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小时了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小时了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288 更新时间:2024/1/19 0:37:41

如何解释成语“小时了了”?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小时了了

【拼音】:xiǎoshíliǎoliǎo

【解释】: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成语故事】: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成语"越俎代庖"?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越俎代庖”?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越俎代庖【拼音】:yuèzǔdàipáo【解释】: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成语故事】:尧让

  • 成语"空洞无物"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空洞无物”?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空洞无物【拼音】:kōngdòngwúwù【解释】: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成语故事】:“空洞无物”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空空洞洞,没有内容,没有东西。比喻文章没有什么内容或

  • 成语"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打草惊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打草惊蛇【拼音】:dǎcǎojīngshé【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成语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

  • 成语"南山可移"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南山可移”?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南山可移【拼音】:nánshānkěyí【解释】: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成语故事】:“南山可移”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铁案已定,终无改变。这个成语来源于《旧唐书.李元铉传》,元铉大

  • 成语"坐山观虎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坐山观虎斗”?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坐山观虎斗【拼音】:zuòshānguānhǔdòu【解释】: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成语故事】:有一年韩国与魏国打仗,很长时间,不分胜负。

  • 如何解释成语"入吾彀中"?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入吾彀中”?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入吾彀中【拼音】:rùwǔgòuzhōng【解释】: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牢笼,圈套。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就范。【成语故事】:彀,音构,原来是张弓的意思,这里借用为牢笼

  • 成语"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沆瀣一气”?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沆瀣一气【拼音】:hàngxièyīqì【解释】: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成语故事】:沆瀣,是夜间的水气,有人说是露气,也有人说是夏天半夜里上升的地气。例如《楚辞·

  • 负米养亲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负米养亲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拾人牙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拾人牙慧”?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拾人牙慧【拼音】:shírényáhuì【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浩)云:‘康伯未得我牙

  • 历史文化探索:业精于勤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业精于勤,汉语成语,拼音是yèjīngyúqín,意思是指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出自唐·韩愈《进学解》。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唐朝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学家韩愈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官吏。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皇帝和大臣,被贬职到边远的地方去做县令。多年后遇赦回京担任国子监博士,他对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