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火烧博望坡是谁的计谋

火烧博望坡是谁的计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87 更新时间:2024/1/22 23:12:12

在《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指挥的第一次阵仗,战役规模虽然不大,但由于是第一次,所以这意义却是非同寻常。不过,在史籍当中,指挥这次战役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

建安七年(公元202),刘表想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取许都,于是派遣刘备领兵出征。刘备率军北伐,一直打到叶县,逼近许昌,严重威胁着中原安全。曹操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线后撤,在新野县的博望坡一带与曹军对峙。对峙过程中,刘备派出少数部队与夏侯惇交战,故意败退,然后又烧毁自己的军营寨。夏侯惇认为刘备无力再战,有意向南撤退,决定率军追击。李典认为:敌人无缘无故撤退,怀疑必定有埋伏。向南去的道路狭窄,草深林密,是设伏的好地方。于是劝夏侯惇不要追击。主将夏侯惇没有听从李典的劝告,和于禁率军追击,留下李典守卫营寨。夏侯惇和于禁果然进了刘备的埋伏圈,遭到攻击,战事不利,幸亏李典率领后队兵马前来救援,方脱离危险。刘备见夏侯惇救兵来到,也不再恋战,双方撤兵。

此后一段时间,双方再无战事,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夺取荆州,刘表死,其子刘琮投降。

在《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仕后的第一战,胜利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由轻视到信服,从此奠定了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

那么,火烧博望坡与诸葛亮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要说清楚这件事情,须先说清楚诸葛亮的出仕时间,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加入刘备集团的?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国,出发前,他给后主刘禅上奏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道上疏被后世称之为《出师表》。按照这个时间前推,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应该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裴松之注《三国志》也说: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亮以建兴五年上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整二十年。然则刘备与诸葛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也就是说,博望坡之战,是诸葛亮和刘备相见五年前的事情,与诸葛亮没有丝毫的关系。

这次战役,是刘备依附于刘表,按照刘表的命令进攻许都后发生的。总起来说,这次战役的规模不大,就是一次简单的撤退追击之战。在撤退中打一次伏击,这种计策并非是高深莫测,这对于久经战阵的刘备来说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李典能够看出来,也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撤退中伏击战的成功,多数时候都是来自于追击者的轻敌,像长勺之战中曹刿那样,看清楚敌人是有序撤退还是败退,追击者一般都不会“中了埋伏”。

一般人为什么会认为是诸葛亮指挥的这次战役呢?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作用。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才能,在他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战略规划之后,还要在具体事件上有所表现,博望坡之战,正好可以给诸葛亮一个“惊艳亮相”的机会。

《三国演义》这样写合理吗?应该说从文学的角度是合理的。《三国志》在写博望坡之前,有一个背景介绍:“曹操攻破袁绍以后,从南面攻打刘备。刘备派糜竺孙乾和刘表互通消息,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以上宾的礼节对待他们,给刘备增加了兵力,让他住在新野。荆州的英雄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刘表怀疑刘备别有用心,暗中防备着他。”接下来就说到了博望坡之战。既然“荆州的英雄豪杰”有那么多人“归附刘备”,一个后来成为集团顶梁柱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可以在这时归附刘备?至于时间问题,为了整个人物塑造的需要,提前出仕几年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样不会“委屈”了刘备吗?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不会的。因为刘备是集团领袖,是未来的皇帝,他的作用是能用人、用对人,至于一次不大战役的平常计策,让给诸葛亮又有何妨?何况诸葛亮的主意,是需要刘备点头同意的。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诸葛亮在具体战役上鲜有建树!他的才能和功绩主要表现在战略、外交和行政方面。战略上,诸葛亮看出了天下三分的大势,让刘备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拥有益州,建立了蜀汉国;外交上,在曹操进攻荆州时,说服刘备联合孙权并促成了孙、刘联合,后来在后主时期掌握行政权力时,和好东吴,使蜀汉国避免了两面受敌;行政上,制订了政策和法令,使蜀国安定,人民拥护,死后得到人民深深的怀念,古今能有几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说到具体战役,在荆州时鲜有表现,这对于一个让刘备“如鱼得水”的诸葛亮如何说得过去?尤其是,这种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谋士出场没有战役谋略表现怎能成?既然刘备能够把“鞭打督邮”这种事“借”给张飞,诸葛亮把刘备的火烧博望坡之计“借”来一用又有何妨?!

