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领》,即宁夏战役计划,要求红四方面军所属30军、9军、5军及红四方面军总部,于靖远渡过黄河,夺取宁夏,获得以苏联为主的共产国际对红军军事物资等方面的支援,打开西北抗日局面。
随着战局的发展,我军渡河事宜刻不容缓。要渡河就得先有船,造船的任务就交给了30军,李先念率领30军马不停蹄开赴靖远大芦子一带,突击造船。
关于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故事?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黄河归故四个字真实故事?
国共两党黄河归故谈判
国共两党黄河归故谈判,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举行的关于黄河回归故道的谈判。谈判开始于1946年6月,历时一年余并经多次反复于1947年7月最终达成了《上海协议》。
1938年6月,当日寇进逼中原的时候,蒋介石为了掩护其军队撤退,在郑州北部花园口扒开了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入淮,豫、皖、苏三省受灾地区达44个县、市,1200万人口,淹死89万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浩劫。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又积极筹堵花园口,阴谋使黄河归故,充当40万大军,妄图达到“以水代兵”,分割和水淹解放区之目的。
蒋介石集团迫于正义舆论的压力,答应就黄河归故的时间、程序及有关事项与中共谈判。首次谈判于1946年4月7日在开封举行。
帮忙写2个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大禹治水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黄河的童话传说有一条龙,它把头伸进黄河,就能把洪水吸干,它在天空打个喷嚏,普天下便是和风细雨。可是这条龙,水量很大,性子更是暴烈,常常一埋下头来,就连地皮也吸干了。一旦脾气发作,又吼的满天雷雨,一瞬间洪水遍地,还是不住地倾泻下来。几千年来,人们又怕它,又离不开它,总是想尽办法去感动它。每逢秋收后,黄河沿岸到处给龙唱戏、祭酒,到处把一筐筐的肉和馒头,抛到黄河里去。人们用一切想得到的办法,表示满心的恭敬和虔诚。哪怕老婆孩子都随着茅舍的房顶漂走了,心里也不敢有半点怨言,唯恐眼泪触怒了它。可是年复一年,龙的脾气总是暴怒如雷。黄河两岸总是旱灾接着水灾。多咱能有这么一条龙,它的水量如海,却有着一副好脾气呢?人们乞求了好几千年,盼望了好几千年,总找不到一条好脾气的龙。今天才发现,这样的龙原来就是人民自己。正是我们自己,要在六年以内,修起一座大水库来,把大半条黄河的水全给装住,就像童话里的龙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