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热爱学习的典故有哪些?

古代热爱学习的典故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814 更新时间:2024/2/3 6:09:27

程门立雪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魏昭尊师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斥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仍然和颜悦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孙敬悬梁孙敬是西汉人,幼年时父亲死去,家里很穷,但他立志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孙敬读起书来不分昼夜,十分疲劳,晚上读书时常打瞌睡。为了预防自己睡过去,他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每当他低头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紧紧拉住而疼醒。这样,就不会因打瞌睡而影响学习了。孙敬凭借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长大后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凿壁借光匡衡是西汉人,幼年时十分喜欢学习,常常手不离书。可是,他家太穷,连买灯油和蜡烛的钱都没有,晚上无法读书。为此他十分苦恼。匡衡的邻居是个富户,他家晚上灯火通明。他请求到邻居家借光读书,可是被拒绝了。怎么办呢?这天,小匡衡终于有了主意:在墙上打个洞,灯光不就可以从洞孔里照过来吗?于是,他拿来一把凿子,偷偷在墙壁打了一个洞。这样,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孔下借着照射过来的光线,努力读书学习。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勤奋笃学据说司马光小时候非但没有聪颖的资质,反而有点平庸。他六岁开始读书,不仅背书的速度慢,而且对书本的理解也不快。其他同伴都背熟了的书他还背不下来。尽管“智”不如人,资质平平,但是他一点都不气馁。当别人去玩耍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一个人苦苦攻读,直到把要背的书背得滚瓜烂熟为止。为了提醒自己勤奋学习,他用一截圆木当枕头,取名为“警枕”。只要在夜里睡觉时圆木一滚开,他的头就磕在床上,这样他便立即醒过来,披衣起床、挑灯夜读。后来,他编篡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世人敬仰。动笔动心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传说米芾初学书法时,写了三年也不见长进,他就向一位字写得很好的秀才求教。秀才让米芾交五两银子买他的一张纸,让他回去先练习写,三天后再来。米芾回到家后,不敢轻易往这张昂贵的纸上落笔。他在另外的纸上,一遍又一遍地写“永”字,仔细地揣摩着每一个笔画。三天后,米芾去见秀才,提笔在那张纸上写了“永”字,遒劲又潇洒。秀才满意地说:“你不但动了笔,而且动了心啊!”说着退还了米芾的五两银子,并收下他做学生。米芾铭记老师的教诲,用心地苦练书法,果然提高很快。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故事来十个!急!急!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河

  •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急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郑国,战国末年韩国(今河南中西部一带)人,著名水工。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二十七年,秦王政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企图使秦国把注意力放在国内,无暇东顾。秦国采纳了郑国建议,并于当年开始凿泾水修渠。施工中秦王发现郑国来秦是韩王的“疲秦”之计,怒而欲杀郑国。郑国辩解说:

  • 黄河故事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九渡的历史故事。这是成吉思汗攻灭西夏的最后一战。当时,成吉思汗由河西走廊进兵途中不幸坠马受伤,认为不太吉利,遂有退兵之意。于是遣使前往西夏,责问西夏无端之处,以便找个撤兵的台阶。哪知西夏国主不知实情,看到成吉思汗大兵压境,一场灭顶之灾不可避免,只好硬着头皮说强硬话。成吉思汗乃性格刚烈而心胸狭窄之

  • 盈盈小姐去上香,香头插在几案上,远看象俊秀才,近看是丑和尚,打一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秃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米芾求教北宋熙宁年间,著名书画家米芾,一日前去拜访王安石。那丹青妙手品茗笑云:“拗相公,吾曾听人巧借唐朝才子元稹的《莺莺传》制一字谜,久思不得其解,甚感惭愧,故特来叩门求教。”说罢,米芾故作学究夫子之状,摇头晃脑:“莺莺小姐去上香,香头插在案几上。远看好似俊秀才,近看却是丑和尚。”

  • 写一则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300字以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民间故事: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

  • 阅读米芾练字短文用自己的话概抬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在私塾学字,学了3年,仍把字写得歪歪扭扭,老师家长见了直摇头.有一天,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请教.秀才仔细看了米芾临帖写的许多字,说:“跟我学写字,必须买我的纸.每张5两银子.”米芾听了,下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是存心为(

  • 会议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似乎是的。“会议”一词,记载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释义:平津侯,公孙弘,字季,淄川郡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生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少时曾为狱吏,后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以文学征,对策第一,拜博士。元朔五年(公元前12

  • 关于热爱学习克苦学习的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小匡衡终于有了主意,同被而眠。古人“头悬梁”,希望共同建功立业,灯光不就可以从洞孔里照过来吗。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为此他十分苦恼。这样,偷偷在墙壁打了一个洞,又能带兵打胜仗,复兴晋国一次,勤奋读书的故事历来被人们颂扬和学习,他一脚把刘琨踢醒,他家太穷,你做到珍惜时间了吗。

  •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米芾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

  • 有关黄河的小故事,急需,50字左右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1.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龙门进入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