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安史之乱中死了多少大臣和名将?

安史之乱中死了多少大臣和名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11 更新时间:2024/1/19 10:48:14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安史之乱的突然爆发,先有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的名将身败名裂,后又有郭子仪、张巡等人横空出世。

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安史之乱的历史,就是一部群星闪耀的历史。

只不过由于这些群星的下场不同,所以他们在历史上获得的评价也不同,以至于我们现在只能记住郭子仪、张巡等寥寥数人而已。

张巡的事迹我曾专门写文章分析过,由于这段历史过于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安史叛军之所以无法南下,完全是张巡只手托天撑住大唐江山的结果。

可是从逻辑上来说,这种说法是有硬伤的。

如果仅靠一座孤城就能把安史叛军阻止得无法南下,那未免也太神奇了。比如说,如果安史叛军在兵力上真的拥有绝对优势,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分兵呢?

事实上,史书在基本史实的记录上很少出错,但却隐藏了太多细节。

如果我们拿着放大镜,仔细观看安史之乱期间的大唐版图,会发现有很多势力都站在了大唐政府一边,安史叛军始终处于一种孤军奋战的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安史叛军其实很难有太大作为,只不过以张巡为首的少数人,把大多数势力的光芒给遮掩住了。

当时的中原战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西部以南阳、襄阳为中心;中部以睢阳为中心;东部以彭城为中心。

在西部地区,安史叛军突破南阳,可以算是杀出了河南,但他们刚越过河南,就屯兵于襄阳城下,再也无法向南前进一步。

在中部地区,安史叛军始终无法真正越过河南一线,因为他们受阻于张巡所防守的睢阳。

在东部地区,安史叛军也可以算是杀出了河南,但他们刚越过河南,就不敢再继续向前了,因为大唐政府军的主力已经云集于彭城一线,安史叛军甚至不敢靠近。

正如我上周写安禄山夺取长安时所说:此时的安禄山看上去风光无限,可实际上他已经失去了继续扩大战果的空间。

安史叛军陷入这样被动的局面,肯定不可能是张巡一人之功。

在当时的中原战场,还有许叔冀、贺兰进明类似的“火线将领”,他们与张巡所面临的情况并无太大区别,可他们在史书上的评价却比张巡差得多。

按照史书的说法,他们评价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拒绝救援大唐的孤胆英雄张巡。

可事实上,他们的评价之所以会低,不过是因为他们在后来混得越来越差,以至于没人愿意替他们说话而已。

在西汉景帝朝时爆发了安史之乱,汉景帝命周亚夫和梁王刘武平乱。梁王刘武困守孤城,最后差点把宫女都派上城墙了,可见情势有多危急,但周亚夫却一再拒绝救援刘武,专心实施自己的战略意图。

后来,大家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也没有人说周亚夫如何错误,因为牺牲一座城池,换取天下太平,这是件非常划算的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很难说许叔冀、贺兰进明拒绝救援张巡就一定是错误的。如果这二人会像周亚夫那样成为功臣,他们自然有无数种说辞为自己开脱,而我们也很难说他们是在强词夺理。

事实上,哪怕以后世眼光来看,用睢阳这个坑把安史叛军吸引过去,唐军在外围玩包夹战术绝对是可行的。哪怕睢阳因此城破人亡,可围城的安史叛军也被唐军包了饺子,这怎么不对呢?

西汉时期的梁王刘武可是窦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周亚夫尚且敢把他当扔出去吸引叛军注意,许叔冀、贺兰进明为什么就不能故技重施,把张巡和睢阳扔出去吸引叛军注意呢?

只要大家能认同我这个观点,自然就该明白一个道理:安史之乱爆发的那些时间里,并不是某一位或某几位英雄孤身营救大唐,而是很多本该同样拥有英雄之名的人最终下场惨淡,被史书开除出了英雄的行列而已。

或许有人会说:“许叔冀也就算了,像贺兰进明这样的人,在当时就从未立过什么功勋,哪配被称为巨星呢?当中原战场开始大举反攻时,他就已经靠边站了。”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当中原战场开始大举反攻时,贺兰进明从来都没有靠边站过,他只是受到一个临时空降至中原战场的高级文官节制,但这并不代表大唐中央政府认为他无能。

唐肃宗在位时,大太监鱼朝恩可以在河北战场节制郭子仪和李光弼,却从未有人说“大唐中央政府认为郭子仪和李光弼无能”,怎么这种逻辑具体到贺兰进明身上时,就变了一副腔调呢?

