,成功地举行了景颇族的第一次目脑舞会,从此,目脑节便代代相传,相沿至今。

目脑节是一种大型的集体活动,有很强的整体性。

它不仅是景颇明的一种高度浓缩,而且也是景颇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景颇人民在漫长而艰辛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形成了本民族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和牢不可破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说,目脑节既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娱乐活动,又是一次对景颇族历史文化的回忆和纪念,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

标签: 元宵节

更多文章

  • 朝鲜族的资料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朝鲜族

    简介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其余散居在内地的一些城市。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的朝鲜族居民占了朝鲜族总人口的近一半。此外还有位于长白山怀抱中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

  • 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 你们那有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初一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年味没有以前那么浓了,不想过去那么期待过年了。春晚也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几年没看了,过年放烟花炮竹也有好些地方禁止了不过过年的习俗还是有的,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为你解析。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1、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

  • 芒种节气 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的民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芒种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

  • 春分是第几个节气 吃什么传统食物 春分立蛋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春分

    我们都知道一年四季分春夏秋冬,以春为一年的开头,而二十四节气则是将四季更加细致的分为每个季节六个小节气。节气按照一年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气候命名和排序。那么春分在二十四节气里是第几个节气呢?春分是第几个节气: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

  • 立夏为什么要称体重 你不知道的立夏九大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立夏

    立夏为什么要称体重,你知道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民间流传了许多典故,其由来也有很多种说法。那么,立夏为什么要称重呢?称重有何寓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立夏称重的原由,不妨一起来看下吧。1、刘阿斗与立夏称重有一种说法,“立夏称体重&rdqu

  • 立夏为什么要吃豆 古代立夏节气喝什么酒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立夏

    立夏时节天气慢慢热了起来,又到了各种冰品冷饮提振销量的时候,尤其在闷热难当的时候来上一杯冰啤酒,这舒适的享受想必大家都期待已久了。今人有各种好酒喝,那在古代的时候,到了立夏人们也喝酒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古代立夏节气喝什么酒据《蒲松龄著作佚存·驻色酒》记载,古代齐鲁有妇女立夏饮&ld

  • 拜堂仪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最初拜堂并不是现在这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拜堂

    如今实行中式婚礼的新人们一定少不了“拜堂”这一环节,拜堂仪式严肃而隆重,新人在拜堂之后才算真正的结为夫妻,但是我们似乎没有思考过,拜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全过程是怎样的?拜堂是从唐朝开始的,当时新娘拜见公婆,也就是拜堂。到了北宋时期,新郎新娘要先拜家庙,行合卺礼,第二天一大

  • 男左女右的习俗如何产生的 中医上竟也有应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男左女右

    男左女右的习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最正规的结婚证件照也是男左女右,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说是违反了“男左女右”的习俗。那么男左女右的习俗到底是谁规定的呢?这种习俗是怎么产生的呢?据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

  • 羌族拼音怎么读 羌族节日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羌族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民族语言为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

  • 雨水节气习俗 风趣的活动“拉保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雨水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雨水节气气候,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还得注意保暖,切勿急着减衣服。雨水节气有谚语“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之说。雨水节气呈现的是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的一派景象。那么雨水节气习俗有什么?雨水节气气温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