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博而不精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博而不精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77 更新时间:2024/1/17 11:23:17

博而不精,拼音是bóérbùjīng,意思是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出自《后汉书·马融传》。那么成语博而不精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成语故事】:

“博而不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即精即博,吾何加焉?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着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诗》,《周礼》等经学著作,使他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晓,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

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后来,终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家是马融。他注过《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达千人。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很有特点。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胶漆相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胶漆相投”?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胶漆相投【拼音】:jiāoqīxiāngtóu【解释】:胶漆:胶和漆,比喻亲密;投:投合。形容朋友之间亲密投合。【成语故事】: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雷义,另外一个叫陈重。雷义和陈重

  • 历史文化探索:气壮山河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气壮山河,汉语成语,拼音是qìzhuàngshānhé,形容气概豪迈,可以压倒山河。出自唐·张说《孔补阙集市》。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南宋时期,赵鼎受到宰相吴敏赏识到开封任职。1125年冬,金国南侵,太原形势危如累卵。宋钦宗惊慌失措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贪生怕死的主张求和。赵鼎

  • 成语"以邻为壑"出自于哪个典故?"以邻为壑"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以邻为壑”出自于哪个典故?“以邻为壑”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息壤来堵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

  • 如何解释成语"三顾茅庐"?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三顾茅庐”?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三顾茅庐【拼音】:sāngùmáo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

  • 历史文化探索:大器晚成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大器晚成,拼音是dàqìwǎnchéng,意思是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出自《老子》。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有个叫崔琰(yǎn)的人。他从小喜欢舞枪弄棍,不好读书。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求师爱学。由于他很有灵气

  • 成语"不知所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不知所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bùzhīsuǒyún【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成语故事】:不知所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紊乱、空泛。这个成语来源于诸葛亮

  • 如何理解成语"一狐之腋"?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狐之腋”?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狐之腋【拼音】:yīhúzhīyè【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成语故事】:春秋时,晋卿赵简子(也是后来赵国君王的先祖之一),有一个臣子名叫周舍。

  • 成语"土崩瓦解"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土崩瓦解”?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土崩瓦解【拼音】:tǔbēngwǎjiě【解释】: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成语故事】: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

  • 成语"作壁上观"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作壁上观”?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作壁上观【拼音】:zuòbìshàngguān【解释】: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

  • 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拼音】:nìngwéiyùsuì,bùwéiwǎquán【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成语故事】:“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