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区别

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860 更新时间:2024/2/2 20:42:03

如果经常看古装剧,特别是涉及到慈禧的,肯定对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这两个称谓不陌生。这种冗长的称号远不如慈禧、慈安读起来容易记住,但电视剧里人还都得这么叫。

清代的古装历史剧中,不乏圣母和母后皇太后,这种两宫太后并尊的现象其实在明代以前很少出现的。

剧照来自《甄嬛传》不过正史中并无这段记载

仔细查阅《清史稿后妃传》,会发现正史资料中,在皇帝登基之后有记载的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的只有一条: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是时,孝钦、孝贞两宫并尊,诏旨称“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别之。

而在其他的记载中,都是仅仅尊为“皇太后”而已,即便当时确实有两宫太后同时存在。

比如我们都知道,顺治皇帝即位时,就有两位皇太后,分别是生母庄妃和太宗皇后,但对于这两位太后史书上记载都只是同样被尊为“皇太后”,没有像慈禧和慈安这样区别开来:

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从这两段记载中可看出,顺治即位后,两宫太后基本是并尊的状态, 但是世祖实录中还是有圣母和母后的区别。转存中...

再如我们上图提到的乾隆皇帝在即位后,对其母熹贵妃的尊号上,并非如电视剧中所演是“圣母皇太后”,而只是“皇太后”,原文如下:

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但这并不是说圣母皇太后就不是乾隆生母了,在其他地方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对其母亲仍然称呼为“圣母”,在乾隆三十七年御制《诣畅春园恭问皇太后安,遂驻御红楼解梦园即事成诗》一诗的“畅春养志冀娱亲,来往问安年例循”处有注:

每岁冬,朕自圆明园进宫。圣母以风景清胜,尚留园居,至节近万寿进京。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圣母一般来说称呼的是皇帝的生母,而母后则是先皇的正宫。

在古代,皇后与皇妃的差别是很大的,尊卑有序的程度远远超过今人的理解。

身为嫡母的皇后享受的待遇往往是极高的,例如东汉六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中,五位均非皇帝生母,只是先帝皇后,反观生母往往在世时连太后名号都没有。

明代以前,只要是皇后在皇帝死后没有被废掉,是必须尊为太后的,至于生母如果不是皇后而是皇妃,也依旧成不了太后,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的女人挤破头也要做皇后的原因。

虽说如此,但历史上奇葩皇帝不少,因此特例也有不少。最有意思的便是,后唐庄宗尊生母曹氏为太后而嫡母刘氏只册为太妃,这件事被后人耻笑,甚至还被明朝人拿来对比他们的作为。

《万历野获篇》卷3《圣母并尊》中记载:“唐宋入主为妃嫔所出者,御极以后,尊后为太后,而进所生母为皇太妃,虽恩礼无异,而嫡庶尚分也。至后唐庄宗,以嫡母为太妃,而以生母为太后,冠履倒置,盖胡虏不学使然,真贻笑千古。我朝(指明朝)列帝非后出者,比临御时多不并尊。惟景帝初登极,尊皇太后孙氏为上圣太后,生母贤妃吴氏为皇太后。宪宗初元,则孝庄与孝肃并以天下养,于是尊皇后钱氏为慈懿皇太后,贵妃周氏亦为皇太后,而无尊号,以稍别等威。……今上(明神宗)六月即位,……江陵(指张居正)奉上面谕,欲并尊两宫,且于生母皇贵妃更加二字徽号。于是江陵与礼臣议两宫并进为皇太后,而于嫡母陈加仁圣,生母李加慈圣,各二字徽号,而礼貌俱无少别矣。”

《万历首辅张居正》中的李太后

由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两宫并尊这种事,在明朝算是一个发明创造了,避免了前朝对待皇帝生母的不公正,从明代上尊号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在明朝可不少见。

这里面先解释一个误区,大家以为皇帝即位后,先帝的皇后自然而然就成了太后,实则不然,还是要上尊号举行典礼的,否则都不是太后。这些重大典礼都是有记载的,想知道明朝都有哪些太后并尊吗?只要翻看上尊号的记载就行了。

