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从善如流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从善如流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29 更新时间:2024/1/18 9:23:04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从善如流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

【释义】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意见);如流:像流水一样。像流水一样迅速而自然地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比喻乐于接受正确的意见,听从善意的规劝。

【历史典故】

栾书,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卿,因屡立军功,升任中军元帅。公元前585年,楚国派数万精锐军队进攻郑国,郑国不敌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派栾书率军前往救郑,栾书的军队刚到郑国境内,就遇上了楚军。楚军见晋军来势汹汹,就退兵回国了。

栾书不想就此撤兵,便去进攻与楚国结盟的蔡国。力量弱小的蔡国见晋国来犯,连忙派使者向楚国求救。楚国本不想与晋国正面交战,,但蔡国来求救,很明显,此战已经避无可避了。于是,楚王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带领军队前去救援。

晋国大将赵同赵括向栾书请战,准备率军攻打前来援救的楚军,栾书同意了。这时,栾书的部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建议说,楚军本来已经退回去了,现在又折回来,一定是有备而来的,千万不可大意。此战如果我们获胜了,也只不过是打败楚军,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但是如果失败了,就一定会令人感到耻辱。权衡利弊,这一战还是不打的好,我们不如收兵回国。栾书觉得他们说得有理,便下令准备撤军回国。但军中仍然有很多人想与楚军决一胜负,又听说栾书决定撤兵,就跟他说:“其实贤人与多数人的想法是一样,只要用心去做,事情就能成功。您为什么不按照多数人的想法去做呢?身为主帅,辅佐您的有11个人,其中只有3个人不主张开战,说明想打的人还是占多数的,您为什么不按多数人的想法行一事呢?”栾书回答说:“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大多数。知庄子他们三个是晋国的贤人,他们所提的意见正确,能代表大多数人,我就采纳他们的意见。”于是,栾书下令撤兵回国。

两年之后,栾书率兵攻占了蔡国,接着想去攻打楚国。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后,建议栾书暂时先不要攻打楚国,而应该去侵袭沈国。栾书觉得他们的建议正确合理,便去攻打沈国,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栾书能正确听取部下的意见,人们称赞他:“能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一样迅速。”

【成长心语】

常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大凡能够建功立业、称雄一世的明君英主,他们对于敢于直言相劝,排除国家隐患的忠臣良将极为尊重。贤明的君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做到防患于未然,成就一番伟业。与此相反,拒绝不同意见,骄横专断的君主,到头来落个国破家亡、身败名裂的下场。正所谓:“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一个人要是傲慢孤僻,拒谏饰非,一意孤行,没有不自讨苦吃的。所以,我们要多看多听,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这样,才能使自己增长知识,脱颖而出,获得成功。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拼音】:yīxièbùrúyīxiè【解释】: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清·翟灏《通俗编》引宋·无名氏《圣宋掇遗》:“陶谷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以其嗜蟹,自蝤蛑(一种海螃蟹)至蟛蚏(一种小螃蟹),凡罗列十余种。谷笑曰:‘真所谓一蟹不如一蟹也。’”宋

  • 成语"一诺千金"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诺千金【拼音】:yīnuòqiānjīn【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成语故事】: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

  • 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拼音】:shīzhīdōngyú,shōuzhīsāngyú【解释】: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

  • 成语"依样葫芦"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依样葫芦【拼音】:yīyànghúlu【解释】: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同“依样画葫芦”。【成语故事】: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包括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内,都不太重视,他就向太祖请求调离翰林院。太祖听了,笑着说:“这种官很难做

  • 历史文化探索:百感交集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百感交集,拼音是bǎigǎnjiāojí,意思是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那么成语百感交集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

  • 如何理解成语"以卵击石"?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以邻为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以卵击石【拼音】:yǐluǎnjīshí【解释】: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成语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

  • 成语"运斤成风"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运斤成风”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运,挥动;斤,横刃的斧头(可以简单理解为像锄头的锐器)。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又说技巧熟练,大胆、快捷而有力。有时也用于形

  • 成语"以强凌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以强凌弱"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以强凌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以强凌弱”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以强凌弱】故事的主人公:盗跖,传说是春秋时期的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传说原名展雄,姬姓,展氏,名跖,一作蹠,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

  • 成语"同工异曲"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同工异曲”?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同工异曲【拼音】:tónggōngyìqǔ【解释】: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成语故事】:唐代杰出的散

  • 成语"指鹿为马"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指鹿为马”?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指鹿为马【拼音】:zhǐlùwéimǎ【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成语故事】: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