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羲之洗墨池的故事简短?
王羲之洗砚池的故事:
王羲之从七岁开始练书法,他家门口有一个水池,,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毛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成为“墨池”了。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行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王羲之一笔定太平的故事?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是非常了得。据传,王献之很小的时候,就遗传了王羲之的基因,对书法有着独有的情怀,从小喜欢练习书法。那时候王羲之的夫人钟夫人也是书法大家,可谓是“一家书法家,个个有造诣”。
有一天,王羲之偶然路过书房,看见儿子正在练字,写“太上忘形”(太上老君的道家哲学)的时候,把“太”字写成了“大”字,少了一点,就顺手拿起毛笔,填了一点。
后来,钟夫人来检查王献之字帖。王献之很得意,说自己的书法境界超过老爸了。等到钟夫人看完字帖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儿学字三年整,只一点像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