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这堂课对于初一年的学生来说,难度是较大的要寻访整个丝绸之路上的所有“动人”的东西并不容易,甚至对老师来说,也是个难题。而想要将本课上好,学生就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分头查资料,然后集思广益,汇集材料,然后编写成文。在这整个准备过程当中,就已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新课程同时要求老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这堂课中,“寻访之路”全部是由学生来叙述的,而老师在课堂上权当一味“调剂”。实现了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转换。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介绍丝路:师:同学们,漫漫的历史长河,其中的一段闪耀着绚丽多彩的光芒,它堪称我国古文化的一条七彩斑斓的彩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引导学生回答。)师:对了,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联结在了一起。正是这些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先进技术、丰富物产传送到了世界各国,这些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也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物产、先进文化、科技技术等输入中国,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不断更新、发展。2、设问:从我刚刚的介绍当中,相信同学们也知道丝绸之路在我国以及世界的历史上的重要位置。那么,丝绸之路到底经过了中国和世界的哪些地方呢?这些地方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和风土人情呢?你们想知道吗?(等待学生的回答。)那么,现在就有一队古代商队,刚从这条神秘而又美丽的丝绸之路返回到自己的故土:长安。我们来问问他们到底这一路上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呢?(二)寻访之路:1、角色扮演:(学生自创小品《丝路见闻》)(1)锲子:(一老人家正走在“大街上”,一群头带“新疆帽”的商人迎面走来。)一队长样子的商人问道:老人家,请问这里是长安吗?老人家:Yes!年轻人,有什么是事吗?队长(做激动状,抱住了老人家):哈哈!我们终于回来了,我们终于回来了!老人家(做挣扎状):年轻人,别激动,别激动!队长(放开老者):老人家,你不知道,我们整个商队在好几年前就从故土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将货物运往西方,没想到这一去一回竟用了如此长的时间!老人家(做惊奇状):是吗?你们刚刚从西方回来,路上有没有见到什么有趣的东西,能不能说给我听听?(此时,“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路人也附和着说:“是啊!是啊!)队长:好吧,我就来讲讲。当时我们整个商队,带着丝绸、茶叶、陶瓷等物品,从长安出发,想要去西方大赚一笔……(2)(第一小分队讲述第一段路程从长安到玉门关的经历)第一副队:那时我们从长安出发……(让学生带着本组所准备的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上来向同学讲述路上见闻。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几个地方的资料:西安,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3)、小品承接:老人家:哇!小伙子,丝绸之路上还有那么多好东西呀?快带我去看看!(老人家拉着队长的手,欲向前走。)队长:老人家,刚刚我们的第一副队才讲了我们1/4路程的经历而已,我们还有更精彩的呢!请听(4)(第二分队讲述第二段路程玉门关到大宛的经历)第二副队:我们商队到玉门关之后,就兵分两路了,一路从玉门关走,一路从阳关走,我是走玉门关那条路的,那我就跟你们介绍一下我们从玉门关走的那段经历……(让学生带着本组所准备的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上来向同学讲述路上见闻。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的几个地方的资料:玉门关,楼兰,西域督护府,火焰山)(5)(第三分队讲述第三段路程阳关到身毒的经历)第三副队(接过第二副队的话):别顾着说你们第二分队的事情,我们第三分队还有精彩的故事呢!……(让学生带着本组所准备的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上来向同学讲述路上见闻。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几个地方的资料:阳关,鄯善,葱岭,身毒。)(6)(第四分队讲述第四段路程大宛到奄蔡、葱岭到大秦的经历)第四副队:你们都说完了吧?嘿嘿!(做得意状)现在到我喽!我们商队在第三副队带领下走到了大宛,接下去的路程是由我来带领的……(让学生带着本组所准备的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上来向同学讲述路上见闻。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几个地方的资料:大宛,康居,奄蔡,咸海,里海。)]……到了奄蔡,交易了一些东西之后,我们商队又从来时的路打道回府,回到大宛,然后再去葱岭和第三分队会合,继续我们的探险路程……(让学生带着本组所准备的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上来向同学讲述路上见闻。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几个地方的资料:大月氏,安息,大秦。)(各分队在讲述故事片段时,须结合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丝绸之路地图,以便讲述时声情并茂;另,讲述时,还必须设一些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和回答。)(7)尾声:(当故事讲述完时)老人家(惊喜状):小伙子,原来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好东西呀?快带我去溜溜?(欲将队长拉走)队长(边说边逃跑):不行!我好不容易回来了,让我休息一阵再说吧?(众商人退场)老人家:哎……!别走啊!(蹒跚追去)2、小结:师:感谢这个商队为我们做那么精彩的叙述,那现在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从商队所讲述的故事中,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老师据情况总结。)