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称曹子建为绣虎,有什么来历?
比喻善于为文,辞采华丽。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三余,才雄七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炙毂过髡。”宋曾《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炙毂(gu)过:指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用以润滑车轴的器具,经热则油流出,比喻善于议论、滔滔不绝。七步:魏文帝曹丕曾命令其弟曹植于七步中作诗。绣:词华隽美。虎:才气雄杰。战国时,齐国驺的文章精雕细饰,如同雕镂龙文,当时人称他雕龙。又,三国魏曹植在七步内做成诗章,号称绣虎。
并列比喻善于写诗作文,词采华丽。宋曾《类说》卷4引《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炙毂过。”裴集解引刘向《别录》:“驺衍……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驺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三余,才雄七步,休夸~,那值时危国破。”△常用于指曹植。
《七步诗》
【作者】曹植【朝代】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对照:
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作者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扩展资料
《七步诗》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二、七步成诗是哪个历史人物
七步成诗
【拼音】:qībùchéngshī
【解释】:称人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示例】:冷绛雪道:‘子建~,千秋佳话,哪有改期姑待之理。’★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近义词】:七步之才、七步成章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才思敏捷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时期曹植
三、猜字谜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O(∩_∩)O哈哈~楼主~我懂~
“曹子建七步成章,苏季子顺说六邦,伍子胥千斤过顶,楚霸王自刎乌江。”把这四个在不同朝代没有丝毫联系的历史人物组合在一起,乍看根本无从想起,我们只要取曹子建之才,苏季子之口,伍子胥之力,楚霸王自刎的“刎”字之右竖刀,自然就组成了“捌”字。
曹子建巧手成章----手
苏季子游说他邦----口
伍子胥临潼举鼎-----力
楚霸王自刎乌江-----刀
谜底:捌
杰
四句分别说了历史上四个名人典故,我觉得如果只是打一字,应该要能涵盖这四个人的特点,根据楚霸王项羽的“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我觉得这四个人都能称为“人中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