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成语"因人成事"?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因人成事"?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463 更新时间:2024/1/17 5:30:25

如何解释成语“因人成事”?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因人成事

【拼音】:yīnrénchéngshì

【解释】: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成语故事】:

“因人成事”,是毛遂讥讽不顶用的同伴的话;“三寸之舌”则是平原君称赞毛遂的话。

平原君一行到楚国后,平原君马上求见楚,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可是楚王惧怕秦国,不肯答允。两个人从清早谈判到中午,也没谈出结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阶下,等得焦急起来。那十九人就对毛遂开玩笑说:“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锥尖吧!”毛遂二话不说,提剑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

楚王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随员。”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去!我正在同你们君主谈话,你算个什么?”毛遂按剑而前,对楚王说:“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这样随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这十步之内,大国也没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

楚王不作声了。毛遂接着说:“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诸侯,难道他兵多吗?只不过能发挥他的优势,振奋他的威力罢了。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本钱。象楚国这样盛强,天下各国都不能对抗。白起,小娃娃罢了,带了几万兵来和楚国打仗,一战就夺去了你们的鄢、郢等地;再战就烧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的先人,这是百辈的仇恨啊,连赵国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知道好歹!军事联盟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

楚王又害怕又惭愧,连连称是,满口应承说,“确实象先生说的,愿意把全国的兵力参加同盟。”毛遂又逼问:“联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说:“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说:“快拿鸡、狗、马的血来!”血来了,毛遂捧着铜盘跪献给楚王说:“请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边,这是定盟的仪式;接着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涂完血,毛遂左手拿着血盘子,用右手招唤殿外的十九个人说:“喂!你们接着在堂下涂血吧。你们这些老爷碌碌无能,就象所说的依靠别人成事的!”

这件外交大事,就这样靠着毛遂的口才而终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称赞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郸,感慨地说:“我不敢再鉴别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国一次,就使赵国的声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长的舌头,比百万雄兵还强啊!”后把毛遂奉为上等门客。

以后,人们就把自己没本事,而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来形容人的能说会道、善于辩论。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博而不精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博而不精,拼音是bóérbùjīng,意思是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出自《后汉书·马融传》。那么成语博而不精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博而不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即精即

  • 成语"胶漆相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胶漆相投”?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胶漆相投【拼音】:jiāoqīxiāngtóu【解释】:胶漆:胶和漆,比喻亲密;投:投合。形容朋友之间亲密投合。【成语故事】: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雷义,另外一个叫陈重。雷义和陈重

  • 历史文化探索:气壮山河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气壮山河,汉语成语,拼音是qìzhuàngshānhé,形容气概豪迈,可以压倒山河。出自唐·张说《孔补阙集市》。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南宋时期,赵鼎受到宰相吴敏赏识到开封任职。1125年冬,金国南侵,太原形势危如累卵。宋钦宗惊慌失措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贪生怕死的主张求和。赵鼎

  • 成语"以邻为壑"出自于哪个典故?"以邻为壑"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以邻为壑”出自于哪个典故?“以邻为壑”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息壤来堵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

  • 如何解释成语"三顾茅庐"?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三顾茅庐”?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三顾茅庐【拼音】:sāngùmáo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

  • 历史文化探索:大器晚成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大器晚成,拼音是dàqìwǎnchéng,意思是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出自《老子》。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有个叫崔琰(yǎn)的人。他从小喜欢舞枪弄棍,不好读书。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求师爱学。由于他很有灵气

  • 成语"不知所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不知所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bùzhīsuǒyún【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成语故事】:不知所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紊乱、空泛。这个成语来源于诸葛亮

  • 如何理解成语"一狐之腋"?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狐之腋”?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狐之腋【拼音】:yīhúzhīyè【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成语故事】:春秋时,晋卿赵简子(也是后来赵国君王的先祖之一),有一个臣子名叫周舍。

  • 成语"土崩瓦解"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土崩瓦解”?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土崩瓦解【拼音】:tǔbēngwǎjiě【解释】: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成语故事】: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

  • 成语"作壁上观"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作壁上观”?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作壁上观【拼音】:zuòbìshàngguān【解释】: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