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后”、“帝”、“天子”的区别

“后”、“帝”、“天子”的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185 更新时间:2024/1/26 16:15:46

《道德经》有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上古时期,神州大地一片蛮荒,先民不知东南西北,不知春夏秋冬,更无国家概念,随着认知提升与社会发展需要,先民给予万物命名,于是万事万物逐渐有了名字,统治者也有了独特的称号。

随着文明的发展,距今四千余年时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登上历史舞台,夏朝的统治者独特称呼为“后”,四百年后汤武革命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统治者“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六百年后武王克殷建立了周朝,周朝的统治者称呼又出现变化,变成了“天子”,日常称之为“王”。

秦始皇之后,“皇帝”这一称呼用了2000多年,为何夏商周三代频繁更换统治者的独特称呼,“后”、“王”、“帝”、“天子”出现的背后,又暗藏了什么样的政治需要?

01

统治者称呼“王”、“帝”、“天子”,让人读来非常自然,但称呼“后”,总让人感到别扭。其实,之所以出现这种别扭感,是因为后字含义变化过大的缘故。

甲骨文中的后字(见下图),从字形上看与先后之后毫无关系,而是左右两部组成,左部犹如一个人,右部是一个口,本义是发号施令者,《说文》“继体君也”,《尔雅》“后者,君也”。

需要说明的是,前后、先后之后,繁体字中写作“後”,本义为行路迟缓,《说文》“後,迟也”,“後”后来引申为后面等意思。上世纪简化汉字时,将“後”与“后”进行了合并,“後”全部意思简化为“后”。

非常有趣的是,汉字中的“司”与“后”正好相反方向,但两者基本意思一样。“司”与“后”字意相同字形相反并非巧合,而是有一段故事。相传,大禹帝舜的司空,《尚书·典》记载帝舜设立九官,其一就是司空,由大禹担任,掌管水利,夏朝建立之后,为了表示子孙后代不敢与大禹比肩等列,于是就根据汉字“司”的镜像创造了“后”,作为自贬一级的称号。当然,真相是不是这样,谁也不知道,但后与司都有主管、掌控的意思。

关于夏王为何称后,还有一种说法与原始崇拜有关。相传,大禹治水之后,帝舜将中原地区封给了他,由于中原地区古称为夏,于是大禹被人称之为夏伯。与此同时的是大禹治水有功,有了“得地之道”,而“后”又指地神,所谓皇天后土就是天与地,因此大禹就被看成地神化身,于是就有夏后氏之说。

“后”字的这两种说法,很难完全否定某一个,原因很简单,从甲骨文后与司字来看,两者必有千丝万缕联系,看似这一种来源更符合逻辑,但地神之说又隐含原始信仰问题,因为原始先民主要是图腾崇拜,信仰风雨雷电这样的自然神灵,还没有形成天神地神崇拜,夏王朝终结公天下实行家天下,必然要给出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夏政权最大的合法性来源是大禹治水功德无量,因此“后”源于地神崇拜之说也并非空穴来风。

02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中记载,安重荣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话说得非常直白,历史上王朝更迭差不多也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但历朝历代政权更迭时,新王朝的统治者肯定不能说得这么直白,而一定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汤武革命时,以什么理由证明自己出兵推翻夏朝的合法性呢?《易·革·彖辞》中记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大致可以想象一下,商汤认为夏朝统治者触犯了老天,现在老天命他代天推翻夏朝,说到底商朝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上天。

但商朝建立后,最高统治者叫“王”,与天没什么关系,甲骨文中的“王”字是一把大斧的斧头部分的轮廓图形。显然,斧头不仅代表征战杀戮,更是军权与统治权的象征。那么,商朝对天崇拜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甲骨文中的帝字,就是架木或束木焚烧以祭天,所祭祀的是天神、上帝。甲骨文卜辞显示,商朝祭祀“帝”非常频繁,甚至隆重到一日一祭的地步。如今,之所以能看到15万片之多的甲骨文卜辞,绝大多数都是祭祀天帝留下的。

所谓天帝,既指上天又指祖先神灵,死去的祖先和商王都升天为帝。也就是说,商朝之前的祖先、死去的商王、老天都是“帝”,显然,商人可能是为了加强统治或政权的合法性,将祖先和上天一定程度上捆绑了起来。

想想看,谁反对商朝,就是反对老天、反对天帝,在三千年前谁敢反对老天?因此这就让反对者都很难找到造反的合法性。

而“帝”与“王”区别在于,商朝最高统治者生前称王,死后才能称帝。因此,大概可以推测出商朝的统治哲学:一手是掌握斧头,一手是将商朝统治者神化,两手都要硬。

03

在三千年前,古人认知有限,普遍对上天怀有敬畏之心,周人想要推翻殷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首先就绝对不能否定天帝。那么,周人造反的合法性理由是什么呢?

