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简短)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简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16 更新时间:2024/2/3 6:44:27

李斯作小篆:秦代丞相李斯擅长书法,他在大篆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参酌变为小篆。相传他在书泰望山记功石时,竟话:“我死后五百三十年,当会有一个按替我书迹的。”(按时间真当为唐小篆书家李阳冰)程邈狱中创隶:秦代人程邈犯了罪,秦召皇把他关在狱里。他在狱里研究了十年,把小篆化圆为方,变成隶书三千字,献给秦始皇,获释后背起用为御史。起初只有地位极为低微的官吏使用这种书体,因而称为隶书。萧何题额书裳:汉朝人非常讲究书法。羊欣说,萧何题前殿的匾额,足足构思了三个月,观看的人多得像流水。《金壶记》说:“萧何用秃笔在衣服上写字写得工整极了。”蔡邕创作飞白:东汉年间,书法家蔡邕前往鸿都门,在门外等候灵帝召见,那时刚好在修整鸿都门,他看见工匠在用刷石灰的刷帚写字,心里很喜欢,回去后便在此基础上创造了“飞白”书体。蔡邕书丹之学:蔡邕亲自书碑后,令工匠镌刻在太学门外,后辈的读书人,都用其字来校正文字。此碑刚矗立的时候,前来观看和摹写之人,每天都有车子一千多辆次,把街道都挤满了。以上。满意请采纳。还有我打的很辛苦!!!

古代名人勤练书法的小故事

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入木三分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王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卫夫人流着泪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虽然这个传说本身有些夸张,但是用以比喻书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十分贴切!书成换白鹅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王羲之错把墨汁当酱王羲之年少的时候,为了写好书法,每天都不停的勤练,每当写完了字,就在门前的那口水池里洗毛笔、砚台。时间一久,池水都变成黑的了,因此,当时的人称那口水池为“墨池”。有次,王羲之聚精会神的在练字,都忘了吃饭,他母亲就叫家僮给他端了一盘热腾腾的馍馍和一碟酱。家僮几次催他趁热快吃,王羲之都只随便的应了几声:“好啦!就吃!”。头也不转的又提起笔来挥洒。家僮没有办法,只得去禀告夫人。不料当王夫人到书房时,却见王羲之手里正拿着一个蘸着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还嚼得津津有味,而且嘴角尽是黑黑的。母亲又急又疼的把他手中的馍馍抢下,问他馍馍味道如何,他点头说:“很好,很好!就是这酱味道有点苦!”夫人又好气又好笑:“傻儿子!墨汁怎么可以当酱呢?”看到王羲之学书法如此专注、刻苦,母亲无奈的摇摇头,自然也十分高兴,王羲之的书法将来必定有很高的成就。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献之学书法的两件是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爱练字,那个人就是王献之。一天,王献之想写一个太字,可刚好用完了水缸里的水,王献之立刻跑到父亲王羲之的书房,让父亲点上太字的那一点。王献之把太字递给母亲看,母亲夸他写得非常好,只有一点似羲之。王献之这才知道自己写的字和父亲比起来,相差还很远哪。从那时候开始,

  • 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

  • 10个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一、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 杭州丝绸的历史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杭州丝绸历史悠久,质地轻软,色彩绮丽,早在汉代,就已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国外。现代已发展到绸、缎、绫、罗、锦、纺、绒、绉、绢等十几类品种。推荐商店:中国丝绸城新华路253号小贴士:杭州丝绸品种繁多,最著名的品牌有万事利,杜锦生,喜得宝,丝煌,凯地雅等。全真丝织物价格大约是化纤、仿真丝绸缎的2-10倍左右

  • 丝绸之路中会遇到什么危险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中会遇到危险故事第一个危险是在张骞经过匈奴的控制区时,被匈奴士兵抓住,押到匈奴单于面前,匈奴单于没有处死张骞一行人,而是想要归化他们为匈奴所用,这一监禁就是10年。第二个危险是在成功逃脱了匈奴了控制后,张骞一行人进入了沙漠,中间经历了缺水的苦难,还要躲避匈奴人的追击,九死一生,终于到达了大月

  • 笔墨池的典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洗砚池的故事:王羲之从七岁开始练书法,王羲之的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毛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成为“墨池”了。王羲之练字王羲之练字十分刻苦,十分用心。连走着、坐着、睡着,都想着如何把字写好。他多年如日,临帖不止。临谁

  • 关于王羲之练习书法的故事(不少于十个)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

  • 写书法之前要看舞剑的是谁?以前曾看到过有这么一位书法家,突然忘记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说的应该是草圣张旭,此段典故记载于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序中说:“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张旭,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其书法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

  • 颜真卿故事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的故事有“为官有声”,“首唱大顺”,“历职抚湖”,“刚正遭嫉”、练字故事、以死守节、刚强不屈的故刀光剑影度一生、为国殉难的故事等。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

  • 名人写字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怀素(737~799)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立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