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2、玄奘西行:玄奘(600【庚申年】-664年【甲子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俗姓陈,名。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为翻译家、旅行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3、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后,增进了汉藏两族的手足情谊,促进了中原和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宗教的交流。她带去的谷物种子,在西藏高原上广为种植;带去的工匠帮助藏族人民制造农具、纺织机、碾米机,兴办制陶、酿酒、造纸、制墨等手工业;带去的宫娥教会藏族人民纺纱织布。文成公主还鼓励和帮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创造了藏文。后来,她又把许多汉族书籍译成了藏文,促进了汉藏的文化交流。
4、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北路经今蒙古地区到叶尼塞、鄂毕两河上游,往西达额尔齐斯河流域以西地区。西路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门关西行,经今新疆境内有三条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简短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丝绸之路的小故事40字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