不过,刘备这一“借”可不得了,诸葛亮这一把小火一烧,紧接着来了第二把火,烧了新野,后来更是不得了了,赤壁一把冲天大火,把曹操八十万大军烧了个干干净净,只带着二十几人逃回了许都。这也有了一句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从此很少人知道刘备也能有火烧博望坡这样的谋略,可见这文学作品真的是魅力无穷。

标签: 博望坡

更多文章

  • 蜀汉大臣杨戏评价过哪些大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戏

    蜀汉国长沙太守廖立,在吴国大将吕蒙来攻时只身逃走,自己守不住一个长沙,可是那眼睛却长在头顶上,蜀国人在他那里全都是一无是处,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所有人都是“小子”。蜀汉国还有一个大臣,曾经担任过太守和射声校尉,因得罪了姜维被贬为平民,此人对蜀国官员及皇帝也多有评价,不过,他对

  • 看出诸葛恪志大才疏的人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恪

    封建社会的侯爵爵位一般是在父亲去世后儿子才能继承,要是父亲还健在儿子就能侯爵,那这个人一般就是非常特殊,不是有能力,就是得到了皇帝的青睐。诸葛恪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过,有几个人却看出了诸葛恪志大才疏,日后并不能获得一个好的结局。那么,看出诸葛恪志大才疏的人都有谁呢?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

  • 夏姬嫁过几个丈夫?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姬

    说起夏姬,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夏姬其实不姓夏,而是姓姬,这个夏是指她的第一个丈夫夏御叔的“氏”。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公子,早在没有出嫁的时候就与自己的庶兄公子蛮私通。夏御叔是陈国公孙,是陈宣公的孙子,七牵八扯还和周襄王算是姑表兄弟。夏御叔很早就死了。夏姬一个人就引起陈国内乱,

  • “春秋五霸”有几个版本?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五霸

    说到春秋五霸,其实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存在着争议的,但是唯独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恒公是没有任何分歧的。毕竟他的实力也是最强的。至于春秋五霸的意思,其实就是指的是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那么这个春秋五霸分别指的是谁呢?最早称霸的又是哪一个呢?1、春秋五霸分别是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王室衰微,根本无法有效控

  • 台州历史上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台州

    台州是浙江下辖的地级市,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地方,像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感叹“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中的天台山在台州。明朝东南抗倭战争中发生在台州的台州之战等等。而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台州更是涌现出了很多名人,下面我们便一起看看台州这座历史名城涌现

  • 大小便为什么叫解手 方便为什么叫解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解手

    在我们想要屙屎、尿尿、拉粑粑、大小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想要“解手”,而且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着这样的说法。那么大小便,拉粑粑为什么要说成“解手”呢?在这里有着什么历史渊源呢?据说这件事情也是来自于古代时期大槐树下迁民的这段历史,“解手&rd

  • 古代诰命夫人有什么特权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诰命夫人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古代的这个“诰命夫人”,那可是非常厉害的。当然这个仅仅只是一个荣誉的象征。那么关于古代的诰命夫人到底始做什么的呢?这个职位到底有没有实权呢?据了解,这个诰命夫人有一些特权是真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其实说到这个诰命夫人,大家

  • 古代抄家是什么罪 抄家是重罪还是轻罪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抄家

    抄家在古代可不是很轻的刑罚,它往往伴随着对犯罪人定刑后才开始执行的,苏灿父子高兴的太早了。抄家可不是就没收了家产就这么了事了,其犯罪主要者肯定是早就定罪 了的,而这罪重则是面临斩首,轻则流放或下狱,也有可能已经是死掉的。老话说的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家产仅仅只是皮肤上的皮毛而已,抄家时说明家主已经被

  • 天津有多少个沽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天津,多少,个沽,天津市,别称,天津,现在,一直,被称为,号

    沽,是天津市的别称,天津现在一直被称为“津沽”。在天津,号称有72沽之多,分布在全市四郊五区及六县(现在,天津市各县均已改制为区),以市区及宝坻区、宁河区等地为多。具体数数天津的沽,我也只能数上来十几个吧,说几个熟悉的,与大家分享。1、津沽、塘沽、大沽沽、津沽就是天津,这个毫

  • 吴越文化指的是哪里 吴文化和越文化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越文化

    说起吴文化和越文化,很多人会将两种文化一起看成吴越文化,就像是吴越不分家似的,最起码也是个亲兄弟。事实上有一个人会让大家恍然大悟,不仅不会让大家觉得吴越之间不仅不是亲兄弟,反而还是昔日的敌人。而这个人就是越王勾践。昔日吴王阖闾带着大军来扫荡越国,结果被越国大将灵姑浮斩断了脚趾,一不小心就这么挂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