明代上尊号自宣宗尊其母张皇后为皇太后始,享受过上尊号荣誉的太后、皇太后至少有十位,分别是:仁宗的张皇后,她在宣宗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宣宗的孙皇后,曾先后被英宗、代宗尊为皇太后;代宗的母亲吴氏在其即位后被尊为太后;英宗的钱皇后被宪宗尊为皇太后,与她同时进封太后的还有宪宗的生母周氏;宪宗的王皇后也曾先后被孝宗和武宗尊为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世宗的祖母邵氏随世宗入继大统后被尊为皇太后,嘉靖七年(1528),又改称太皇太后;孝宗的皇后张氏被武宗尊为皇太后,嘉靖三年(1524)又被世宗改称皇伯母;神宗即位后将穆宗陈皇后与生母李皇贵妃并尊为皇太后。

从这份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不乏两宫并尊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初始人则是明宪宗。

英宗的钱皇后在14岁时就被册封了,但一生命运十分坎坷。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遭遇“土木之变”,被瓦剌俘虏,钱氏“倾中宫赀佐迎驾。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明史》《英宗孝庄钱皇后传》)瓦剌首领也先将英宗放还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宫为太上皇,在经济上也屡受限制,“钱后至作女红卖,以供玉食”(《万历野获编》卷3,《宫阐》)。

正是基于这段夫妻患难与共的经历,英宗重新登极之后,太监蒋晃请立皇太子之母周贵妃为皇后,遭到了英宗的严厉斥责。考虑到钱氏仁厚、柔弱的秉性,英宗担心自己去世后钱皇后会受周贵妃欺负,他下遗诏:“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养以终天年”(《明英宗实录》),“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明史》《英宗孝庄钱皇后传》),要求皇太子朱见深和群臣务必保证钱皇后能够安享晚年,去世后附葬裕陵。

宪宗即位后,果然如英宗所料,周贵妃授意太监夏时,“传谕独尊贵妃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得两宫并封,钱氏被封为“慈懿皇太后”。

虽说两宫并尊,但是钱太后没有子嗣,周太后则凭借着子嗣处处欺负钱太后,当然地位上仍然是钱太后为尊,可因为受制于此,钱太后对于新皇帝的任何事情都不敢直接过问,惹得人们误以为周太后要大过钱太后。

剧照来自《后宫》 钱太后、周太后与明宪宗

有了明宪宗这个先例,到后面的皇帝就开始纷纷效仿,按照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礼制,先帝的皇后必须要尊为太后,但也绝不能亏待了生母,虽然同为太后,但尊卑仍然保持原样,只是大多生母依仗皇帝儿子都不会把先帝的皇后太放在眼里。

《明史》中记载“旧制,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者,则加徽号以别之。”也就是说,此时的生母并不是尊为圣母皇太后而是有自己的徽号,反而有时候也会对先帝皇后称呼为“圣母”。例如在《明宪宗实录》中,册封吴皇后的诏书是这样记载的:“兹奉圣母慈懿皇太后、皇太后命,选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女为皇后。”从诏书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看出,实际上还是要把钱太后尊在前面的。

圣母皇太后真正指皇帝生母的,根据记载应该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清代皇帝的实录中,但这并没有在诏书中指出,而诏书中承认的“圣母皇太后”,也就只有慈禧太后了。

清代对于皇太后的册封也是沿袭明代的,而且对于“两宫并尊”这个概念几乎是贯彻到底,加之清代统治者十分崇尚以孝治国,这生母之恩比天大,所以历代帝王对于生母的尊号从来是不吝啬的。

新皇帝登基,对于生母和先帝皇后都会上尊号,另外,遇到朝廷大庆的日子,还要多给皇太后在尊称上再加一些美好的词汇,称徽号,一般每次加两字。死后用生前的徽号再加上几个字成为这个人的谥号。后代的皇帝也可以再加上若干字。

清代宫廷为太后上徽号的时候。一般都有比较隆重的仪式:如先期敕所、司备仪物、制册、宝、遣官邸、告天地及太庙后殿、奉先殿、社稷。上徽号的前一天,先进奏书。这一天,皇帝亲自到中和殿批阅陈放在那里的上徽号的奏书。看过以后。先由大学士捧着奏书到太后的宫里,而接下来是皇帝亲自到太后面前献奏书。

一般这个时候,宣读官要读奏书。读完后,在鼓乐齐奏当中,皇帝要给太后行三跪九拜礼。正式上徽号的日子,皇帝先到太和殿检查陈放在那里的册、宝,然后由文武二品以上的官员陪同着到太后住所,皇帝亲自到太后面前献册和宝。而皇帝和大臣仍然在鼓乐声中行三跪九拜礼,行完礼后退出来。接下来皇后再率领妃嫔、公主、福晋等到太后的住所行庆贺礼。

