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女子有哪些运动

古代女子有哪些运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93 更新时间:2024/1/24 22:39:34

中国古代女子也运动,且她们的项目以灵巧性为主、以趣味性见长,都有哪些运动呢?

一、蹴鞠

有说蹴鞠为黄帝所创,有称与兵事有关:“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事,知其材也。”

从“鞠”的早期形态上看,我们猜想,蹴鞠的起源应该与原始民族的狩猎生活有关,古时“鞠”即“毬”字,“蹴鞠”曰“戏毬”。

早期的“鞠”是结毛而成,后用以毛填充的皮囊,再后才有充气的皮球。

蹴鞠很早就流行于民间。纵横家苏秦看到了齐国都城临淄的富庶,百姓的娱乐生活也很丰富,“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鞠者”,其中之“蹹鞠”就是蹴鞠。此后,蹴鞠传承了下来:在军队,是“陈力之事”;在民间,则“穷巷蹹鞠”。

到了明朝,曾颁布“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的圣旨,于是蹴鞠活动日渐衰微,至清代中叶,就基本上绝迹了。

女子蹴鞠早见于汉代画像石中,至隋唐时,成为一时之风尚。

有记载,后宫女子擅长“白打”,突厥女子流行“踏鞠”。民间女子,有梳着三鬟髻的,年仅十七八岁,穿得破破烂烂,脚上穿着一双木屐,站在路边的槐树下,遇到军中少年蹴鞠,她竟可接而踢之,把蹴鞠踢上数丈之高。

到了宋代,甚至有了女子蹴鞠队。有一女子队,共有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绣花宽衫还系着织锦腰带,踢起绣球来,可以“球不离足,足不离球”。

明代女子蹴鞠高手彭云秀精通十六种踢法,可以全身触球而球不坠地。

二、秋千

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楚俗亦谓之“施钩”。

有关秋千的起源,一说是北方匈奴人的创造,春秋时齐桓公北伐,才传入中原。

一说是汉武帝时的后宫之戏。汉武帝后宫有绳戏,本来叫“千秋”,是为汉武帝祝寿的。后来“千秋”讹传为“秋千”,“秋千”一词才流传了下来。

隋唐之后,秋千风行民间,有“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之句。

秋千类型多样,有荡秋千、纺车秋千、磨秋千、磨担秋千等。流传最广的则是荡秋千。不过,古人荡秋千与今不同,他们可是站在秋千上。

秋千为古代女子所钟爱。汉时,北方游牧民族喜欢学习轻捷矫健的姿态,每当寒食节就戏秋千。后来,中原女子学之,是用彩色绳子悬在树上立架。

唐代时盛行于后宫。天宝年间,宫中每到寒食节,纷纷竖起秋千,让宫嫔们戏笑玩耍,作为宴会上的娱乐,皇帝直呼秋千为“半仙之戏”。

古人认为,女子荡秋千既可“摆疥”,也可“释闺怨”。

三、毽子

毽,抛足之戏具也。踢着踢着就成了流行

按宋人高承的说法,踢毽子是“蹴鞠之遗事”。如果这一说法属实,踢毽子与蹴鞠一样古老。

至汉魏六朝时,人们踢毽子的技艺已相当娴熟。北魏有个高僧,在路过洛阳天街时,见十二岁少年慧光在井栏边反踢毽子,一连五百,众人喧然。反踢就是用脚外侧踢,也叫“拐子”。

至唐宋时,毽子踢法更为多样。孩子们“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鞬子”,三五成群地边走边踢,还研究出了各种玩法,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等各种踢法。

到了清代,有人更以踢毽子为业,毽子一会儿到脸上,一会儿到头上,一会儿在胸上,一会儿去背上,随着他起起伏伏、转来转去,就是不掉下来,堪称“博戏中之绝技”。女孩尤爱踢毽子。

踢毽子趣味性强,运动量大小可控,为妇女尤其是女孩子所喜爱。清人李声振就记录过:把鸡毛绑在钱眼上,几个人轮流踢,“名曰‘攒花,幼女之戏也”。

四、风筝

风筝,纸鸢,又名风鸢。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称纸鸢是汉将韩信所作:刘邦建汉后,陈豨(xī)造反。韩信与陈豨交厚,欲为内应,制作了纸鸢,想用它丈量未央宫的远近距离,以便闯入宫中捉拿刘邦。计谋未得逞,陈豨和韩信皆被杀身亡。

事实上,风筝的前身是“木鸢”,也叫“飞鹊”。有一种说法,最早的木鸢是为刺探情报而作,公输般就作了木鸢来窥视宋城,而且据说还能“飞天三日不下”。

一直到五代时期,纸鸢才演变成真正的游戏。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在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吹进来,竹笛能发出筝鸣一样的声音,于是俗称“风筝”,此后风行全国。

放风筝讲究季节。北方一般从元宵节后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节。所以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清明扫墓时,全城男女出动,带着纸鸢线轴,祭扫完毕后就在坟前“施放较胜”,实为盛事。

