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族建筑 老上海的石库门房子什么样

汉族建筑 老上海的石库门房子什么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37 更新时间:2023/12/20 18:36:31

站在上海电视塔116米高的平台上,俯瞰上海市区,但见一排排低矮的红色屋顶连成大片的住宅区布满市区。询问后得知,这些住宅便是上海有名的石库门房子。

石库门房子可以说是历史留给大上海的一笔遗产。上海市规划设计院的景猷教授在我介绍它的来历时说,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开埠之初,西方人纷纷涌入。十九世纪中叶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上海设立了租界,最早有英租界,以后有美租界、法租界等等。上海是一个寸土如金的地方,租界尤其如此。开始时,租界里住的全是外侨,后来,由于战乱,许多内地的有钱人也躲进了租界。

此外,为了谋生而离乡背井的农民船民也涌入上海,在租界里的工厂附近盖起简陋的棚子。十九世纪70年代,租界当局下令取缔这些工房。于此同时,地产商在原来僻的郊野上筑起一批住房。为了节省土地,在有限的面积上容纳更多的人,并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这些住房采取了被西方人称为“联排房屋”的建筑形式。这就是石库门房子。

我的一位同事的朋友周太太就是石库门房子的老住户。当我来到她家门口时,面对的是一座高高的用条石砌成的门框和两扇乌漆大门。门的上方有一个半圆形的装饰图案,上面的花纹简洁流畅,具有欧洲古建筑装饰图案的风格。看到这座大门,我就想这大概是它所以被称作石库门的缘由吧。我用力地拍打着门,等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开门的声音。

门上无锁,锁门用的是中国古老的门栓。周太太已年逾古稀,对她来说,这门显然是太沉重了。走进门,是一个不太大的天井,高墙下面栽着一些绿色植物,给小院平添了一股生气。正厅叫前客堂,有6扇落地木门,上面镶了玻璃,采光不错,然而,坐在厅里,从玻璃看出去只见一堵高墙。周太太说,院墙高可以防火,还可以防盗,使人有一种安全感。与前客堂一板之隔有后客堂,里面摆了一大床和一些衣柜之类的家具。再往后走是厨房和通向后弄堂的门。

上海人习惯从后门出入,所以刚才在前门敲门就要等一会儿。这里还有一个原因,上楼的小扶梯就在厨房与后客堂之间,距后门比前门要近一些。梯很陡,攀梯而上,脚下木板吱吱作响,告诉我这房子的年岁。扶梯转弯处的房间叫亭子间。别看它低矮窄小、采光差,可因为被不少小说家提起过,所以,在中国知名度颇高。楼上是周太太的卧室,其格局与楼下相同,只是还有一个小门可通晒台。晒台不大,放了些花盆,还晒着衣服。站在晒台上,左邻右舍的居室尽收眼中,甚至对面人家在包饺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排连着一排的石库门组成了庞大的弄堂,许多弄堂口处都装有大门,晚间将门一关,一条弄堂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弄堂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天的晚上,弄堂里更是异的热闹。人们在这里乘凉、下棋、打扑克,孩子们在这里做功课,玩耍。到了暑热难消的时候,许多人干脆把折叠床、躺椅摆出来在这里过夜。

这种弄堂布局的住宅在中国民居建筑中当属创新。但就石库门本身的格局而言,它还是保持了中国传统民居即四合院的建筑模式,特别是早期的石库门房子更为明显。如前有小门厅,中有小院子、东西两厢房,但由于这种格局占地面积大,不符合上海租界地皮寸土如金的情况,于是石库门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模式。然而它的基本格局是符合旧时中国几世同堂的大家庭生活习俗的。只是随着上海人口的不断增长,设计者们为一家一户共同生活所安排的住房秩序才被打乱了。目前,像周太太这样一家几口人独居一处的情况实在不多。我所见到的石库门房子有的住三四户、四五户,甚至七八户,带厢房的石库门里住户就更多了。

也许是居住空间太狭小的缘故,上海人反而能够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寻找和“开辟”哪怕是一寸的空隙,把居室布置得井井有条。

一对老夫妻和他们的儿子住了一间前客堂,儿子要结婚,他们就用木板隔出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新房,里面摆了床、沙发、柜子……竟也应有尽有。另一位机关干部的家里,则用一个自制的多宝阁把房间一隔为二,外面作餐厅,里面作书房兼客厅,倒也显得十分高雅。而客厅里的长沙发到晚上就成了上小学的儿子的床。再看他们的厨房,总共不过十几平方米,却摆了四五个煤气灶具,四五个切菜台和四五个碗柜,那四面的墙上,则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锅。如此巧妙的设计使我钦佩不已。

