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716 更新时间:2024/1/19 4:11:03

还不知道:成语“庖丁解牛”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参与【庖丁解牛】故事的主人公:

魏惠(前400~前319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

庖丁,庖丁解牛,出自《庄子》。意为名丁的厨工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解牛】出自哪里?

《庄子·养生说》

【庖丁解牛】词语辨析:

【庖丁解牛读音】:páodīngjiěniú

【庖丁解牛的近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庖丁解牛的反义词】:虚怀若谷

【庖丁解牛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庖丁解牛言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白话文】: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骑虎难下"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骑虎难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骑虎难下【拼音】:qíhǔnánxià【解释】: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成语故事】:公元328年,东晋大将苏峻起兵反叛朝廷

  • 成语"言犹在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言犹在耳"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言犹在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言犹在耳”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yányóuzàiěr【解释】: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成语故事】:公元前620年,晋国君襄公去世,决定将在秦国

  • 成语"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夜郎自大”?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夜郎自大【拼音】:yèlángzìdà【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成语故事】: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

  • 如何理解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拼音】:sìhǎizhīnèijiēxiōngdì【解释】:四海:指全国。全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成语故事】:孔子的弟子司马牛,有一次向孔于请教怎样做君子。孔子对他说:“君

  • 临池学书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临池学书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好谋善断"是什么意思?"好谋善断"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好谋善断”是什么意思?“好谋善断”有什么历史典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好谋善断】故事的主人公: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好谋善断】是什么意思?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

  • 成语"百鸟朝凤"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百鸟朝凤"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百鸟朝凤”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百鸟朝凤”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百鸟朝凤】是什么意思?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百鸟朝凤】出自哪里?宋·李昉等《

  • 成语"排难解纷"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排难解纷"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排难解纷”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排难解纷”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排难解纷”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调停双方的争执或纠纷。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笑

  • 本草纲目·第三卷·百病主治·疬疡癜风原文是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 成语"卜昼卜夜"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卜昼卜夜”?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卜昼卜夜【拼音】:bǔzhòubǔyè【解释】: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成语故事】:敬仲,即春秋时陈国的公子完,同陈宣公是兄弟。陈宣公为了叫宠姬所生的儿子款为太子,便把原来立为太子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