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查白歌节主要活动内容有什么 表演乐器都有哪些

查白歌节主要活动内容有什么 表演乐器都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26 更新时间:2023/12/6 5:52:25

“查白歌节”是贵州黔西南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兴义及附近几个县的布依族青年云南、广西边界的各族歌手汇聚一堂,来到县城二十多公里的顶效区查白场赶歌会。人数多达二三万。人们把这个活动称为“赶查白”。歌会开始时,唢呐、长号同奏,铜锣喧天,鞭炮齐鸣,各路歌手登上歌台,用个人和集体对唱的形式一问一答的方法进行比赛,以问后对答不出时为输。歌节期间,未婚的男女青年借机寻觅情侣,一旦情投意合,便互赠信物,定下终身。

査白歌节主要的活动内容有:唱山歌吹木叶、弹月琴赛歌、寻亲访友、吃锅(相传汤锅里煮的是当年一只恶虎,吃了后能祛病去灾,现在改吃狗肉、牛羊肉汤锅)、赶表和祭山等,一般连续3天。节前各家拆洗衣服被帐,挂满村寨前后,象征干干净净,清清白白。节日里,男女老少汇集査白场,同吃狗肉汤锅、五色糯米饭和“冤枉坨”,并在查白树下悼念査郎、白妹,到查白井取水净心,到查白庙敬香,这一天查姓村民要请摩公端公主持祭祀活动,中老年人在查白树下用布依古歌唱查白,祭查白,以此传承查白故事。布依族青年男女则穿着节日盛装到査白桥、査白河、松林坡、查白洞、查白井等风物景点去吹木叶、打花包、。夜晩各家坐满亲友,通宵喝酒、唱歌。到二十二日,青年男女互送信物后依依不舍地离去。査白歌节不仅是纪念性节日更是布依青年谈情说爱的独特时机。青年男女来到査白场一展歌喉,相互对歌。对歌又称“四、六、八句”,多为情歌,讲究有问有答,而且严格要求合韵,答歌者必须用问歌者的最后一句歌词作自己歌的开头,并用这句歌词的韵脚起韵。查白歌会规模极大,每年参加者上万人,还有专门从广西、云南赶来的布依族和游客。

表演乐器

1、木叶:布依、瑶、侗、壮、彝等族单簧气鸣乐器最简单、最古老的乐器。音色优美,音乐动人,独具风采。

2、箫筒:“八音坐唱”乐器中的一种,属吹管乐器。音色甜美,穿透力强,极富山乡风味。

3、月琴:“八音坐唱”乐器中的一种,属弹拨乐器,有圆形、月牙形两种形状,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是演奏中的伴奏。

4、勒尤:勒尤是布依族的民间双簧竖欢乐器。“八音坐唱”乐器中的一种,形似唢呐,无碗,上置虫哨吹奏,可以独奏或为歌唱伴奏。

5、牛角胡:“八音坐唱”乐器的一种,属拉弦乐器。音色明亮,在演奏中起主奏作用。

6、葫芦琴:又称瓢儿琴,属弹拨乐器。“八音坐唱”乐器中的一种,音色轻快,在演奏中起伴奏作用。

7、葫芦胡:属拉弦乐器。

8、包包锣:八音坐唱”乐器的一种,属打击乐器。音色浑厚、响亮,在演奏中起稳定节奏的作用。

9、小马锣(或丁丁锣):八音坐唱”乐器的一种,属打击乐器。音色清脆,在演奏中起稳定节奏的作用,增添演出特色。

10、钗:八音坐唱”乐器的一种,属打击乐器。在演奏中配合其他乐器起增加色彩、协调音色、稳定节奏的作用。

11、马骨胡:布依族弓拉弦鸣乐器。音色清脆明亮、悦耳动听,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伴奏。

歌曲分类

1、查白山歌。包括:四平腔、三滴水、茅草歌、啦啦歌、咕噜歌、结巴歌、耸调、猜歌、笔管歌、罗罕山歌。曲调精练、结构单一、见物生情,声富于变化是布依族山歌的主要特点。它从歌唱生产劳动、生活斗争、风故事、风土人情至谈情说爱,内容极为广泛。

