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河历史故事(简短150字)?

黄河历史故事(简短150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95 更新时间:2024/2/3 6:34:00

黄河源头的历史故事

黄河因为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河水浑浊呈黄色而得此名。中国古籍中称“河”,《汉书》里始有“黄河”之名。

饮水思源也好,追根溯源也罢,从古到今,中华儿女就一直对黄河源头进行了永不停歇的追溯,并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诗篇。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写出过许多首关于黄河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诗句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等。在这些诗句中,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运用瑰丽的想象,对黄河的源头做了艺术化的探寻。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即阿尼玛卿山,也称为大积石山,但这里离黄河源头还有一段不近的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到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帝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

康熙帝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帝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帝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19世纪开始一些国外探险家、地理学家各自持有不同目的来河源考察,搜集了一部分有关河源地的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可以说,对河源地的大规模考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水利委员会河源勘查队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玛曲源流段)为黄河正源。

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提出了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建议。

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在这里,我们遵从1985年的科考结论,用一段总结性的话来说明黄河的源头:

黄河(玛曲)源头分水岭玛曲曲果日,藏语音译,意为“孔雀河源头山”,向北约一公里,众多泉水喷出,当地群众称“玛曲曲果”,意为“孔雀河源头”,再向北进入约古宗列(盆地),藏族意为“炒青稞的锅”,是一个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3公里的小型山间盆地,海拔4500米,盆地内有众多大小不等的湖泊,是水草丰美的沼泽草甸。

这段黄河干流流经约古宗列盆地而得名约古宗列曲。约古宗列曲穿过长约18.4公里的黄河源头第一峡茫尕(峡)后进入玛涌(滩),始称玛曲。意为“孔雀河”。

玛涌(滩)是一片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的草原,河流两侧分布有不少湖泊,中间是星宿海。星宿海宽56公里,长约20公里,水泊群集的沼泽草甸,大小湖泊景色犹如繁星罗列,故汉语有“星宿海”之称,状如孔雀开屏,这就是玛曲(孔雀河)名字的由来。

玛曲流出星宿海,接纳卡日曲后,以3股水流流入扎陵湖,经10公里多流入鄂陵湖,两湖之间河段一般宽2642公里,水深0.51.4米。

玛多县黄河沿黄河桥以上称河源段,河源段长285.5公里,流域面积2.09万平方公里。

从古至今,人们对黄河源头进行了持续的不间断的考察,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无疑为黄河源头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些许神秘色彩。这也许就是黄河的魅力所在。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义之用十八缸水练书法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啊?和他没关系,倒是与他儿的点说法:王献之(344一386年),字子敬,三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王献之从小跟父亲学习书法,就立有大志,要像父亲那样勤学苦练,做一个大书法家。他每每见到古人的书法名迹,总要手不释卷,细心观看,

  • 黄河的由来和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黄河起不是源于喜马拉雅山。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

  • 黄河母亲由来有没有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有故事。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所以,对黄河旅游区的开发,应把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统一起来思考,尽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只有如此,我们开封的黄河旅游区才能显示出个性并独具魅力。黄河是母亲河的原因:早在远古时期

  • 关于勤学乐学的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欧阳修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由于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手好字,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他带上好学之路。任何成功都是要付出汗水和辛苦的。自己骑自行车上学,风雨无阻,靠这份坚持,锻炼了自己的意志,从思想上认识到,一

  • 谁能告诉我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短的。谢谢 尽快啊!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人物: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神话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古时

  • 古代画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你答案只能写100字,所以我只能给你几个标题,你自己百度具体情节吧。1、神笔马良。2、王冕画荷。3、达芬奇画蛋。4、顾恺之吃甘蔗。5、张僧繇画龙点睛。其实有过一本连环画就叫“古代画家的故事”,你找到就够了。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 关于林冲的故事(5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误入白虎堂高太尉为设计陷害林教头,事先暗中命人将自己的宝刀卖与林冲,过了几日后再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欺负林冲不认识路把他带入了白虎堂。白虎堂为军机重地,林冲这等下级军官是没资格进的,更不许带刀进入。等林冲惊觉时已晚,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林冲百口莫辩。高俅本

  • 关于赵孟书法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赵孟临背唐人字帖赵孟用笔得古法很多,结字尤其精熟,对古代名帖能烂熟于心。据他的弟子柳贯《跋赵文敏帖》载,柳贯在京师跟随赵孟,两人关系最亲近而且长久。有一年冬天,柳贯留宿在赵孟书斋中,赵孟论书法之余,试笔掭墨,背临(即不看字帖,凭记忆临写)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李邕各人的字帖。临完后,叫人拿来颜真卿

  • 欧阳询的书法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欧阳询的书法故事欧阳询流连观碑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

  • 书法家赵孟的生平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赵孟\,不仅仅是元代初期的著名书法家,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书法家赵孟\的生平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书法家赵孟\的生平经历:宋室之后赵孟\于宋理宗宝v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为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之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