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南官话哪里正宗

西南官话哪里正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94 更新时间:2023/12/7 8:32:27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西南官话的问题,很多人想知道这个西南官话到底是哪里的比较正宗,其实这个问题争议比较大,很多人都说是四川,也有很多人都说重庆,那么到底是四川还是重庆呢?又或者是其他地方呢?这些问题也都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1、西南官话哪里正宗

小编想说的是,真要说哪里正宗,那要争论个几天几天,但是如果在矮个子里面挑这个高个子的话,那这个西南官话最正宗的地方要数“重庆”地区了。

重庆主城区(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江北(渝北区),巴县(巴南区),万盛的居民都是以重庆话为主。其它像成都、涪陵、万县、綦江、内江、自贡、乐山等城市以及其它外省的西南官话发音都不像重庆话那样标准正统。

2、西南官话介绍

西南官话,因主要通行于长江上游地区,亦称上江官话,属于现代汉语官话方言、。西南官话下分6片、22小片,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湖南、陕西、江西、西藏、甘肃、广东、海南、福建共16省市自治区、600多县市区以及东南亚的少部分地区。

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湖南七省和直辖市。

《中国语言地图集》里给出的西南官话的定义是:西南地区以及附近的,入声整体归派到某一声调或者四声调值与成都、武汉、重庆、常德、贵阳、昆明、桂林相近的汉语方言。

西南官话是从明代开始,因移民西南地区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其语音系统在官话中也是最简单的,除了浊音清化等官话的共同特点外,西南官话多数不分平、翘舌音,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西南官话的使用人数多达2.7亿,是官话方言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一般史者研究认为西南官话是江淮官话的延伸,二者有渊源关系,并同属南方系官话,因为西南官话的形成根据历史研究表明,是从明代开始,因移民西南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移民是西南官话形成的主要因素。

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元朝之后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移民具有很大关联,成渝片四川话与湖广片武汉话音系产生分化的年代都至少可以上溯至明朝,因而西南官话的形成年代应当更早。

同时有学者认为其可能与另一种南方官话:{江淮官话}同源。西南官话在词汇、音韵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

3、西南官话历史沿革

西南官话是从明代开始,因移民西南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移民是西南官话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西南官话是江淮官话的延伸,二者有渊源关系,并同属南方系官话,但学界对此说法持谨慎观点。

汉族移民西南,四川属较早的地区之一。四川古为巴蜀之地,土地肥沃,地理偏安,汉族最早在秦统一巴蜀之后(约公元前301年)就已迁入此地。从秦至宋历代,均有汉人因躲避战乱、天灾而迁入四川。如唐末黄巢起义。汉族迁入四川的线路主要是越过秦岭移进,故移民的主体为中原汉人(以甘陕为主),当时的西南方言以北方官话为主。

明清是汉族大规模移民西南的重要时期,西南官话在这段时期中,通过方言间的不断影响、融合而逐步形成。元末明初,湖广一带是元朝军队与红巾军、朱元璋厮杀拉锯的主战场之一,战乱使得当地人口急剧减少,造成人口从西北到东南呈由稀变密的状态。因故,明洪武间,出现了“江西填湖广”和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同时在滇黔、桂北一带广设卫所,迁入大量移民。

明代大移民,彻底改变了原来西南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结构,迟至明末,汉族已在西南地区的民族结构中占据绝对优势。明代移民西南的主要方式是由卫所军士及其家眷组成的军事移民,其来源主要为江南、湖广、江西等地。

明代西南地区的韵书记录,证明西南官话在当时已经成型。汉族早期移民西南,因来源多样,呈现出“五方杂处,言语各异”的局面。

为了解决“正音”问题,当地出现了一些用官话“正音”的韵书,如兰茂《韵略易通》、葛中选《泰律篇》等。

明代西南地区出现的韵书和辞书,大体属于官话系统,其音系均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方音特点。而这些地域方音特点的系统出现,标志着西南官话基本形成。明正统年间的《韵略易通》反映了通行于西南的读书音已与官话有明显的差异,以及当时西南地域性通语方音的基本存在概况。

根据《读书通·五声谱》记录说明,当时川滇鄂等地的方言中入声亦然失去塞音韵尾。足以印证今西南官话中“入声调合为一类,入声韵不带塞音韵尾,去声调不分阴阳”的区域性语音特点,在明末已经形成。

