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范仲淹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哪十项改革纲领?

范仲淹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哪十项改革纲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49 更新时间:2023/12/6 16:09:17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政治贡献

地方治绩

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时,征调民众4万多人,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1021年)至天圣四年(1026年)完成,新堤横跨通、泰、楚三州,全长约200华里,不仅当时人民的生活、耕种和产盐均有了保障,还在后世“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人民将所修之堤命名为“范公堤”,遗址迄今犹存。

景祐元年(1034年),苏州久雨霖潦,江湖泛滥,积水不能退,造成良田委弃,农耕失收,黎民饥馑困苦,范仲淹出知苏州后,根据水性与地理环境,提出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将积水导流太湖,注入于海的治水计划。范仲淹以“修围、浚河、置闸”为主的治水经画,不但获得时舆的赞扬,还泽被后世,自南宋一直至元、明的两浙职守,都依照这个模式去整治水患。

实施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针对内忧(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现状,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

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全国也普遍办起了学校。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但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军事思想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山谷交错、地势险要的特点,范仲淹提出“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即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加强防御工事,训练边塞军队,以达到以守为攻的目的。

军队制度上,取缔按官职带兵旧制,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建立营田制,解决军需问题,使军队面貌一新,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防御工事方面,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唿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对沿边少数民族,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宋。同时,范仲淹精选将帅、大力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等名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范仲淹利用筑城修寨进行积极防御的思想,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最终缔署合约,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

文学成就

散文

宋建国至仁宗七十多年来,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谨,浮华奢靡的背后潜伏着种种危机。范仲淹洞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视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的醇厚讹薄、国家的兴衰成败。

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点在于政而不在于文,在价值取向上与扬雄王勃、韩柳以及宋初复古文论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和复古精神,对宋初文风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

诗歌

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范仲淹继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将曹丕的“文气说”、陆机钟嵘的“感物说”和“天人合一”的诗学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认为,诗人创作的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

范仲淹的“与时消息”则继承了刘勰的“为情而文”观和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把政治教化和为情造文有机有机结合起来,范仲淹批判宋初诗坛的盲目模仿之风和无病呻吟之态,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

更多文章

  • 汉中作为蜀汉最前沿的地方,刘备为何提拔魏延来镇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刘备拿下益州和汉中,加上荆州,实力大增,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让魏延镇守汉中,让张飞镇守阆中,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关羽会带水军,自然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而在汉中和阆中的问题上,刘备为何让魏延守汉中,做第一屏障,而让张飞守阆中,做第二屏障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汉

  • 康熙也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他对儿子的教育为何是失败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纵观整个清朝,康熙在清朝所有皇帝中,称得上是一位明君。康熙的儿子跟他却不太一样,他的儿子们各个文武双全,但每个人都心狠手辣。包括后来在九子夺嫡中,康熙的儿子们使尽了所有的手段,完全不顾手足之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的长子胤禔,军事才能卓著,但胤禔没有被立为太子,所以胤禔

  • 探索白露节气的历史由来,白露时的气候特征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白露节气的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露从今夜白,夜自此日凉《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9月7日17时53分将迎来白露节气。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

  • 巴里坤县城中的一座阁楼,与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有何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巴里坤坐落于东天山北、蒙古高原南,处天山与蒙古高原的夹缝中。巴里坤的历史似她的城墙一样厚重、悠久。早在汉唐,这里就是新疆军事、交通要塞,班超、樊梨花等在这里留下沙场征战和贬戍足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巴里坤秦末汉初称“蒲类”,唐时归入中原版图,并置蒲类县。史书记载:这里是“

  • 明朝这个六科也才不过正七品,却为何让许多官员很是忌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三省六部制是古代一套非常严密的官制,其始于隋朝,后完善于唐代,这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但到了明朝时,却在六部之外出现了六科(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而这六科却是很有意思,只因它是独立于六部之外的实权机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明朝这个六科也才不过正七品,却为何

  • 都说民以食为天,《东京梦华录》如何描绘北宋的饮食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京梦华录》,北宋,文史百科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达5米的画卷,为生动我们描绘了一座繁华的汴京城。而作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则更加细致地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日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在北宋东京居住二十余年,经历了开封府的繁荣富华,也目睹了靖康之变

  • 六国是怎么走向衰落的?哪七场战役早就给出了答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战国时期,虽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变得强大起来,但其他六国也不是纸糊的摆设,尤其像楚、齐、赵这3国实力非常强。可奇怪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越往后发展其他六国就越弱,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拥有天下一半地盘的楚国最后沦为了秦国欺负的小弟。那么齐、楚、燕、赵、韩、魏这6强是怎么走向衰落的呢?其实这7场战役早就

  • 三国时期吴国采用的货币是什么?吴国通货膨胀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时期吴国采用的货币是什么?吴国通货膨胀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孙吴曾大量铸造大钱,236年,开始铸造“大泉五百”大钱;238年,铸造“大泉当千”大钱。此后又铸造“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较为常见。筹文不作钱而

  • 古代有很多使枪的名将,那怎样制作成的枪杆才是好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打仗的时候,都是使用冷兵器,兵器的种类有很多,各式各样的。但是战场上主要用刀枪、箭矢这样的冷兵器。今天主要来介绍一下,长枪这种兵器,它适用于步兵、骑兵,使用起来灵活多变,所以很多将军训练自己部下的时候,都喜欢让士兵们练习长枪,希望能组织出强大的枪兵队伍。古代有很多使枪的名将,像马超、岳飞等人都能

  • 说起曹植,对他最著名的评价为何莫过于才高八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曹植,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他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能在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并寄托比喻,足以见其文才不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曹植最著名的评价还是非才高八斗莫属了,现在我们称赞一个人有才华通常会用才高八斗来形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