风筝种类多样。据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十月以后,大街小巷就出现了风筝、毽儿等物。风筝是用竹子为骨架,再用纸糊在上面,有仙鹤、孔雀、沙雁、飞虎等各种形状,十分精美。

放风筝为妇女、儿童所喜好。古人认为,放风筝有益小孩健康,小孩张口抬头张望风筝的时候,可以“泄内热”。清人富察敦崇亦认为放风筝最能清目。

五、跳绳

跳绳,唐朝时称“透索”,宋元时称“跳索”或“跳白(百)索”,清代称“绳飞”,跳绳是民国以后的叫法。

据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记载,过去夏至会以朱索装饰门户,以止恶气,“今有百索,即朱索之遗事也”。也就是说,后世的“百索”是由止恶气的朱索演化而来的。

跳绳是儿童特别是女孩子喜爱的运动。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民风》中介绍了北京地方儿童跳绳的情景,描述绳子甩起来的时候,“飞摆不定,令难凝视”,看上去有百索,其实只有一条。孩子们趁着绳子动的时候轮流跳,能过就赢了,如果被绳子绊住,要任凭甩绳的人用绳子打一下作为惩罚。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刘邦的泗水亭亭长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亭长

    在古代众多皇帝中,能称之为完美逆袭一生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地痞流氓,到成就霸业的千古帝王,这是人们对于这个皇帝的最初印象。刘邦到30多岁的时候,还是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甚至还时常到秦楼楚馆与人厮混,整日给家中惹祸。当然,虽然游手好闲,但是浪荡子刘邦却素有大志,想要逆袭的人生,总不能一直混吃

  •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古代

    “民以食为天”。中国美食,举世公认,烹调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成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勤劳智慧使者的结晶,亦是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技艺高超的厨师,其中十位更是著名。第一位,伊尹他是中国第一位奴隶出身的宰相,帮助商汤统一国家,又帮太甲中兴商朝,世人

  • 文艺复兴三杰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艺复兴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则被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也被誉为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rdq

  • 王莽的四个儿子最终结局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莽

    王莽生有四个儿子,都说父母最疼满崽,王莽也不例外,对这个从小乖巧可爱、聪明伶俐的儿子疼爱有加。用句话来形容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过分的溺爱是对孩子形成世界观的一种妨碍。也正是因为王莽当时不明白这一点,王临长大后骄横、任性、孤僻、残暴、无情…

  • 汉朝400年历史出现了多少位“窦太后”?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窦太后

    提到汉朝的窦太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但实际上,整个汉朝时期包括西汉和东汉,共出现了三位窦太后。窦漪房之外,还有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以及汉桓帝刘志的皇后窦妙。那么,这三位窦太后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虽然三人存在的时间跨度很大,超过了三百年,但她们还真就是关系匪浅,实际

  • 明朝宗室朱高煦与朱高燧的最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高煦,朱高燧

    说起明初历史,最吸引人眼球的流量明星,无疑是明成祖朱棣。这位偏居一隅的燕王,居然靠着所谓的“奉天靖难”推翻了当朝皇帝朱允炆,创造了大一统王朝中亲王起兵造反成功的奇迹。朱棣自身能力超强,生的三个儿子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长子皇太子朱高炽、次子汉王朱高煦、第三子赵王朱高燧,在长达

  • 古代历史上有哪四大贤后?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从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之后,中国就进入了封建王朝时期。在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无疑是最高的统治者,那么与皇帝一同享有尊贵殊荣的还有皇后,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在建立秦朝之后,自己成为始皇帝,但是他的一生都没有立皇后,后人对此也是众说纷纭,人们认为秦始皇是受了其母亲的影响,导

  • 古代皇帝帽子垂着珠帘主要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的这首诗描写了古代上朝的情景,整个国家的能臣武将济济一堂朝拜皇帝讨论大计,也算是一种盛况了。这里"冕旒"是代指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通俗来说,冕旒其实是皇帝专属的"帽子",它是由"旒"、"缨"、"冕板"等组合而成,顶端是一块长形冕板,前后

  • 王府的丫鬟都是做什么工作 王府的丫鬟地位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府

    丫鬟是古时候王公贵族家中的奴仆,是地位最为低贱的人,贫苦人家的孩子如果无力养活,往往会送到大户人家中做丫鬟,而寄人篱下又地位低贱,注定了丫头的悲惨命运。晚清的王府,就像一个小型的皇宫,王爷和福晋相当于皇帝和皇后。既是小型皇宫,自然少不了伺候人的太监和丫头。在皇宫里,碰上主子心情不好,太监和丫头就成

  • 古代君子的三戒指的是哪三戒?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纵观后汉三国枭雄,其盛其衰都有迹可循:道家有五荤三厌之戒,儒家也有君子三戒,对一代枭雄来说,戒不戒五荤三厌无伤大雅,但是犯了君子三戒,却只有死路一条。五荤三厌这个名词,很多人都是看了《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才知道的,但事实上五荤三厌是道家之戒,不知道怎么传到了西域,却变成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