大唐中央政府之所以会派出文官节制武将,不过是担心他们失控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看,贺兰进明等人后来的失势只是大唐中央政府削藩的结果。

大唐中央政府空降了一个高级文职官员到中原战场后不久,唐军就开始了大举反攻,并以一副摧枯拉朽的姿态全胜收场。

如果大反攻进行的稍微顺利一点、迅速一点,睢阳城就不会失守了。

甚至而言,睢阳城后来被攻破,主要是因为唐军大举反攻时,有一个指挥官依然行动迟缓所致。如果这个指挥官行动稍微迅速一点,睢阳城可能就不会沦陷了。

因为唐军反攻到睢阳城下时,睢阳城刚刚沦陷三天。因为类似的原因,那个在大反攻开始后,救援睢阳不及时的指挥官,被总指挥杀死了。

镐既发,会张巡宋州围急,倍道兼进,传檄濠州刺史闾丘晓引兵出救。晓素愎戾,驭下少恩,好独任己。及镐信至,略无禀命,又虑兵败,祸及于己,遂逗留不进。镐至淮口,宋州已陷,镐怒晓,即杖杀之。

张巡死前,唐军就开始了大举反攻。

张巡死前十多天,唐军就收复了长安城。张巡死后,仅仅十天,唐军就收复了洛阳城。

九月丁亥,元帅广平王统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众二十万,东向讨贼……癸卯,广平王收西京。十月癸丑,贼将尹子奇陷睢阳,害张巡、姚訚、许远……壬戌,广平王入东京,陈兵天津桥南,士庶欢呼路侧。

而且还有一种记载:睢阳城破前,唐军不但收复了长安城,连洛阳城也收复了。

丁卯,广平郡王俶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副之,以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兵讨安庆绪……癸卯,复京师。庆绪奔于陕郡……壬子,复东京,庆绪奔于河北……癸丑,安庆绪陷睢阳,太守许远及张巡、郓州刺史姚訚、左金吾卫将军南霁云皆死之。

更重要的是,张巡死后仅仅三天,唐军就兵临睢阳城下。

张镐闻睢阳围急,倍道亟进,檄浙东、浙西、淮南、北海诸节度及谯郡太守闾丘晓,使共救之。晓素傲很,不受镐命。比镐至,睢阳城已陷三日。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如果西汉时期的梁王刘武最终没能顶住七国叛军的攻势,最终城毁人亡。

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周亚夫大军却在刘武殉城的三日后神兵突降,杀了七国叛军一个落花流水,并最终平定了叛乱,史书会怎么说这件事呢?

睢阳城破、张巡被杀不就是这么个逻辑吗?

与许叔冀、贺兰进明相比,鲁炅、来瑱的争议相对小了很多。

史书在谈及安史叛军无法大举南下时,也会充分肯定鲁炅、来瑱的贡献。要知道,他们也都围绕某座城池,与叛军死缠滥打,让叛军无法南下的。

这两个人后来的地位之所以比张巡低,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多活了一段时间:他们后来都流露出军阀化的倾向,于是鲁炅畏罪自杀,来瑱被皇帝处死。

如果张巡活着,会是什么结局呢?

这个实在难说,因为从当时的情形去看,张巡也很难避免李光弼、仆固怀恩、鲁炅和来瑱的结局。毕竟军人集团越来越强大,独当一面的军方大佬通常都难免会蠢蠢欲动的。

总的来说,在那个军人力量越来越强大的背景下,军方大佬不管表现的多么忠于大唐帝国,随着时间的发展,也会流露出要与皇帝分庭抗礼的意思。

因为有一个问题,军方大佬永远也无法想明白,那就是皇帝一门心思信任宦官、奸臣祸国殃民时,军方大佬应该怎么办呢?

卫道士告诉军方大佬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皇帝信任宦官、奸臣祸国殃民,军方大佬也得无条件的服从。

问题是,这种答案显然是不通人性的,一个人只要没有修炼到圣人那样的境界,怎么可能接受这种事实呢?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军人力量越来越来强大的背景下,军方大佬不管表现得多么忠于皇帝,随着时间的发展,也会流露出乱臣贼子的影子。

而且表现在外,理由实在太充足了,因为从唐肃宗开始,哪个大唐皇帝不任由宦官、奸臣胡折腾呢?

总的来说,因为叛军大举进攻南线时(以攻克颖川、雍丘为标志),已是攻克长安半年后的事了。

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帝国江淮的防线其实已经很稳固了;在这种背景下,叛军奢言南下刺穿江淮多少有些不现实了。

失去这种背景,张巡死守一座孤城,能有多大的意义呢?

