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朝鲜族的资料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资料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96 更新时间:2023/12/5 18:47:33

简介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其散居在内地的一些城市。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的朝鲜族居民占了朝鲜族总人口的近一半。此外还有位于长白山怀抱中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字。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文属音位文字类型。1441年在朝主持下创制的,称“训民正音”,简称“正音”,为方块状拼音文字。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朝鲜舞蹈包括长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历史

中国朝鲜族的先民,多是l9世纪70年代自朝鲜半岛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定居,有一部分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林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到1931年以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强迫同化政策下,大批朝鲜人移入中国东北各地,他们在我国东北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以擅长在寒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角,被誉为“东北三宝”。敬老爱幼是朝鲜族人的美德。

节庆

朝鲜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一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婚俗

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 结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新郎一行人手捧用红包巾包着的木雕大雁来到新娘家后,新娘家用木盆把木雁接过去,然后把新郎让进客房--“舍廊房”,新郎在此戴上纱帽,系上冠带,新娘头上戴“簇头里”,手戴“汉衫”走进樵礼厅举行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即品尝佳肴,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亲戚们陪同。行过樵礼仪式后,双方便正式结为夫妻。

服饰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 女装一般短衣长裙。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年轻女子一般爱穿筒裙、短裙,老年妇女常穿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饮食

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

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建筑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

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构架承重。地基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门窗为推拉式,门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入口,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狭长,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上面抹泥,再覆盖3050厘米厚的稻草,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将整个屋顶包住,或用草帘逐层相搭接,将屋顶盖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

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禁忌

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忌讳人称“鲜族”。

宗教

朝鲜族早期宗教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先后传入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

习俗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标签: 朝鲜族

更多文章

  • 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 你们那有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初一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年味没有以前那么浓了,不想过去那么期待过年了。春晚也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几年没看了,过年放烟花炮竹也有好些地方禁止了不过过年的习俗还是有的,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为你解析。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1、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

  • 芒种节气 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的民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芒种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

  • 春分是第几个节气 吃什么传统食物 春分立蛋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春分

    我们都知道一年四季分春夏秋冬,以春为一年的开头,而二十四节气则是将四季更加细致的分为每个季节六个小节气。节气按照一年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气候命名和排序。那么春分在二十四节气里是第几个节气呢?春分是第几个节气: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

  • 立夏为什么要称体重 你不知道的立夏九大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立夏

    立夏为什么要称体重,你知道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民间流传了许多典故,其由来也有很多种说法。那么,立夏为什么要称重呢?称重有何寓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立夏称重的原由,不妨一起来看下吧。1、刘阿斗与立夏称重有一种说法,“立夏称体重&rdqu

  • 立夏为什么要吃豆 古代立夏节气喝什么酒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立夏

    立夏时节天气慢慢热了起来,又到了各种冰品冷饮提振销量的时候,尤其在闷热难当的时候来上一杯冰啤酒,这舒适的享受想必大家都期待已久了。今人有各种好酒喝,那在古代的时候,到了立夏人们也喝酒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古代立夏节气喝什么酒据《蒲松龄著作佚存·驻色酒》记载,古代齐鲁有妇女立夏饮&ld

  • 拜堂仪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最初拜堂并不是现在这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拜堂

    如今实行中式婚礼的新人们一定少不了“拜堂”这一环节,拜堂仪式严肃而隆重,新人在拜堂之后才算真正的结为夫妻,但是我们似乎没有思考过,拜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全过程是怎样的?拜堂是从唐朝开始的,当时新娘拜见公婆,也就是拜堂。到了北宋时期,新郎新娘要先拜家庙,行合卺礼,第二天一大

  • 男左女右的习俗如何产生的 中医上竟也有应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男左女右

    男左女右的习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最正规的结婚证件照也是男左女右,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说是违反了“男左女右”的习俗。那么男左女右的习俗到底是谁规定的呢?这种习俗是怎么产生的呢?据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

  • 羌族拼音怎么读 羌族节日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羌族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民族语言为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

  • 雨水节气习俗 风趣的活动“拉保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雨水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雨水节气气候,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还得注意保暖,切勿急着减衣服。雨水节气有谚语“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之说。雨水节气呈现的是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的一派景象。那么雨水节气习俗有什么?雨水节气气温回升

  • 为什么中国人年龄存在”虚岁“ 到底如何解释“虚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虚岁

    如果有人问起我们的年龄,我们要跟被人细说到,周数几岁,虚岁几岁,而这几乎是中国人才有的报年龄的方式,我们也都习以为常,但是我们却不明白,什么是虚岁,为什么会存在虚岁呢?虚岁是与实岁(现在统称作周岁)相对的一种记岁方法。顾名思义,“虚”是虚假之意,“实&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