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凿壁偷光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关于凿壁偷光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66 更新时间:2023/12/15 17:05:29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掌故;二指诗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

【释义】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指勤奋学习。

【历史典故】

西汉时候,东海郡有一个大学者,叫匡衡。他读了很多书,学识非渊博。但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是个天才,而是因为他的执著与勤奋。

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就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但是当时的书价都很高,家里根本买不起,那些家中有书的富人们又不肯轻易地把书借给别人。于是,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那些有钱人自然是乐意之至。这样,匡衡便可以读很多书。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点不起油灯,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站起身,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烛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在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在邻居家掌灯的时候,烛光从小洞中透过来,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书得来不易,烛光也得来不易,因此匡衡非常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他以惊人的毅力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成长心语】

外在条件都无法阻挡我们追求知识的脚步,匡衡便是最好的例证。当然不只是匡衡,,历史上有成就、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刻苦的精神,而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不言放弃,总会获得成功。贫穷的出身,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但如何继续自己的人生,选择权却在我们自己手中。贫穷使我们受到了许多的限制,但正如匡衡克服重重困难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式或工具,来取代我们无法获得的东西。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出尔反尔"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出尔反尔”?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出尔反尔【拼音】:chūěrfǎněr【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成语故事】: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

  • 成语"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奉公守法”?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奉公守法【拼音】:fènggōngshǒufǎ【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成语故事】:赵奢原来是一名征收田赋的下层官员,是个办事公平而且非常严格的人。有一次

  • 成语"出奇制胜"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出奇制胜”?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出奇制胜【拼音】:chūqízhìshèng【解释】: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成语故事】: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人,因此人民生活的很苦,于

  • 成语"饮鸩止渴"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饮鸩止渴【拼音】:yǐnzhènzhǐkě【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成语故事】:东汉时,担任过廷尉的霍谞,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了大量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霍谞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

  • 成语"千钧一发"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千钧一发”?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千钧一发【拼音】:qiānjūnyīfà【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赋。开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乘就劝阻他说:“用

  • 关于毛遂自荐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拔苗助长"出自于哪个典故?"拔苗助长"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拔苗助长”出自于哪个典故?“拔苗助长”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成语"牛鼎烹鸡"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牛鼎烹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牛鼎烹鸡【拼音】:niúdǐngpēngjī【解释】: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成语故事】:“牛鼎烹鸡”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对有才的人使用不当,大材小用。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边

  • 成语"食指大动"出自什么典故?与郑灵公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食指大动”出自《左传·宣公四年》,这个故事与郑灵公有关。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左传·宣公四年》记载: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

  • 成语"​中饱私囊"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中饱私囊”?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中饱私囊【拼音】:zhōngbǎosīnáng【解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成语故事】:春秋后期,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赵国君王的先人),派税官去收赋税。临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