2、情歌。情歌歌调主要为山歌调、妹调歌、浪哨调、四季调。布依族情歌是布依族民歌的精华部分。情歌对唱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情歌既表达了男女双方的择偶标准,也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传统化的一个有特色的展现空间,对于传承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价值。

传承状况

布依族查白歌节已逐渐演变为多民族参加的布依族传统节日,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影响也在日益扩大。

保护措施

2012年8月7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座谈会暨“布依族查白歌节”论坛在兴义举行。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兴义市文化馆获得“布依族查白歌节”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8年8月2日,查白村水中舞台举行了2018查白歌节布依山歌大赛,来自省内外的25支布依山歌队参加了比赛。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元节是怎么来的?中元节主要体现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中元节的时间是农历7月15,或者7月14,俗称七月半、鬼节、地官节。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与中国传统的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列定为三大祭祖节日。中元节在汉族文化圈和海外华人中非常的流行。有放河灯,烧纸锭,祭亡魂,祭祀土地的习俗。那中元节是怎么来的呢?中元起源于北魏,

  •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到底是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文】《晋书·庾亮传》:“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注释:越,跨过,雷池,古地名,现今位于龙感湖水域。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多指保守、拘泥;或让敌人胆寒,不敢进犯。也有作“不得越雷池一步”。追根溯源。昔日的“古雷池”便是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雷池

  • 古代洞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洞房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古代洞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洞房呢?不论古代还是现在洞房花烛夜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一夜过后,两个人就真正的组建成了一个全新的家庭,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就要追溯到很是久远的远古时代啦,相传陶唐氏尧称王了以后。尧王就特别的关心牧人的生活。有一天他就亲自到牧民的地

  • 古代结婚为什么要用花轿?坐花轿习俗从何而来?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古代结婚为什么要用花轿?坐花轿习俗从何而来?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如今社会结婚一般都采用西式婚礼,但也有少部分人会选择中国传统的婚礼,不过很少要坐花轿,那么中国古代女子成婚为何要坐花轿呢?坐花轿的这个习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古代人们结婚的时候,自然也是有着迎亲这样的一个环节,因为将媳妇接回来

  • 古代的老年人是如何养老的呢?其实福利非常多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现在社会相比古代来说,各种社会福利还是比较到位的,在加上养老金退休金这些,晚年生活一般都是比较轻松的,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养老的?现在由于知识和文化的普及,可能很多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只是道德层面上的,而在落后的古代,在各种方面,往往都是年长的人更有经验和阅历。因为老年人往往是

  • 汉族建筑 汉族桥梁有何历史与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爱桥,颂桥,源于下面的原因:首先是桥具有实用功能。桥是路的延伸,给人们带来交通的便利,没有桥,人们就失去了接应,失去了贯通。其次是因为桥具有艺术功能。桥能融入环境、美化环境,一座著名的桥梁肯定是一个地方亮丽的风景线。第三,桥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的景点、西安灞桥

  • 小说家是诸子百家之一,有什么思想以及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小说家,诸子百家的其中一家,其书多已亡佚。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的详细介绍

  • 南宋戏曲的特点是什么?南宋戏曲发展的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南宋戏曲的特点是什么?南宋戏曲发展的如何?南宋是中国戏曲的生成期,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温州杂剧”或称“永嘉杂剧”,,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南宋戏文的发展,与宋室南迁密切相关,因为南迁不仅使南方的封建社会呈现出商品经济繁荣的新局面。产生发展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北曲

  • 汉族文化 汉族五千年学术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学术,指的是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任何一种学术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兴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而演变。研究学术发展的历史,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学术,就是学术史。学术是由人创造并由人承传的,承传的主要形式是论著。学术人物与学术论著构成了某一学术的发展历史。因此,学术史研究的第一对象便是学术人的历史和

  • 汉族礼节 汉族有何尊祖敬老的风尚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崇祖习俗直到近、现代。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仍十分隆重,有时祭、堂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逢年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