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书舍人的历史

中书舍人的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32 更新时间:2024/2/8 14:43:40

一种说法认为,三国魏首先在中书省设置了“中书通事舍人”,其具体过程,则是先设置了中书通事,至曹髦时在“通事”下加“舍人”二字。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曹魏,舍人与通事是两个不同的官职。西晋时,于中书省置舍人、通事各一人,东晋时方才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后亦罢废。

南北朝

据《通典》记载,南朝初,复置中书通事舍人四人,入直阁内,出宣诏命,凡有陈奏,皆舍人持入,参决于中,实权日重,中书侍郎之任遂轻。南齐永明初年,中书通事舍人四人各住一省,当时称之为“四户”,权势较重,中书监令反倒成了清闲之职。不过,按《旧唐书》的说法,魏晋南朝至梁武帝之前,诏诰均出自中书监或中书令之手,中书通事舍人只负责呈奏,只不过若中书通事舍人长于字,则皇帝可能特别敕令他参与诏诰的起草。

南朝梁时,令中书通事舍人专掌诏诰起草,并在官名中除通事二字,直称中书舍人。此后,中书舍人参预机密,权势日重。大体在同一时期,北魏、北齐均设有舍人省,置中书舍人,掌署敕行下、宣旨劳问等,亦以中书舍人掌制诰。

隋唐

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拟草诏旨),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隋先改称内史,隋炀帝时曾改称内书舍人。

唐初称内史舍人,不久改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侍从、宣旨、劳问、接纳上奏文表,兼管中书省事务。《新唐书.百官志二》:‘[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

宋辽

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另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起草诏令。中书保为为迁转之阶。元丰改制后,始仍掌其事。如主官中书省六房(吏、户、礼、兵、刑、工),起草有关诏令。辽属中书舍人院。

明清

明朝舍人分为中书科舍人、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5种,均为从七品。其中,中书科本不称科,因与六科均在午门之外,官署相联,时人习惯称之为科。署中设20人,不分长贰,以年长者一人掌印,称“印君”。中书科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文华殿舍人,掌奉旨书写书籍。

武英殿舍人,掌奉旨篆写册宝,图书,册页。内阁诰敕房舍人,掌书办文官诰敕,翻译敕书,并外国文书、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制敕房舍人,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题奏、揭帖等机密文书,以及各府敕符底簿。总之,这些舍人实际任务只是照例书写诰敕而已,此外并没有什么重要职权。

从其沿革看,洪武间,置承敕监、司文监、考功监,参掌给授诰敕之事。永乐初,命内阁学士典机务,诏册、制诰皆属之。誊副、缮正皆中书舍人入办,事竣辄出。宣德初,始选能书者处于阁之西小门,谓之西制敕房。诸学士掌诰敕者居阁东,具稿付中书缮进,谓之东诰敕房。至于直文华殿东房、武英殿西房的中书舍人,最初为内官之职,继而以中书分直,最后则选择能书者充任。

中书舍人来自两方面:由进士部选者,得迁科道部属,其直两殿,两房舍人,不必由部选,自甲科、监生、生儒、布衣能书者,俱可为之;不由科甲者,初授序班,及试中书舍人,不得迁科道部属,后虽加衔九列(卿),仍带衔办事。

明代中书舍人属内阁中书科,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明清时于内阁中的中书科,亦设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非前代可比。明代时,中书舍人已为从七品。中书舍人这一官,性质十分难辨,明代制度,富家子弟,尽管一无所能,但可用资捐得一中书舍人,再加一卿衔,便俨然成为高官显爵。如与唐、宋之舍人相较,则有天渊之别。沿至清代,虽不至如此之滥,而中书科中书(删去“舍人”二字)只以荫生,贡监补授,至于内阁中书,则几乎是非进士不可补。

顺治初年,设中书科,专司缮写册文、诰敕等文书。官员称中书科中书,去掉“舍人”二字,但人们仍习惯旧称。雍正时隶属于内阁。乾隆十四年(1749年),设置满中书2人、汉中书4人、笔帖式10人、供事8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又设管中书科汉内阁学士1人。次年,改“管”为“稽查”,增满内阁学士1人。

标签: 中书舍人

更多文章

  • 评剧倪派创始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倪派

    倪俊生(1895年-1970年),字秀岩,河北省迁安县人。1910年河北梆子倪派小生唱腔创始人,生行鼻祖。倪俊生是张国强的曾外祖父。倪俊生字秀岩,河北省迁安县人。1902年拜吴占魁为师,学唱河北梆子。同年10月,随吴占魁参加了唐山的吉庆班,改学莲花落。艺名"银娃娃"、"九岁红"。1910年起,先后在

  • 评剧创始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评剧

    成兆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绳各庄村人,字捷三(又作洁三),艺名“东来顺”。中国近代杰出的剧作家,北方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评剧创始人。成兆才(1874~1929),1874年12月20日(清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成兆才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祖父成顺,父成永义,均为长

  • 中国美女"美的标准"百年观念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美女

    美的标准各有不同,当我们把“美”按时间轴纵看,你会发现这是一个观察中国人审美的绝佳角度。一路走来,审美标准的变化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1900年至1909年美丽标准: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美丽人物代表:赛金花。一本以倡导女权运动的书《女界钟》应运而生,该书不仅措辞激烈,极力

  • 中国古代亡国后幸存的帝王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古代

    正所谓国破家亡,历史上的亡国之君,随着国家灭亡而身死者不在少数,虽说有些亡国之君得以幸免,但其下场大多也不好,要么随着利用价值丧失而被杀害(16位),要么整天在担惊受怕中苟延残喘(11位),真正得以善终者极少(7位)。简单盘点一下,历史上那些国亡人没亡的君主下场。失去利用价值后被杀害者:16位这类

  • 东吴的八位“骠骑将军”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骠骑将军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提到武将的官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将军。不过,大将军作为武将的最高官职,自然是万中无一的存在。在汉末三国时期,仅次于大将军的武将官职,就是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东汉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ld

  • 历史上有哪些“永宁公主”称号的公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永宁公主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永宁公主非常的感兴趣,她在历史上还是非常知名的,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了,这个永宁公主的结局其实还是比较有争议的,这个电视剧里面反正是非常凄惨的,那么真正的历史上永宁公主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永宁公主具体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首先要说一下,这个历史上的永宁公主

  • 李世民哪个女儿最有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李世民的事情,话说李世民的女儿非常多,那么这个这个李世民这么多女儿里面谁最有名呢?然后他又有名在什么地方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的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一起来学习学习。李世民最有名的女儿应该就是“高阳公主”了

  • 御医和民间医生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御医

    御医是古代一种对医师职称。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早期国家体制下的医生职务称谓之一,专门服务皇帝及其皇帝宫廷中的家眷,直接听命于皇帝、指定的大臣、娘娘等,间接听命于其它后妃、皇子等。御医和民间医生夏商周时代,有关医事的记载很少,民间医生也称郎中,因皇室不便外出就医,因此设立御医

  • 古代妃嫔等级封号及排名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

    除了乱世个别国家后宫比较混乱意外,历朝历代一般都制定有严格的后宫嫔妃等级,而嫔妃的等级也与其身份地位、福利待遇等息息相关,甚至一度关系到皇位的继承顺位,不过历朝历代的嫔妃等级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各朝代的嫔妃等级。西汉: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武帝时加婕妤、婧娥

  • 古代“生妻”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生妻

    古代,民间广泛流传着“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宁穷死,别娶生妻”这样的俗话。要知道,“俗话”乃是古人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来,从而得以广泛流传的通俗话语,可以说是百姓们的经验之谈,那么这里的“生妻”指的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