清代西南的移民,除“湖广填四川”的外部人口迁入,内部主要体现为区域扩散式移民。明末清初,起义不停,天灾频频,战乱不断,造成四川人口锐减。 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开始大量四川移民,清代四川移民的来源同明代一样,以湖广为主,占移民总数一半以上。

清代改土归流完成后,汉人开始进入以前由少数民族控制的区域。乾隆中期以后,四川人口开始向周边地区迁移。一部分已迁入省内的边远山区。清代的移民由明代沿交通要道的点、线状分布,发展为大量向边远山区和少民聚居区流动的片、面分布。西南官话随着内部扩散式移民而不断整合扩张,形成了内聚力较强的区域性语言集团,往后一直以其简洁的音系优势,随人口的外移而不断向外扩张。

从清朝到20世纪上半叶,入声归读阳平的特点在西南官话较多的方言区内得以呈现。清末,根据传教士对成都和汉口两地的语音记录资料显示,当时的西南官话仍存有入声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杨时逢、赵元任等组织调查了川、黔、湘、鄂的汉语方言,并撰写出《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云方言调查报告》《湖南方言调查报告》和《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不仅武汉、成都的入声调已归阳平,连同昆明、贵阳、桂林等,西南官话近五分之四的方言点的入声均已归读阳平调。

入声读阳平在西南官话中的演变,是非常晚近(20世纪及其以后)且为短时期内的共时语音演变现象,有些方言点仍处于这一演变进程中。

标签: 西南官话

更多文章

  • 西南官话以哪里为代表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南官话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西南官话是以哪里为代表的这个官话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很多人都说这个四川话其实就是西南官话的代表,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其中又有什么样的含义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也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四川话是不是西南官话四川话的的确确是属于西南官话的,

  • 中国古代美女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古代

    西施原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与王昭君、杨玉环、貂蝉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ldquo

  • 台湾有多少人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台湾

    台湾省人口约2360万,超过70%集中在台湾岛西部的5大都会区,其中以台北市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台湾有98%的人口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约2%则是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原住民(大陆统称高山族)。台湾本省人指二战结束前就已在台湾生活的族群。本省汉族民众可分成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占人口

  • 台湾有多少平方公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台湾

    台湾一共有36192平方公里。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两亿多年前

  • 古代皇帝称号有哪些 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皇帝

    古代皇帝除了本名以外,还有很多称号,例如常见的谥号、庙号,以及年号、尊号。大部分皇帝我们是习惯以庙号称呼,例如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还有些皇帝我们习惯以年号称呼,例如嘉靖皇帝、崇祯皇帝等。当然,这些叫法都是可以的,但很多网友可能不太清楚谥号、庙号、年号还有尊号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那今天就准备借此

  • 和亲和联姻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和亲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代经常会有一些和亲和联姻的行为,都是以婚姻作为交换的筹码,而且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对于和亲和联姻的理解应该是一样的,都是双方结亲之后就成为了一家人,也经常会把和亲说成是联姻。那么和亲和联姻究竟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区别呢?和亲和联姻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如何来理解呢?今天

  • 团花主要有哪些组合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团花

    “团花”,就是圆形的团纹,是云锦图案常用的图案格式之一。民间机坊的术语叫它为“光”,如四则花纹单位的团花图案,就叫“四则光”;二则单位的,叫“二则光”。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规

  • 什么是缠枝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缠枝

    “缠枝”是云锦图案中应用较多的格式。缠枝花图案在唐代非常流行,最早多用于佛帔幛幔、袈裟金襴上。后来一直被承袭应用,成为中国锦缎图案常用的表现形式。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云锦图案中常用的缠枝花式有:“缠枝牡丹”和“

  • 汉朝左将军和右将军哪个官职更大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左将军

    以汉末为背景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当时将军的称谓分为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和右将军,为什么将军的名称要用前后左右来命名呢?实际上,左将军这个叫法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左翼军的统领就被称为左将军。直到秦国统一六国后,这个官职也跟着保存了下来。但在汉朝以后,左将军就不经常设立了。东汉末年,各地

  • 苏辙的子女分别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辙

    苏辙,也就是苏子由,虽然没有做过很大的官,也没有苏轼的名气大,但是人家照样活得怡然自得。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苏辙一共生过七个子女,其中有三个儿子和七个女儿。苏辙三个儿子:大儿子叫苏迟,二儿子叫苏适,三儿子叫苏远。苏辙的三个儿子也都娶了名门之后:长子苏迟娶了太子太保兼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