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成语"一丘之貉"?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丘之貉"?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71 更新时间:2024/1/18 8:38:15

解释成语“一丘之貉”?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一丘之貉

【拼音】:yīqiūzhīhè

【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故事】:

汉朝汉宣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母亲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少年时在朝廷中的名气就很大,因为汉宣帝举发大将霍光谋反,被封为平通侯。汉朝当时的社会贿赂风气很严重,有钱人用钱行贿,可以到处玩乐,没钱贿赂的人就要一年到头辛苦地工作。因此他大力革除了这些弊病,整顿了朝廷的不良风气,获得人们的称赞。他自认为功劳很高,有时目中无人,得罪了太仆戴长乐。

有一次,杨恽听说匈奴的首领单于被人杀了,便说:这是不明是非的君,忠心的臣子提议的治国策略不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杀害忠良,结果性命不保,国家灭亡。秦朝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也许现在还存在,而不会被汉朝代替。自古以来,各朝代的君王都是如此,喜欢听信小人的谗言,就像从同一个山丘里出产的貉,没有什么差别。这话传到长乐的耳里,他连忙向汉宣帝报告,宣帝听到杨恽把自己和历代君王比作一丘之貉感到非震怒,再加上长乐又说了许多杨恽对宣帝不满的坏话,因此就下令革去杨恽的官职。

后来一丘之貉用来比喻那些臭气相投、不务正业的人。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磨杵成针"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磨杵成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磨杵成针【拼音】:móchǔchéngzhēn【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成语故事】: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

  • 成语"鸡犬升天"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鸡犬升天"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鸡犬升天”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鸡犬升天”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鸡犬升天的意思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剩下的药留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2、鸡犬升天的主人公-刘安刘安(公元前17

  • 历史文化探索:拔山扛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拔山扛鼎,拼音是báshāngāngdǐng,扛:双手举起,意思是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大无穷。也作拔山举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那么典故拔山扛鼎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写字,叔父项梁改教他击剑,他想学抵敌万人

  • 成语"天罗地网"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天罗地网”?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天罗地网【拼音】:tiānluódìwǎng【解释】: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成语故事】:元朝李寿卿写了一本《伍员吹箫》

  • 历史文化探索:车载斗量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车载斗量,拼音chēzàidǒuliáng,用车装,用斗量,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那么典故车载斗量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车载斗量出处《三国志“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2、车载斗量成语的典故三国时,东吴袭取蜀方要地荆州,

  • 鲍信是谁?为何他的战死会让曹操都流泪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三国中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是一个当时的官三代,祖父曹腾是费亭侯,父亲曹嵩世袭了祖父的官位,位列三公,曹操从小也是非常的聪明,饱读诗书,对世间的事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这也是她能成为魏王的基本原因。公元二零八年,曹操领大军以少胜多,击败了素以骁勇诸城的乌桓军队,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统。曹操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荣

  • 成语"釜中游鱼"是什么意思?"釜中游鱼"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釜中游鱼”是什么意思?“釜中游鱼”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釜中游鱼】故事的主人公:张婴,东汉广陵郡(长江北岸重要都市和军事重镇,今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今四川省眉山

  • 成语"兴高采烈"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兴高采烈”?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兴高采烈【拼音】:xìnggāocǎiliè【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成语故事】:稽康,字

  • 成语"一成一旅"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成一旅【拼音】:yīchéngyīlǚ【解释】: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成语故事】:出于《左传·哀公元年》:“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是诸纶,有母一成,有众一旅。”形容土地狭小,人口很少,势力单弱。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发生了战争,吴王夫

  • 如何理解成语"一衣带水"?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衣带水”?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衣带水【拼音】:yīyīdàishuǐ【解释】: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成语故事】: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