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我们学地理都知道,它是我国的第二大河,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从大禹治水开始它就成为中国人的母亲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从地图上看,黄河的形状恰似汉字的“几”。黄河中下游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是平原,那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而且在很早以前,气候也比现在温和得多,很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我们的祖先最初就是在黄河流域生活、劳作的。
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再加上黄河流域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最初黄河并不叫现在的名字,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后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到了西汉年间,河水中的泥沙含量逐渐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在黄河沿岸建立城市。城市的人口更加密集,经济、文化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历史上很多古都,例如西安、洛阳、开封,都位于黄河流域;许多著名的发明创造、文学作品、科学技术,也诞生在黄河流经的土地上。可以说,如果没有黄河,先民们就无法生存下来,更无法创造出如此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
因为黄土高原以及相关平原一般都是黄河冲积而成,它算是为祖先创造了生存繁衍的先决条件,恰似一个母亲赋予了孩子生命,是一个生命的起源,所以是母亲河。
黄河母亲的介绍?
石质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作品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优秀奖。“黄河母亲”现已经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着兰州形象。作者何鄂,甘肃著名的雕塑家。
黄河母亲河的来历?
在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
《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黄河之滨,伐木声声,清清河水,泛着涟漪。可见在诗经的描述的年达(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黄河的水质相当澄澈。
母亲河黄河
而到了战国时期,河水已经开始浑浊了。在人有限的寿命之中,等到黄河变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这个时候,河水只是不再清澈,还达不到被称为黄河的严重程度。
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