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草木皆兵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草木皆兵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42 更新时间:2023/12/30 14:40:41

草木皆兵,拼音是cǎomùjiēbīng,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那么典故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草木皆兵的故事简介

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5月,苻坚征集了80多万人的军队开始进攻东晋。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当时,晋军将领是谢石、谢玄刘牢之,总数只有8万人。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坚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力不足,不堪一击,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来是东晋的官员,对东晋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兵力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谢玄经过一番商议,就派北府兵名将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先对洛涧的秦军发起突然袭击。守在洛涧的秦军,不是北府兵的对手,勉强抵挡一阵,就溃不成军了。

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于是,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片。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笑里藏刀"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笑里藏刀【拼音】:xiàolǐcángdāo【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成语故事】:唐太宗时,有个名字叫李义府的人,因善写文章,被推荐当了监察御史。李义府还善于奉承拍马,他曾写文章颂扬过唐太宗,因此,博得太宗的赏识。唐高宗时,李义府又得到高宗的信任,任中书令。从此,更加飞黄腾

  • 成语"乘兴而来"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乘兴而来"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乘兴而来”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乘兴而来”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乘兴而来】故事的主人公: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乘兴而来】是什么意思?乘:趁,因;兴:

  • 历史文化探索: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二桃杀三士,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借刀杀人。那么成语二桃杀三士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二桃杀三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比喻借刀杀人。这个成语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

  • 成语"守株待兔"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守株待兔”?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守株待兔【拼音】:shǒuzhūdàitù【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

  • 历史文化探索:莫测高深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莫测高深,汉语成语,拼音是mòcègāoshēn,意思是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出自《汉书·严延年传》。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汉宣帝时,有位刚正不阿的官员,名叫严延年。他起先被任命为涿郡太守。当时,这里的豪强势力相当强大

  • 如何理解成语"约法三章"?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约法三章”?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约法三章【拼音】:yuèfǎsānzhāng【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成语故事】: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

  • 成语"开门揖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开门揖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开门揖盗【拼音】:kāiményīdào【解释】:揖:拱手作礼。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成语故事】:孙策临终时,长史张昭等人都来看他。他对张昭说:请你们好好扶助我的弟弟孙权!这时

  • 呕心沥血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呕心沥血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高枕无忧"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高枕无忧"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高枕无忧”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高枕无忧”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gāozhěnwúyōu【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成语故事】: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

  • 成语"感戴二天"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感恩图报”?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感恩图报【拼音】:gǎnēntúbào【解释】:图:设法。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成语故事】: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