“慈禧”这个词就是她的徽号,也是为了区分两宫太后而加的。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十月,因为同治皇帝载淳大婚,慈禧又加上徽号“端佑”二字。第二年的二

标签: 皇太后

更多文章

  • 钢铁兵器什么时候出现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钢铁兵器

    春秋战国交替之际,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种战车军的编制也日益不适应日趋残酷的战争形式。公元前541年晋军和狄人的军队战于太原,狄人的军队是步兵,又受地形的限制,以战车作战,难于取胜。于是主将命令下车徒步作战,当时有人抗拒命令,不愿放弃战车。这时,主将只得按军法把抗拒军令者斩首,军令才得以贯

  • “官话”指的是什么?古代“官话”分哪几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官话

    要说哪国语言最多,恐怕只有中国了,基本每个地方的语言都会不一样,我们俗称为方言。但是在现如今如果遇到不是一个地方的话,我们都会用普通话来交流,在古代没有普通话的话,他们交流就用官话。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

  • 宋光宗赵惇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光宗

    赵惇(1147年1200年),庙号光宗,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宋光宗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三女皆早亡,绍熙元年,并追赠公主。长子:长保宁军节度使赵梃(早亡)次子:宋宁宗赵扩女儿:文安郡主、和政郡主、齐安郡主,宋

  • 宋仁宗赵祯的下一任皇帝是谁 宋仁宗共有多少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共有3个儿子,分别是杨王赵昉、雍王赵昕、荆王赵曦。然而宋仁宗赵祯的这三个儿子却早亡。因此,宋仁宗不得不从汝南王的儿子中,选出了第13个儿子赵宗实来当做自己的儿子。宋仁宗死后,赵宗实即位,是为宋英宗。宋仁宗为何挑选赵宗实作为自己的皇位接班人?至和二年(1055)初,46岁的宋仁宗得了一场大

  • 明英宗朱祁镇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明英宗

    朱祁镇有九个儿子。1、朱见深原名朱见濬,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明朝第八位皇帝。母孝肃皇后周氏。正统十二年十二月九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2、德庄王朱见潾,初名朱见清,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明宪宗朱见深异母弟,母靖庄安穆宸妃万氏,明朝第一代德王。3、皇子朱见湜,母靖庄安穆宸妃万氏。生于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四日,死

  • 评剧旦行鼻祖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评剧

    月明珠(1898年1922年),著名评剧男旦,旦行鼻祖。原名叫任善丰,字久恒,艺名月明珠,乳名围柱,出生在滦州,河北滦县胡家坡(今属河北唐山滦南县)的一个莲花落世家。父任连会,为莲花落艺人,是对口、折出时期的著名编剧和演员,被誉为评剧的发轫者。月明珠弟兄四人,长兄任善庆(艺名金不换,为评剧第一任鼓师

  • 评剧花旦鼻祖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评剧

    金开芳,号漱六。评剧奠基人之一,花旦鼻祖,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1902年农历十二月初七,金开芳出生于河北省滦县光水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金文善,母熊氏,共生3子3女,金开芳居末。1911年在唐山永盛茶园加入成兆才组建的“庆春班”,拜张志广为师学唱莲花落。1913

  • 评剧皇后一共有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评剧

    评剧同其他戏剧一样行当众多,而评剧皇后可以说是对评剧女演员的最高评价了。一般认为京剧皇后代指白玉霜,其实在评剧历史上有三位女演员被称为评剧皇后,分别是刘翠霞、白玉霜和朱宝霞。刘翠霞刘翠霞,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是继李金顺之后的一为很有成就的女艺术家,她在继

  • 九伐中原的主人公是谁 九伐中原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九伐中原

    九伐中原,大家在看三国的时候应该都有了解,毕竟这个事情确实经历挺多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事情所要包含的人有很多。虽然是九伐中原,但是一共是十一次。至于到底是哪一些,下面就可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了,至于九伐中原的主人公,又是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九伐中原的主人公是谁九伐中原的主人公是姜维

  • 耶律现在姓什么 耶律氏后人现在姓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耶律

    说到耶律氏在历史上也还是比较知名的,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个耶律氏里面有什么耶律阿保机啊,还有这个什么耶律休哥啊,反正就是挺多的,但是再看现在,这个耶律就没有人这样叫了,那么这个耶律氏的后人现在都姓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揭秘。1、耶律氏后人现在姓什么耶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