《尚书·泰誓》中记载:“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乃作太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也就是说,商朝其他帝王没有问题,是纣王胡作非为,缺德,得罪了天帝,天帝怒不可遏,于是让有德的周文王、周武王代天处罚纣王,这就是周武王伐纣的合法性所在。这里所说的“天”是谁?显然还是商朝历代祖先与上天融为一体的天帝。因此,周人认为自己是继承商汤之业,更没有丝毫否定商汤,如上文所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还有《逸周书》记载商汤“用师于夏,除民之灾,顺天革命”,原因在于否定商汤就是否定上天,最终也会否定自己,所以后世历朝历代都没法否定前朝开国皇帝的政权合法性,大家都是天帝选出来管理人间的。

但周武王代天处罚纣王之后,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商朝王室与上天融为一体都为“天帝”,经过几百年的统治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既然推翻了纣王统治,已经处罚了纣王,那么就应该将统治权还给天帝后代殷商王室才符合法理。

为了周朝政权的合法性,周人开创性地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天是天下的人,不是殷商王族一家某一朝人的天,天命没有固定的归属,二是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良好的德行与天相配,能够收拢民心,才能稳固自己所受的天命,即所谓的以德配天思想。当然,是不是有德,一般都是任人评说,说你有德就有德无德也有德,说你无德就无德有德也无德。综合起来,就是上天选择有德之人代为治理人间。

由于武王伐纣是代天行事,是代理人,而不是天帝后裔,因此肯定无法称帝,哪怕死后也不行,否则就成了篡权,因此只能自称人间之王。与此同时,为了政权合法性,加之需要神化自身,于是就选择“天子”头衔,上天之子,代天治民。

周朝的这套政权合法性理论,就是“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也是后世历朝历代政权合法性的来源。

标签: 天子

更多文章

  • 清朝内阁大学士主要负责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内阁大学士

    大清是历史上比较长寿的一个王朝,这与其制度和大清前几代开明君主的励精图治是不无关系的。当年努尔哈赤从女真部落崛起,养精蓄锐从而势不可挡,最终用自己的铁骑敲开了山海关的大门。这是文明的一种演进,是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互相交融的结果。历代王朝开国之初,其智囊团队首要做的就是运用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团结百

  • 历史上谁有丹书铁券?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丹书铁券

    最近有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丹书铁券的事情,很多人也都知道的,丹书铁券还是非常有故事的,小的时候看电视剧什么的也都非常的开心,非常的想拥有这个丹书铁券,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说说看,看看这个丹书铁券具体是什么情况吧。话说最近很多人比较关心的就是历史上谁有过丹书铁券呢?又有哪些人用过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

  • 沈括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沈括

    说到沈括不知道大家认识不认识,不认识的一定要认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几大发明家之一,他到底有多么的厉害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沈括有哪些贡献吧,沈括有哪些成就吧,对于这些问题大家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数学隙积术隙积术指如何计算垛积,沈括运用类比、归纳的方法,以体积

  • 中国古代八圣都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古代

    我中国的数千年文化历史当中,出现了非常多影响深远的人物,直到千年后的今天都有很高的人气。他们的名声代代相传,在各自的领域独占鳌头。圣人是指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是说那些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的人!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仰称呼他们为圣人,这就有了中国的“古代八圣”!1、文圣孔子文圣孔子!

  • 南北朝女子发型是以什么为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北朝

    说起南北朝,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南北朝时期的时候,女子都是怎么打扮自己的呢?而在西安南郊的一处南北朝墓葬中出土的乐俑却让我们知道了南北朝女子的发型,是以戴假发的形式为主,而且还是当时的一种时尚。那么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五位女乐俑都戴假发昨日,考古人员在南郊发掘一

  • 奥运圣火盆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奥运圣火盆

    圣火盆主要用于火炬接力城市庆典活动。点燃圣火盆意味着当天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的结束和庆典活动的开始。日本原定于2020年7月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和残运会已分别延后至2021年7月23日及8月24日开幕。3月25日消息,东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出发仪式今天在福岛举行。奥运火炬传递大使、知名演员、主持人石原里美出席

  • 明朝宗室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高煦

    在古代历史上,藩王造反,失败的很多,成功的则很少。而就燕王朱棣来说,显然属于后者。在明朝初期,燕王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

  • 汉朝国号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出现的大一统帝国,汉朝历经400多年时间,知道今天,汉朝的影响到现在依然存在,比如说汉字,汉语以及汉族等等。那么汉朝这个国号是怎么来的,这里边有什么故事吗首先,汉高祖刘邦出身平民,是历史上仅两个出身平民的皇帝之一,原本刘邦应该被封为关中王,而主持分封的项羽违背约定,刘备的关中王被改

  • 南北朝时期清官和浊官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官

    这里的“清官”指的并不是为官公正廉明,“浊官”也并非庸庸碌碌之辈。“清官”和“浊官”之称,是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官僚体系,这里的“清”可以理解为清闲,&ldqu

  •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秀才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人生四大喜事,最后一件事“金榜题名”可以排在首位。所谓金榜题名就是指考中进士,因为金榜是科举最后一道关卡“殿试”揭晓答案的皇榜,荣登进士,通常就意味着前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