我这样说无意否定张巡的战绩,我只是想说,当一段历史出现超级英雄时,常常会让这段历史变得越来越像故事段子。

因为超级英雄身上的光芒太强大,它会把周围的人都变成打酱油般的存在,甚至是丑角般的存在,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感觉到,这段历史就是超级英雄只手托天的结果。

标签: 安史之乱

更多文章

  • 乾隆帝的五位皇贵妃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皇贵妃

    皇贵妃是明清两朝后宫一种独特的后妃群体,她仅次于皇后,有副后之称,会对皇后造成巨大的威胁与心理压力,因此,当皇后在世时,后宫一般不设皇贵妃,当然董鄂妃是唯一的例外。清朝的皇贵妃,数量最多的就是乾隆皇帝了,乾隆后宫中,最终获得皇贵妃名分的有五人,分别是慧贤皇贵妃、哲敏皇贵妃、纯惠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与庆

  • 盘点西汉的四位淮南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淮南王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共有二十人被封为“淮南王”封号,分别见于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其中,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对当朝影响最大。在西汉的历史上,共有四人获得淮南王的封号,分别为英布、刘长、刘喜和刘安。在这四位淮南王中,除刘喜外,其余三位淮南王英布、刘长和刘安先后叛乱。那么这四位

  • 蜀汉的三位“安汉将军”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汉将军

    在汉末三国时期,战事的频繁,促使武将群体得以扩大。而对于各个诸侯来说,为了肯定武将的功绩,需要册封相应的官职。比如,武将的官职既包含了常设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平将军、偏将军等,也包含了临时设立的杂号将军。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张飞的征虏将军,赵云的翊军

  • 罗刹国是指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罗刹国

    说起“罗刹”,相信大家对其没什么好印象,这是一种面目狰狞,行动非常迅速,发力强大的,一种专门吃人的怪物。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像这样恐怖的恶神是不多见的。除了上古时期的那些遗害人间神兽(如穷奇、九尾、年兽等)以外,这类带有法力的人形怪物是不多见的,而且听名字就那么的令人生畏。溯

  • 溥仪的生母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溥仪

    提到溥仪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不过更多的人关注的是溥仪的生平,其实对于溥仪的来历并不是非常的了解,而溥仪的相貌,大家能够从一些老照片当中看得出来溥仪的杨子,实际上他很大一部分是随着父亲,因此长得并不是很好看,但是溥仪的气质非常的好。而且因为清朝女子地位非常的低,所以大多数人了解的都是溥仪的父亲,他的母

  • 抗美援朝七十周年是哪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抗美援朝

    2020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志愿军首批作战部队1950年10月19日入朝。志愿军赴朝后的首战,是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于1950年10月25日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李承晚军步兵第6师第2团前卫加

  • 筷子真的是苏妲己发明的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妲己

    商纣王最后一位王后妲己,被世人视为祸国妖姬。更甚至诸如《封神榜》等神魔小说,直接将妲己塑造成狐狸精的形象。受女娲指使,前来诱惑纣王,覆灭商。将罪名推到女子身上,是古代历史常有的事。说的好像没有这些美丽的女子,男人就不会荒唐无道似的。当然妲己到底是不是祸国妖姬,是否应当承担商灭亡的罪责,这些都与本文无

  • 清朝李卫儿子列表及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卫

    许多人都喜欢清朝的历史,尤其是对清朝的一些名称都有所研究,相信不少人看过这样一部电视剧,叫做《李卫当官》,看过《李卫当官》这部电视剧的,都应该是对李卫大加赞赏的,李卫是清朝的一代名臣,而且李卫在史册之中也是流芳千古。李卫为清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李卫有五个儿子,在史料之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五个儿

  • 三国寿命排行榜 三国时期的最长寿人物排行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

    大家如果要说司马懿的话,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人的,小编反正对司马懿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的寿命也太长了吧,真的是熬死了大魏三代啊,所以关于长寿这件事情,司马懿是真的挺在行的,那么又有人问了,这个三国时期的人物是不是都是这么长寿命呢?这个三国时期的人物寿命排行榜有没有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三国

  • 古代陨石坠落事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陨石

    说起陨石的坠落,这是一种非常美丽雄伟的自然现象,早在古代就已经非常的吸引人了。根据古代典籍上的记录,这本典籍从中国夏朝的时候就开始记载了,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了,在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陨石雨的记录了。在春季和秋季以及民族时代,都有陨石坠落的记录。《春秋》记录:鲁僖公“十有六年,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