(三)丝绸之路知识竞赛:1、出题:(共有4个问题,老师到时视情况,随意抽取)(1)介绍整个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名胜古迹,古代名人。(2)讲述沿途经过的省份,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主要物产。(3)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化交流,物产交流。(4)丝绸之路上的诗歌。2、学生抢答,裁判员加分。三、知识反馈:1、设问:看来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挺多知识的,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收获呢?2、学生讨论,老师据情况总结。四、结尾:师:同学们,经过这堂课,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集思广益,各尽所能,用一句最美的话来形容丝绸之路,来为我们这段寻访之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吧?(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据情况总结,再将语言归纳)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丝绸之路的重大考古发现,名胜古迹,古代名人
更多文章
古代希腊城邦文明在历史文化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古希腊文明的肇端是克里特一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早期,奴隶制城邦刚刚兴起,文字开始出现,并由图画文字发展为象形文字。克里特文明进入繁荣时期的重要证物是后人发掘出的米诺斯王宫,它宏伟高大、气势恢宏。公元前1450年左右,迈锡尼人占领米诺斯,克里特文明衰落,爱琴海文明转人以迈锡尼为主的阶段。这一时期生产
书法家王之曦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
黄河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关于黄河有什么民间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由于河水中泥沙量增多,河水变浑浊,人们便称其为“黄河”;民间传说有许多,较出名的是李闯王渡黄河和鲤鱼跃龙门的传说。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位于中国北部。黄河的河水每年都会携带16亿吨的泥沙,河水由于含沙,略显浑浊。一、黄河的名称由来在民间关于黄河的名称有这么一个传说:曾经在黄河上游有个名为黄家庄的村
洪水作文450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保护环境,抵御洪水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个美丽的家园中,人们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然而,地球是非常脆弱的,稍稍对她不好,她就会非常非常的不舒服,随之便产生地震、洪水、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水最常见且危害又最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
何鄂做黄河母亲的初衷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母亲》是何鄂的代表作,伫立于兰州市黄河南岸已有33年,是兰州的文化地标,在雕塑界也闻名遐迩。送一件《黄河母亲》到台湾,安放在淡水河畔,是何鄂多年的心愿。何鄂曾在捐赠仪式上表示,《黄河母亲》是她在敦煌莫高窟学习、研究中国古代灿烂文明,临摹仿制古代造像艺术,面壁12年之后,破壁而出的第一件大型城市
什么叫陆上丝绸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东、西方商贸通道的总称。丝绸之路有数条干线和支线,有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绿洲丝绸之路。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是历史上世界民族大迁徙
爱迪生的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20字即便是文言文也很难写出来吧?爱迪生的门洛帕克实验室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
有没有20字的包公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杀牛破案宋仁宗年间,包拯在天长县任知县。一天县里的一个农民发现自己的耕牛口里流血,大口喘气。仔细一看原来是牛舌被人割掉了,这个农民就跑到县衙门来告状。包拯想:一定是这个农民的仇人干的,但是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抓人。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这个割牛舌的人自己出来招认。包拯对那个告状的农民说:“没有舌头的牛反正
手不释卷的故事20字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手不释卷》的故事20字概括: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手不释卷”的原义是手中总是拿著书卷,比喻勤奋好学;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手不释卷”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启示:一个人的成才,环境、机遇、天
古代印度在历史文化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南亚次大陆两条最大的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段山麓,印度河向西南注人阿拉伯海,而恒河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以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为中心,包括周围地区以及印度半岛、斯里兰卡等地,构成了古印度的地理概念。考古学家研究认为,印度河文明是存在于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之间的一种早期人类文明。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