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93 更新时间:2024/1/15 12:52:30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也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

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

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相关人物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历史评价

蔺相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母:“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

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成语质疑

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可能是司马迁所作。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破釜沉舟"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破釜沉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破釜沉舟【拼音】:pòfǔchénzhōu【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釜是锅;舟是船。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

  • 窃符救赵发生于战国时期,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窃

  • 成语"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望梅止渴”?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望梅止渴【拼音】:wàngméizhǐkě【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成语故事】: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假谲》中记载:有一次曹操带

  • 历史文化探索:楚河汉界的典故及背景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之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前205年到前202年)的争夺战,后来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那么典故楚河汉界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秦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5年

  • 成语"当局者迷"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当局者迷”?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当局者迷【拼音】:dāngjúzhěmí【解释】: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成语故事】: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

  • 成语"先发制人"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先发制人【拼音】:xiānfāzhìrén【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成语故事】:秦朝未年,为了反抗暴政,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其中又以陈胜和吴广率领的百姓起义声势浩大。当时有个叫殷通的会稽郡守也想趁机推翻

  • 成语"口蜜腹剑"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口蜜腹剑”?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口蜜腹剑【拼音】:kǒumìfùjiàn【解释】: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

  • 如何解释成语"倾箱倒箧"?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倾箱倒箧”?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倾箱倒箧【拼音】:qīngxiāngdàoqiè【解释】:箧:小箱子。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比喻全部拿出来或彻底翻脸。【成语故事】:这句成语本作“倾筐倒庋(置放、收藏东西的地方)”,亦作“倾

  • 成语"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无可奈何”?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无可奈何【拼音】:wúkěnàihé【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成语故事】:汉武帝时,由于统治阶级对内以严酷的手段进行治理,对外又不断地进行扩张,对百姓强征

  • 历史文化探索:千金一笑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千金一笑,拼音是qiānjīnyīxiào,意思是犹言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出自《虞美人》。那么典故千金一笑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这个成语故事源自我国西周时代,当时的当位国王周幽王喜获一名爱妃,对她甚是宠爱。但是这位妃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