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关黄河的故事

有关黄河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84 更新时间:2024/2/3 6:43:15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

参考资料:

关于黄河的故事。

1.黄河的传说治水三过家门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黄河文化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故事

1、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黄河之水奔流不息,黄河文化的血脉绵延不绝,弘扬黄河文化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山西作为沿黄省份,就应当把这一资源优势用好、用足、用活,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3、保护传统文化,延续黄河文化血脉。山西境内黄河总流程965公里。千百年来,黄河哺育了无数的三晋儿女,孕育出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源,如文物、戏曲、民歌、民舞、民俗、民间传统手工艺等。我们要保护好黄河在数千年历史中在山西逐步凝练、升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全面梳理、深入研究、准确聚焦,使黄河文化血脉不断延续下去。4、打造文旅品牌,展示黄河文化魅力。我们要深入挖掘我省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把自然与人文结合,把历史与现实结合,以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为目标,打造三晋文旅品牌,擦亮黄河文化名片。要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采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黄河文化和我省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山西特色、山西风格、山西气派的文化旅游品牌。要立足“黄河”做文章,围绕“中国根·黄河魂”主题,支持发展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彰显黄河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展示黄河文化的魅力。5、挖掘时代价值,传承黄河文化精神。黄河文化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取向和审美取向。我们要讲好黄河的故事,要传承黄河文化的精神,就要深度挖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一代又一代的三晋儿女在对黄河的认识和治理过程中,获得了生存智慧,汲取了创造灵感,塑造了精神世界。我们要下功夫让黄河文化的精神得以传承,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核心理念、丰富内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实现时代要求与历史传承的有机结合和继承创新。要寻求有价值、本土化的、先进性的文化资源,与我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构筑具有山西特色的黄河文化体系。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颜真卿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的故事: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见颜真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练起字来很专心,一笔一划从不马虎,一写就是大半天。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宽

  • 入木三分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入木三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这个成语来源于唐.张怀瑶《书断》,晋帝祭北郊,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王

  • 哪些老照片才是记忆中的老杭州?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杭州,古称临安、钱塘,地处钱塘江下游、东南沿海、浙江北部、京杭大运河南端,被民间誉为“人间天堂”。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钱塘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七大古都之一。本组老照片是1982年的杭州,跟随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昔日的杭州。图为1982年的杭州,

  • 颜真卿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不懈练字。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

  • 杭州丝绸--杭州丝绸的历史文化是什么?买杭州丝绸要去哪里买比较实惠?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买杭州丝绸的话以前我在一家“杭州丝绸网”买过丝绸产品,质量很不错哦!手感很好,花样也很多!杭州丝绸的历史文化:杭州丝绸,历史悠久,质地轻软,色彩绮丽,品种繁多,有绸、缎、绫、绢等十几类品种。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

  • 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从前有个小伙叫黄河,英俊神武,一日骑马打猎路过员外家,遇到一女子,女子暗暗丢下一镯子给他便离去了。从此黄河每次经过院外家便张望,希望看到那女子。半月后的一天,他又遇到了女子,两个呆了很久才分开。后来黄河再也没见到女子,原来是员外把女儿关起来了。并出了难题,说谁能百里外射准铜钱就将女儿嫁给谁。黄河做到

  • 经典励志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哲理小故事,让你终身受益祖逖誓江………………就是闻鸡起舞那个祖狄,他中流击楫的故事很有名哦大家好我是来自colafish的弱智输出今年53岁初中在读后面想不起来了暴躁的皮皮虾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段我刚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发生的故事给你们解读一下一个全球最强战术型选手成长至今的心路历程。

  • 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⑴姜太公钓鱼、泾渭分明等等。⑵如“跳进黄河洗不清”,因为黄河水极为浑浊,即便跳下去也不能有什么清洁作用。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⑶如:黄河清,天太平/让黄河之水源源不断,让母亲乳汁永不干涸等等。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用它那铁的臂膀保护着我们。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 关于王羲之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

  • 王羲之的故事2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