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谁知道黄河象的由来?

谁知道黄河象的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34 更新时间:2024/2/3 6:33:14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黄河象资料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中。

黄河古道的由来

是黄河故道吧?1128年至1855年的黄河道。黄河故道历史悠久,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今开封)留守于滑县西南人为决河遂使河道东夺泗入淮,黄河流经商丘727年,到1855年(清咸丰五年)从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处决口北流,才成为黄河故道,废黄河口在江苏省北部。如今,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内东西有天沐湖和郑阁湖,中间有万亩国有林场。天沐湖水域面积1万多亩,郑阁湖水域面积1500多亩,平均水深2米。湖面碧水荡漾,湖水清澈见底,湖内鱼翔浅底,湖边芦苇茂盛,成为独特的“北国水乡”,润泽着周围的万亩良田。这里一年四季候鸟栖息,仅目前发现的就有天鹅、丹顶鹤、白鹭、鸿雁、野鸭等数十种。区国有林场主要树种以刺槐、杨树、泡桐为主,兼有多种经济林杂果。由于林木茂密,栖息有金雕、猫头鹰、喜鹊、百灵等各类禽鸟40种,还有野兔、刺猬、狗獾等10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出没。故道南岸绵延横亘着被誉为“水上长城”的黄河故堤,平均高出堤外15米,是一处名符其实的“悬河”。故堤外是万亩良田,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为主,还有一片片的桃、梨、杏、枣等经济林,道路阡陌,绿树成行,花红果香,林茂粮丰,一派田园风光。沿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还散布着历朝历代遗存下来的几十处人文景观。主要有:我国大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出生地--蒙城遗址;古黄河边上闻名遐迩的水旱码头--刘口古镇,包括陆陈会馆、山西会馆、南山会馆等,至今,这里还传颂着雍正御景、刘庸赏景、华佗行医、太平天国习武等一串串神奇的传说,使得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国内外旅游界专家赞叹为“古老的水上长城”和“迟到的发现”。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茶马古道的韵味,独居西部乡情的黄河,将成为甘肃的又一村社区,为甘肃的文化发展做出很大的宣传影响。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颜真卿练书法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求学--------------------------------------------------------------------------------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

  • 王献之的书法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王献之是东晋另一位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从小就特别喜欢书法,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书法。有一次,王献之正在认真的练字,王羲之走了过来,伸手抽去王献之手里的笔,但是由于王献之将笔握的很牢,王羲之最后没能成功。于是王羲之就夸奖王献之,说他握笔姿势不错,王献之心里很

  • 人们是怎样说颜真卿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被世代推崇的是书法,其实他在起浮的政治生涯中

  • 颜真卿书法小故事20个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还有一件更有名气的,是《祭侄文稿》。这里面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在抗击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和他一起发兵讨伐叛军。颜杲卿是常山郡(现在河北省正定县一带)太守,他率军和叛军苦战了好几天,可是因为寡不敌众被叛军俘获。全家三十多口人为国捐躯,就连少年英俊的小侄子季明也惨死在叛军

  • 苏州、杭州是我国有名的丝绸之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气候适合蚕桑生长,第二,自古留下的精湛的纺织技术,第三,南方人特有的刺绣技艺,等等。苏杭早有“丝绸之府”之称。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

  • 黄河发现龙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的民间传说相传有条龙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历史文化悠久[编辑本段]:早在旧石器时

  • 急!!1关于善待他人的 微笑面对失败 善于合作的小故事 各2个,要短点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善待:善良作为人们最美好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个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虽然世界大文豪雨果当年曾说,在动物界,一个天生的白鸽是不会变成猛禽的,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人类当中。可如果社会上遍是择善而从的人,那世界将变的多么文明美好!愿雨果所指的事情不再发生。媛的与人为善、热忱

  • 王羲之练书法故事简短30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

  • 黄河非遗文化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嘉靖年间,桂家庄来了个名人叫许赞。据《明史》记载,许赞(1473-1548)是河南灵宝人,弘治九年进士,嘉庆中历官刑部、吏部、户部尚书。许赞任刑部侍郎时贪污腐败,70岁以后便告老还乡,利用搜刮来的钱财在桂家庄建了一座花园。该花园占地540亩,种植了各种奇花异木,终年盛开不谢,当地人称“许家花园”

  • 中国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明清时代,丝绸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B试题分析:①不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②符合题意,材料中“中国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明清时代,丝绸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织物品种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姿,声名享誉国际”可体现。③符合题意,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