那么,许多人家出入一个大门,相处又如呢?周太太告诉我,因为住得挤,邻居间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时有发生。比如因为一张圆桌放在楼道,妨碍了别家人行走,便会发生争吵。不过,石库门让我感到最不方便的倒不是住户间互为干扰,而是没有卫生设备。据说上海至今还有200万只马桶。情况好些的人家可以在楼道的角落里辟出一块地方,权且作为厕所,而有些人家却只能把马桶置于住房中的一隅。对此,石库门的住户们早已习惯,每天清晨刷洗马桶已是生活中的第一件事。

在他们看来,住石库门好处还是蛮多的。石库门的住户一般都是多年的老邻居,互相比较了解,也比较关照,使人感到很亲切。事实上,同在一个厨房烧饭,一家吃鱼,全楼闻味,关系自然比较亲近。在一条晾了许多衣服的弄堂里,我就看到这样的情景:一条单子掉在地上,坐在一旁乘凉的老太太马上喊叫起来,并把单子拾了起来。此外,石库门房子大都在上海商业区附近,沿街的石库门房子也多是各类店铺。

住在这样的地方,不仅交通四通八达,上下班方便,而且买东西尤其方便。周太太家距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只有几步路。由此,我也多少理解了上海石库门的老住户,为什么宁肯挤在斗室之中,也不愿搬到郊区单元式的楼房里去住。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些佛祖开眼有些佛祖闭眼?开眼和闭眼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开眼佛与闭眼佛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信仰佛教的人非常非常的多。自从佛教在唐朝时期被引入到中国之后,就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我国就成为了佛教信徒的人口大国。相信有很多信仰佛教的人都有看过或者听说过佛眨眼这回事吧,就是在烧香拜佛的时候,看见了佛祖对

  • 占据我国传统乐器分类主流的"八音"分类法具体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你知道“八音”分类法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西周时期,中国形成了独有的以制作材料为依据的乐器分类方法,即“八分类法。据《周礼·春官》记载,“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材质不同,乐器的声音效果也大不相同。“八音”乐器的制作材料包括植物、动物、金属和石材,反映出

  • 汉族建筑 老北京的四合院有何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四合院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最为常见,但以北京四合院最为有名,四合院也因此成为北京一个最知名的名片。那一个个精美繁复的匾额,游廊、屏风、漏窗、大花木门,无不透着木头亲切的人情味与人间烟火气息。北京城的有些格局至今保持了元大都时期的传统,比如一些街道和建筑式样,四合院则是其最重要的遗留。四合院积淀

  • 三侠五义作者是谁 作者为清朝石玉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三侠五义作者是谁,历史中的文学巨著数不甚数,大家是否对公案类的小说了解过呢?其中最为经典一部作品就要属玉昆的三侠五义了,这部小说至今还对我们有着深元的影响。下面就让奇趣探索的小编来详细介绍下吧。不清楚的可以进来看看。《三侠五义》,作者为清朝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

  • 黄帝的后代 与黄帝有关的姓氏还有很多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黄帝的后代,说起黄帝,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之一,正是由于他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炎黄子孙中的黄便是黄帝的意思,所以我们后世之人都可以算的上是他的后代,如果对黄帝还不清楚的朋友没关系,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介绍介绍黄帝的后代。由黄帝直接发展而来的姓氏,还有一些是现在常见

  • 赫哲族舞蹈 赫哲族的萨满舞有何宗教色彩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赫哲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这个民族舞蹈艺术的发达,舞蹈就成了一种动态的文字。以民族崇拜偶像萨满神为艺术渊源,形成了以萨满舞为主干的舞蹈艺术。萨满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曾经广布欧、亚、美三大洲北部,其基本特征是沟通人神。中国黑龙江流域是萨满文化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绚

  • 查白歌节主要活动内容有什么 表演乐器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查白歌节”是贵州黔西南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兴义及附近几个县的布依族青年和云南、广西边界的各族歌手汇聚一堂,来到县城二十多公里的顶效区查白场赶歌会。人数常多达二三万。人们把这个活动称为“赶查白”。歌会开始时,唢呐、长号同奏,铜锣喧天,鞭炮齐鸣,各路歌手登上歌台,用个人和集体对唱的

  • 中元节是怎么来的?中元节主要体现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中元节的时间是农历7月15,或者7月14,俗称七月半、鬼节、地官节。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与中国传统的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列定为三大祭祖节日。中元节在汉族文化圈和海外华人中非常的流行。有放河灯,烧纸锭,祭亡魂,祭祀土地的习俗。那中元节是怎么来的呢?中元起源于北魏,

  •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到底是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文】《晋书·庾亮传》:“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注释:越,跨过,雷池,古地名,现今位于龙感湖水域。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多指保守、拘泥;或让敌人胆寒,不敢进犯。也有作“不得越雷池一步”。追根溯源。昔日的“古雷池”便是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雷池

  • 古代洞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洞房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古代洞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洞房呢?不论古代还是现在洞房花烛夜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一夜过后,两个人就真正的组建成了一个全新的家庭,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就要追溯到很是久远的远古时代啦,相传陶唐氏尧称王了以后。尧王就特别的关心牧人的生活。有一天他就亲自到牧民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