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途径及着力点?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途径及着力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3 更新时间:2024/3/6 7:03:31

一、做生态环境保护是基础。围绕生态安全屏障区功能,大力开展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工作,做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保障黄河久安澜。建设好祁连山国家园,用河长制等制度的形式,融入并以此带动全省的流域治理。开展玛曲沙化草原治理工程,进行甘南黄河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区保护治理。力解决水污染的问题,推进黑臭水体的深入治理。把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结合起来,把循环清洁和清洁生产的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改善城乡居民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二、发展节水产业是关键。从我省干缺水的省情出发,以水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束和导,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注重农业、生态和生态用水的平衡,协调好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加大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遵循可持续准则和效率原则,通过价格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和稀缺的水资源发出最大效应。加强和改进节水教育和宣传工作,树牢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三、传承弘扬黄河化是精动力。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在陇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做好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阐释工作,讲好甘肃版本的“黄河故事”。把甘肃在黄河水患治理、水利兴修中沉淀下来的成果,如人水融、百折不挠、民族融合、多元共生等积极因素凝结而成的伟大创造、奋斗、包容、忧患和结精神充分挖掘与展示出来。将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打造黄河文化带和黄河经济带,推进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高质量发展是根本。从现在的要素驱动为,迈向并转化为创新驱动是一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动力体系;积极应对全省城乡和区域差距较大的挑战,形成区域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的区域经济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绿色崛起的普遍形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扩大开放的新型格局;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体系。

找准四个具体着力点

一、立足功能定位,确立科学的战略实施路径。从四大功能定位出发,确定我省的实施策略。以点状开发和面上保护为原则,根据区域的环境资源承载力,合理布局城镇与产业,严格控制经济开发范围和强度。发展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积极争取和推进跨省和省内的生态补偿,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积极寻求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可行途径。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做足“黄河”相关的文旅、休养康老产业等文章,提高民生共享水平。

二、分类实施,提高政策实施的精确性。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以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为主要任务,要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要对策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支持该地区改善民生、保护生态。沿黄农业产业带要发展现代农业,重在农业的绿色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创造条件提高兰州、兰州新区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度,扩大兰白都市圈的辐射力。市州所在的城市在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应吸引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把脱贫攻坚和乡村兴有机衔接起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构建流域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从流域经济的度出发,努力克服碎片化治理、人治、分散治理和末端治理的思维惯性,并打破由此形成的路径依赖。加强有关流域保护与流域经济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成立省级层面的领导组,统筹相关部门的工作,做好组织动员和推进实施,市县层面履行落实职责。完善流域管理体系,建立跨行政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河长制、国家公园等组织体系,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联防联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流域治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流域治理的政绩考核、目标、指标、统计和政策体系协同机制。

四、谋划重大项目,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谋划一批重大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黄河文化振兴工程,做好不同情景下的项目预案,建立各有特点的前瞻性项目库,为争取国家的支持做好准备。争取将相关的重大工程列入国家的规划中去,项目和资金的运作推行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建立激活全省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的长效机制。(作者系兰州财经大学教授)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黄河母亲的意义和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养育黄河两岸,千万百姓寓意在歌声中突出了“黄河,母亲河”那“红的血液”“黄的肤色”韵律意境,因此曲由词出、词随曲走,古色古香的天籁之音传进大众的耳鼓,撞进大众的心灵。像一幅幅美景缓缓展开,旋律清新悠远,高徊低转间溢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新和灵气。丰富的乐感构筑出

  • 黄河有 那些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还有历史点的:黄河的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 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有许多书法家,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等,每一位都是影响时代的人物。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

  • 综合性学习 ,黄河母亲河,内容(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神话传说: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民间故事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所以处处刁难

  • 弘扬黄河文化的八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与黄河文化密切相关的八个故事:一、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市黄河中央的砥柱山,比喻担当大任;二、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水泥沙含量很大,比喻有理说不清;三、不跳黄河心不死,比喻很固执,不遭到失败不会放弃;四、鲤鱼跳龙门,比喻越过某个门槛,就会发达起来;五、李闯王渡黄河,比喻应天顺时,黄河封冻,天助闯王推翻明

  • 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他治水居外13年。满意请采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保护农业生产,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不畏艰苦。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九年而不得成功。舜帝继位以后,然后合通四

  • 关于名人持之以恒的简短小故事,要小故事,简短简洁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1、林肯的政治生涯1832年,林肯失业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可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但是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

  • 黄河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之地。

  • 关于黄帝的故事50字 急急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1],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3]史载黄帝因有

  •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不到黄河心不死就是来源于民间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啊大禹治水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