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炼字的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炼字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00 更新时间:2024/1/25 1:31:39

1、挖墓偷艺。

东汉末年,魏国人钟繇酷爱书法,已到痴迷程度,以至于睡前仍心摹手描地练字,将被子都划出了洞。

韦诞也是当时书法名家,钟繇听说他手上有本汉朝蔡邕的“笔论”,便向他求借,可韦诞就是不借,三番五次拒绝,气得钟繇捶胸顿足,差点儿吐血。

后来韦诞死了,钟繇命人掘开坟墓取得了“笔论”,反复专研,终获用笔奥妙。

2、贾岛反复“炼”字,成千古名句。

唐朝诗人贾岛,有一天骑着驴在京城长安行走,随口吟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觉“推”字仿佛不如“敲”字好,便反复琢磨,犹豫不定。

因聚精会神思考,不小心撞到了大文学家韩愈,韩愈生气道:“你低头骑驴,也不看路,成何体统!”

贾岛马上下驴致歉,同时说了刚才的所思所想。

韩愈听了,转怒为喜:“还是用‘敲’字好,在万籁俱寂时忽起敲门声,更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赶忙致谢,最终敲定为“僧敲月下门”,这也是“推敲”一词的由来。

3、以柿叶当纸,苦练成材。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著名学者,在书法、绘画和诗词上均有高深造诣,世称“郑虔三绝”。

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张,为练习书法,就搬到附近的慈恩寺里住下,因为这儿有几间屋子的柿子叶。

他以柿叶为纸,不畏寒暑,每日勤学苦练,时间一长,竟然把几屋子的柿叶都写满了,最后终于功成名就,连唐玄宗也对他赞叹不已!

4、买父字,以求精进。

宋朝欧阳通欧阳询之子,他很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他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摹父亲的字。

他年龄小,难免贪玩,练字时常马马虎虎,母亲就说:“孩子,你父亲的字可好了,很多人都花钱买过他的字,你也要上进,写出像你父亲一样的好字啊!”

欧阳通说:“可是,我没见过父亲卖出去的字呀!到底什么样的呢?”

之后,他留心了,经常把零花钱攒起来,去买回父亲曾卖出的字。

人家不肯,他就花高价买。看罢,知道了父亲的字确实绝妙,便不再偷懒,一心一意苦练,终于练成了与父齐名的书法家。

5、浓墨宰相。

清朝乾嘉时期,刘墉曾任宰相,也是一代书法名家。他集历代书法家的长处,大胆创新别致清奇,自成一派。

他的字初看圆滑轻软,若团团棉花,实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其境界已近静、淡、雅之地,有“浓墨宰相”之美誉。

不过,他突破传统、不循规蹈矩的书法,遭到了其他保守派的指责,翁方纲便是其中之一。

翁方纲有个女婿是刘墉的学生,有一次,女婿拜望岳父,见岳父正在练字,便道:“您和我的老师都是当代名家,您如何评价我老师的书法呢?”

翁方纲说:“你去问问你的老师,他的哪一笔是古人的!”

女婿真的去问老师,刘墉笑笑道:“你回去问问你的岳父,他的哪一笔是他自己的!”

这相互问答,反映了双方对待书法艺术的不同见解,一个守旧,一个创新,也成就了一段书法佳话。

古人练字故事:王羲之(一)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的著名政治家以及书法家,而这些名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们在平时生活中需要多加学习名人勤奋刻苦的精神。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名人的长处,更容易进步,下面是有关王羲之专注勤奋的励志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有关王羲之专注勤奋的励志故事: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王羲之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叔父王导为司徒,伯父王敦为扬州刺史,叔祖父王澄为荆州刺史。他父亲这一辈人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王羲之小时候少言寡语,谁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他热爱学习,喜欢钻研,遇事机智有心计。他7岁开始临池学书,到10岁时,字写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欢他。王羲之到了11岁,很想学一点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用来指导自己。有一天,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叫做《笔谈》的书,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他高兴得如获至宝,便如醉如痴地学起来。正当他兴趣正浓时,被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读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着父亲傻笑。母亲从旁插话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吧!”父亲说:“你现在年龄太小,等长大了,我自然会教给你读。”王羲之急不可待,不高兴地说:“如果等我长大了才讲究笔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学,青春年华不就白白浪费了吗?”王旷十分惊奇儿子的这番议论,认为儿子少有大志,应该从小好好培养,于是便将《笔谈》的内容认认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讲解。羲之有了扎实的临摹功夫,又有了《笔谈》的理论指导,几个月的功夫,书法便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后,他又拜当时的女书法家卫夫人为老师,在卫夫人的悉心指导之下,练习书法,有了更长足的进步。王羲之跟卫夫人学了一个时期,书法已十分圆转成熟。连卫夫人也不得不惊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孩子将来一定要超过我了!”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同他转益多师,刻苦磨砺分不开。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羲之小故事70字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书成换白鹅王羲之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

  • 王羲之儿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小时候,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

  • 保护黄河的历史故事或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河伯画黄河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唐

  • 丝绸的故事 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这条路(上)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为主,这就是“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而且还有许多名人的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 长江的传说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远古时,在须弥山外的青涧洞里,住着青黄二条孪生龙,他们嫉恶如仇,常常与那作恶人间的东海之滨的“魍魉”作战。有一年,人间大旱,山神土地纷纷告急天界,如来佛知道青黄龙深谙人间世道,便差他们俩来到人间除恶救人。不久,青黄二龙便查知,原来是“魍魉”二妖又在人间作怪,它让魔子魔孙分散到人间,到处放火。又使魔力

  • 王羲之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坦腹东床: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王羲之16岁时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

  • 关于传承黄河文化的现代诗文?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颂现代光未然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王羲之换鹅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有个道士为了得到王羲之的真迹,专门在王羲之常去的地方放养白鹅。王羲之看见之后,意欲求购。道士笑着说:“我的鹅不卖,但您若替我抄一部《黄庭经》,我就送给你。”王羲之欣然答应,便把抄的经文给道士了。书城换白鹅的故事相传山阴有一位道士,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想求王羲之给他写一本《黄庭经》,但又担心王羲之不

  • 丝路精神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2000多年前,我的先路,穿越草原沙漠,辟出通非的上之路我的先帆航,穿越浪,出接西方的海上之路。古之路打了各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了人展步的新篇章。中西史博物珍藏的千年“鎏金”,在印度尼西的千年沉船“黑石”等,了段史。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体现的“丝路精神”。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

  • 健康丝绸之路的背后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新冠疫情之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公共卫生、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通过“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帮助非洲国家进一步发展。“健康丝绸之路”意义重大在“健康丝绸之路”框架下开展的全球公共卫生合作,有力地帮助非洲及其他地区的国家抗击疫情,凸显了中非医疗合作的重要性。自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