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梁祝是真实的故事吗?

梁祝是真实的故事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34 更新时间:2024/2/27 19:51:02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

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

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

(1)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2)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的马坡村,有一立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墓碑,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发掘出来。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与神话传说戏曲截然不同,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

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作为独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到邹城峄山求学读书,自九曲村过吴桥东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峄山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门拜访,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舍身取义,悲伤而死,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

根据碑文记载和实地考察,传说中的梁祝故事原地为济宁市。其理由是:在时间上马坡石碑是记录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说该碑根据外纪所记,即便是立于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于晚清时期的《宁波府志》、《宜兴志》;从地理方位来看符合实际,梁祝合葬墓位于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约三公里,而距东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约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峄山求学过吴桥与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苏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长路晓农则认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江苏学术界、史志界、旅游界的多位专家认为:从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冯梦龙的传奇小说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证据显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兴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说,根据他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鄞州人,祝英台应是上人。

(5)其实,“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有着不同的版本。汝南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

宁波传说: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两个传说分别在两地找到了考古证据。

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载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

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可见其大致轮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城西。

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7)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庙记》,文中说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

如记载可靠,“梁祝传说”当产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这20多年内,完全形成则在宋代到清末。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后者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8)1997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

(9)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创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曾根据民间传说,考证出10处起源地: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山西蒲州、江苏苏州。

(10)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

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

是真实的故事,但是没有向电视演的那么夸张啦!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有没有关于动物与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人与猴人对猴子说:“老祖宗,你快从树上下来吧,学会像我们一样直立行走,你才能进化。”猴子说:“你们是立着行走的,可真正能直立行走的又有多少人?人不也有那种成天在上司面前卑躬屈膝的吗?”人和驴、马人把一头驴子评为“千里马”。马找到人理论:“驴子跑起来慢吞吞的,一天能走出两百里地就很不错了,怎么能评它做

  • 我国陶器的鼎盛时期是哪个年代?唐三彩有哪些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这是人类首次利用大自然中天然的物品,按照自己的天马行空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物品。因此陶器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历史的发展,陶器有过巅峰,但逐渐走向了低谷。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发展到汉代的时候,陶器逐渐被瓷器取代。就在人们即将忘记陶器的时

  • 现在有扶苏的后人吗是历史上的扶苏?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上的扶苏是秦始皇长子,但是,由于秦始皇笃信长生不老,所以他在世的时候,王储建制形同虚设,故而史书中没有对扶苏的详细记载,也没有对扶苏家室的任何记载,我们只能从一些旁证上,推测扶苏的一些细节,包括他的后人。秦二世胡亥登基后,以为父亲陪葬为名,杀害或逼死自己的兄弟姊妹,再加上之前已经诛杀扶苏,此时,

  • 后羿和嫦娥分别指商朝的哪些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首先...他们应该是传说时期夏朝的人物..夏朝的君主启死了以后,儿子太康即位,后羿废了太康立太康的弟弟仲康即位,后来又废了仲康自己当王,最后被亲信寒浞谋害..具体故事参考百度百科:后羿代夏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仙药飞天了........商朝历代国王商汤--外丙--

  • 鲁迅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鲁迅的佣人发现鲁迅经常出门带一些纸,回来再把纸烧掉,佣人问何故,鲁迅说随地吐痰不卫生,吐在纸上,回来烧掉。具体如下:一、标点稿费的故事: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

  • 名人名字的故事300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名李仲葵。他在14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获准公费留学日本,可是他在填写登记表时误将年龄“十四”填入了姓名栏内。由于表格不好换,他急中生智,将“十”字加上几笔改成了“李”字,“四”字却无法再改。但是叫“李四”这名字不好听又没有意义。怎么办?他一抬头,看到中堂大匾上有“光被四表”四个大

  • 关于中秋节有哪些神话故事?嫦娥的玉兔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有很多的,其中最出名的应该要数嫦娥的传说了,很多人都知道嫦娥,却不知道她的玉兔是怎么来的,那么今天就来一起了解嫦娥的玉兔怎么来的吧。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兔子修行千年,成了兔仙,他们生有四个可爱的女儿。有一天,玉皇大帝要召见雄兔上天宫,于是雄兔就驾着彩云上天去了,到了南天门的时候,看见

  • 嫦娥有几只玉兔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嫦娥有两只玉兔。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因偷吃了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商朝卦书归藏,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淮南子,东汉时期,嫦娥与羿的夫妻关系确立,而嫦娥在进入月宫后变成了捣药的蟾蜍。人物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

  • 爸爸姓潘妈妈姓潘怎么给宝宝起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是男孩女孩呀双钰煜轩怎么样朋友你好。。先恭喜恭喜。。恭喜你们升级为爸爸妈妈。。个人看法以我多年和孩子们打交道的角度来分析。。你可以大声连续快速的念孩子的名字。。只要念的过程中不跑音。。念着很上口就行。。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孩子以后上学被同学喊名字喊出谐音给起绰号。。还有就是孩子写的时候要简单一些。。也

  • 名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有哪些啊?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名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有很多,如.:1、匡衡凿壁偷光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他为此很苦恼。后来,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因为邻家点灯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着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