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退避三舍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关于退避三舍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742 更新时间:2024/1/9 20:23:55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释义】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意思是主动退军九十里。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内乱,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了十几年。这期间,重耳有一段时间住在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宾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会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你有的是,珍禽羽、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你的福,果真能回国当国君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后退九十里。如果这样还是得不到你的原谅,我再与你交战。”与他们一同饮酒的楚国大将子玉听了重耳的话,知道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建议楚王杀死重耳,以除后患,却被楚王拒绝了。

几年过后,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众将士们纷纷表示反对,晋文公则说:“行军打仗理直气壮方能获胜,如今我们主动后退,楚国便输了理。他们再主动进攻,我们的士兵反击时,必定心中有气,士气高涨,何愁打不赢这一仗呢!”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长心语】

进与退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如果面前是一条康庄坦途,你便可以毫无顾虑地勇往直前;但如果面前是一条荆棘小道,你大可不必硬闯,,在踏上征途之前,先后退一步,也许反而会海阔天空。正如列宁说的:“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退避三舍便体现了这种智慧,这里的退,不是消极地退、被动地退,而是主动地退,通过退让而寻找进的机会,积累进的力量。后发制人应相机而动,不可拘泥于一法。所以,适度退让不仅能够让自己在道义上获得更加广泛的支持,而且能够挫败敌人的锐气,从而取得胜利。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终南捷径"是什么意思?"终南捷径"历史典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终南捷径”是什么意思?“终南捷径”历史典故是什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终南捷径】故事的主人公:司马承祯、卢藏【终南捷径】是什么意思?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终南捷径】出自哪里?元·卢挚《蟾宫曲·咸阳怀古》:“见

  • 成语"人言可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人言可畏”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人言可畏”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人言可畏”这则成语的言是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是怕。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这个成语来源于《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古时候,

  • 成语"百折不挠"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百折不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百折不挠【拼音】:bǎizhébùnáo【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成语故事】: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

  • 如何理解成语"映月读书"?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映月读书”?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映月读书【拼音】:yìngyuèdúshū【解释】: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成语故事】:南北朝时,南朝齐有个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爱学习。可是家里很穷,不仅没钱供他读书

  • 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拼音】:cǐdìwúyínsānbǎiliǎng【解释】: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成语故事】:从前有个人,得到了一笔银子。可是他把银子带在身上怕丢失,藏在家里又怕被

  • 成语"过门不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过门不入”?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过门不入【拼音】:guòménbùrù【解释】: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洪水泛滥。尧帝命鲧治水。鲧用土石来堵掩凶猛的洪水,结果失败了

  • 历史文化探索:风烛残年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风烛残年,读音是fēngzhúcánnián。风烛:风中飘摇的灯烛。残年:余剩的年岁。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出自《题卫夫人笔陈图后》。那么成语风烛残年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刘因,是元朝初年的人。他非常聪敏,写了一手好文章,并且肯下工夫读书,

  • 历史文化探索:妇人之仁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妇人之仁,拼音:fùrénzhīrén。释义: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那么成语妇人之仁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

  • 历史文化探索:不名一钱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不名一钱,拼音是bùmíngyīqián,意思是形容极其贫穷。出自《史记·佞幸列传》。那么典故不名一钱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不名一钱的意思:一个钱也没有,形容非常贫穷。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

  • 如何理解成语"为富不仁"?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为富不仁”?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为富不仁【拼音】:wéifùbùrén【解释】: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成语故事】:战国时,腾国很弱小。当时各国诸侯都为开疆拓土而不断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