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嗟来之食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关于嗟来之食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51 更新时间:2023/12/19 12:20:32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掌故;二指诗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嗟来之食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礼记·檀弓下》。

【释义】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一个自尊的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别人轻蔑的怜悯。通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不断,百姓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再加上天灾,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田地干裂,庄稼旱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只得到外面去逃荒要饭。

有个富人名叫黔敖,家里囤积了很多的粮食。他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始终无动于衷。这时,他的一个家奴他建议:如果在这个时候施舍给那些饥民们一点吃的,他们必定会感恩德,便可以获得一个好名声。于是,黔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每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看着他们争抢,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一天,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了过来。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从他摇摇晃晃的步伐便看得出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黔敖看见他,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对他大声吆喝道:“喂,过来吃吧!”语气中充满了得意。黔敖本以为这个饥民一定会感谢他的好意,谁知,那个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敖又叫道:“嗟,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慢慢地走到黔敖的面前,仰起头注视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黔敖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顿时满面羞愧,说不出话来。

【成长心语】

中华民族历来都崇尚有骨气、有志气的人。一句“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曾为多少仁人志士所赏识,也激励了许多人为免受“嗟来之食”而奋发自强,这其中包含了做人的气节和为人的骨气。但是,时下在市场经济求利的心理支配下,很多人却开始对这种精神嘲弄和鄙视。不要说真的贫困交加,就是衣食无忧,也要伪装成贫困的人来博取别人的同情心骗取钱财,心安理得地过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人性的弱点是吃馋坐懒,一旦丧失了自立精神,就像一株缠树的藤条,再也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和勇气了。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解释成语"杀鸡取卵"?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杀鸡取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杀鸡取卵【拼音】:shājīqǔluǎn【解释】: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成语故事】:传说从前有个老太婆养了一只老母鸡,这只鸡不仅长得高大肥壮,叫

  • 成语"草菅人命"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草菅人命”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草菅人命”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草菅人命”这则成语的菅是一种茅草。看待杀人像看待刈割茅草一样。指统治者滥施淫威,轻视人命,任意残害人命。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贾谊传》,......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

  • 成语"名不虚传"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名不虚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名不虚传【拼音】:míngbùxūchuán【解释】:虚: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成语故事】:薛道衡是北朝时代的人,他的诗作得很好,闻名于当世;因此,常常有慕名的人前

  • 成语"专心致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专心致志"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专心致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zhuānxīnzhìzhì【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成语故事】:古代,有一个名叫秋的下

  • 成语"董狐之笔"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董狐之笔”?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董狐之笔【拼音】:dǒnghúzhībǐ【解释】: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成语故事】:董狐是春秋时晋国晋灵公在位时的一个史官。晋灵公年纪很轻就继

  • 关于凿壁偷光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出尔反尔"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出尔反尔”?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出尔反尔【拼音】:chūěrfǎněr【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成语故事】: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

  • 成语"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奉公守法”?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奉公守法【拼音】:fènggōngshǒufǎ【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成语故事】:赵奢原来是一名征收田赋的下层官员,是个办事公平而且非常严格的人。有一次

  • 成语"出奇制胜"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出奇制胜”?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出奇制胜【拼音】:chūqízhìshèng【解释】: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成语故事】: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人,因此人民生活的很苦,于

  • 成语"饮鸩止渴"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饮鸩止渴【拼音】:yǐnzhènzhǐkě【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成语故事】:东汉时,担任过廷尉的霍谞,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了大量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霍谞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