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我最崇拜的历史人物作文

我最崇拜的历史人物作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29 更新时间:2024/2/9 2:40:09

一、我最崇拜的历史人物作文

项羽。抓住他性格方面的弱点来写,很好写!

二、写诸葛亮的800字作文

大家都喜欢看古代的小说或者是电视剧吗?我想觉得有喜欢的历史人物吧,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孔明

记得小时侯,外公经常抱着我在电视机前看《三国演义》,稍大些时候,妈妈帮我买了三国彩色连环画,再大些到了读书的年龄,爸爸妈妈带我到影院看了《赤壁》,而在我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就有《三顾茅庐》这一课,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就这样,我与《三国演义》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国演义》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就是诸葛老师了。电视(影)上的诸葛老师容貌轩昂、鹅毛扇不离手,非常潇洒,运筹帷幄,有决胜千里的气势!通过对《三国演义》书籍的阅读,我更感到诸葛老师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是智慧的化身。我敬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我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惊涛骇浪般的政治斗争中;更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能为自己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

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诸葛老师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足智多谋;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气,“草船借箭”的故事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我真是太佩服他了!另外诸葛老师还是一个大发明家呢,他发明了脚踏水车、木牛流马,为农民灌溉农田、军粮的运输解决了大问题!这些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诸葛老师一生为蜀国兴亡、为天下百姓鞠躬敬瘁,死而后已,最终积劳成疾,去世前不久还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为蜀国的未来殚精竭虑。看过之后,不禁为他感叹,惋惜,他高雅的气节,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他就像是天上的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前途;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将教导我们的一生!

诸葛老师,你让我感动!虽然我不能像您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但我也可以有宽广的胸怀,远大志向,以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气节,与满身傲骨。

我一生的偶像:诸葛老师!

三、名人传记作文800字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关于中秋节的小故事,30字以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中秋节的小故事: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

  •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1.摒弃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2.确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即以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3.具体地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4.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5.具体评价时还应注意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 名人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1、诸葛亮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

  • 急需作文 写一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作文什么的自己写才有意义,我顶多给个开头来抛砖引玉。发现自己也是美如果你只是一弯新月,不必羡慕太阳的光芒万丈,因为你拥有纯净清幽的光辉;如果你只是一条小溪,不必羡慕大海的气势磅礴,因为你拥有清脆优雅的调子;如果你只是一棵小草,不必羡慕牡丹的雍容华贵,因为你拥有牡丹无可比拟的顽强生命力.发现自己,欣赏

  • 纣王的人物生平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乙帝的长子叫微子启。《吕氏春秋》称微子、微仲与纣王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时尚未成为后,所以是庶子,而其母在生辛时已是王后,根据当时的礼法,辛是嫡子,被立为继承人。乙帝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

  • 12生肖四大名人,是什么生肖?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答案是生肖中的寅虎虎是大王,皇帝,高高在上,掌握天下大权,乃【伟人】也提起近代上什么属相的名人最多,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世界上什么属相的人最多?另外,还有人想问哪个属相名人多,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从厉史到现在哪种属相名人最多?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什么属相名人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近代上什么属相的名人

  • 詹天佑铜像下方的人物介绍是?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李小龙是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作为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的第一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所以星

  • 动物的寓言故事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导语: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作文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动物的寓言故事作文篇1狐狸在跨越篱笆时脚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是

  • 谁有比较经典的安慰人,鼓励人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世界上你认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人和你有关,你再怎么改变也不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所以还不如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人生都太短暂,去疯去爱去浪费,去追去梦去后悔。幽默搞笑安慰人的笑话1、阿呆女友来短信:想我就给我短信,发一次我爱你,发二次我十分爱你…发十次…你会花掉一元钱!嘻嘻!阿呆想了半天,回信:我用

  • 从商鞅变法看华为狼性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最近看大秦帝国,东周迁洛邑,分春秋和战国时代,天子权威衰败,秦国自穆公霸西戎后一直衰弱,进入战国,七大强国,秦国最弱。孝公不甘秦国落后,被强国倾轧瓜分,奋发图强,颁布求贤令。卫国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后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三次游说秦孝公,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