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长驱直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长驱直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4/1/17 4:22:32

如何解释成语“长驱直入”?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长驱直入

【拼音】:chángqūzhírù

【解释】: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成语故事】:

“长驱直入”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表示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深入敌方心脏。

这个成语来源于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

公元219年,曹操为夺取战略要地荆州,与刘备在这一带酣战。刘备的大将关羽用重兵围住了襄阳,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阳毗邻的樊城,处境相当困难。

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将军于禁率军增援曹仁。不久,樊城这一带连降大雨,汉水泛滥。关羽乘机引水去淹曹军,结果于禁全军覆没,被迫投降。

由于洪水冲进樊城,曹仁处境危急。一些部将劝他放弃樊城,乘船退走。但有人极力反对,说是水势不可能一直这样大,过些时日会退去,还是紧守为好。曹仁觉得有理,决定紧守樊城。

不久,曹操又派大将徐晃率军去樊城解围。徐晃老谋善算,暂不将部队直接开到樊城,而在稍远之处驻扎下来,然后派人用暗箭把信射入樊城,与曹仁取得联系。正好曹操还在组织其它兵马增援,得知徐晃的行动非常赞同,要他等待各路兵马到齐,一并开向樊城。

当时,刘备一部分军队驻在离樊城不太远的偃城。徐晃带领一些军队来到偃城郊外,故意挖掘陷坑,似乎要截断偃城军队的退路。驻军中计,匆匆撤离偃城。于是徐晃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这座城池。

这时,曹操组织的十二路兵马已经赶到。于是徐晃和这些兵马会合起来,打算和曹仁内外夹击关羽。

关羽在围头和四冢两处地方驻有军队。徐晃表面上装出要进攻围头的样子,实际上亲率大军进攻四冢。等关羽发现徐晃主攻的方向时,为时已晚。匆匆赶到四冢的五千兵马很快被徐晃击败。接着徐晃率领部下,一直冲进了关羽对曹仁的包围圈中。关羽的将士不敌败走,襄阳,樊城终于解围。

徐晃的捷报传到曹操那里,曹操立即写了慰劳令,派人送到前方。令中写道:“我用兵三十多年,所知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你那样长距离不停顿地策马快跑,一直往前,冲入敌人的包围圈中。”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下笔成章"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下笔成章”?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下笔成章【拼音】:xiàbǐchéngzhāng【解释】: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成语故事】: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

  • 成语"南州冠冕"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南州冠冕”?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南州冠冕【拼音】:nánzhōuguānmiǎn【解释】: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成语故事】:“南州冠冕”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赞誉才识卓绝的人。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 如何解释成语"巧取豪夺"?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巧取豪夺”?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巧取豪夺【拼音】:qiǎoqǔháoduó【解释】: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成语故

  • 成语"贫贱之交"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贫贱之交”?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贫贱之交【拼音】:pínjiànzhījiāo【解释】: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成语故事】:熟语“贫贱之交不可忘”,经常被人们引用,也知道它最早见于《南齐书.刘悛传》;但,“贫贱之交”四字溯源何处

  • 成语"瞎子摸鱼"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瞎子摸鱼【拼音】:xiāzimōyú【解释】: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调查研究。【成语故事】: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两个瞎子合伙买了一条鱼,拿回家放在锅里煮,准备美餐一顿。他们精心精意做好后,就在锅里捞鱼,可是怎么捞也没捞着。于是俩人就吵起来了。一个说另一个偷吃了鱼,另一个也不甘示弱,说他没偷吃,

  •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庖丁解牛”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参与【庖丁解牛】故事的主人公:魏惠王(前400~前319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庖丁,庖丁解牛,出自《庄子》。意为名丁的厨工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庖丁解牛】是什么

  • 成语"骑虎难下"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骑虎难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骑虎难下【拼音】:qíhǔnánxià【解释】: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成语故事】:公元328年,东晋大将苏峻起兵反叛朝廷

  • 成语"言犹在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言犹在耳"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言犹在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言犹在耳”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yányóuzàiěr【解释】: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成语故事】:公元前620年,晋国君襄公去世,决定将在秦国

  • 成语"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夜郎自大”?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夜郎自大【拼音】:yèlángzìdà【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成语故事】: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

  • 如何理解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拼音】:sìhǎizhīnèijiēxiōngdì【解释】:四海:指全国。全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成语故事】:孔子的弟子司马牛,有一次向孔于请教怎样做君子。孔子对他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