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结婚为什么要用花轿?坐花轿习俗从何而来?

古代结婚为什么要用花轿?坐花轿习俗从何而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61 更新时间:2023/12/15 14:32:38

古代结婚为什么要用花轿?坐花轿习俗从何而来?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如今社会结婚一般都采用西式婚礼,但也有少部分人会选择中国传统的婚礼,不过很少要坐花轿,那么中国古代女子成婚为何要坐花轿呢?坐花轿的这个习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古代人们结婚的时候,自然也是有着迎亲这样的一个环节,因为将媳妇接回来意味着就是进了自己家的门了,从此就成为一家人了,因此在古代迎接媳妇的方式就只能用花轿了,因为古代没有车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所以花轿就成为了首选。

对于这样的一个交通工具还可以分为很多种,在宋朝的时候,这样的一个习俗达到了顶峰,在这时候迎亲用的花轿,就为大红色,因为在中国人的眼中,红色代表着喜庆,红色代表着吉祥,就这样我们通常见到的轿子就是大红花轿。意思就是用红色来迎接这样的一门亲事。

然而这个花轿则是有着非常多的学问,我为大家一一讲解。首先这个轿子也是有着这样几个叫法:亮轿、照轿、压轿这三种,其中每个说法其中也是有不同的讲究,亮轿就是在结婚的当天一定要将这个轿子放在男方家的门口,意味着今天就要迎接新娘了,也是一天美好事情的一个征兆。而且抬回轿子的时候要放炮庆祝,这也寓意对于这门亲事的重视。

第二个照轿的做法就是在吉时已到的时候,用一个油灯在轿子的周围转一转,这样的意思就是祛除周围的鬼神,也是有图个吉祥之意。当然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火盆在轿子前面,让新娘迈过去就是为了让之后的生活兴旺。

第三个压轿就是要让一个小男孩坐在轿子里,避免来的时候,轿子里是空的,这也是一种习俗的说法。这三种则是迎亲时候,必不可少的三个步骤,也是图吉祥安康之意,有的地方更是将这样的一个习俗流传下来。

然而在古代这样的一个轿子并不是谁都可以坐的,比如离过婚的寡妇,如果再嫁的话就不可以坐花轿,取而代之的就是棉轿,这个棉轿就和花轿档次差太多了,外观相比就非常不同,没有花轿的亮丽,没有了迎亲时候的热闹。因为在古代女人一生只能坐一次花轿,也是自己正室的体现。至于那些小妾和穷苦人家的女性就没有这么热闹了。这样的一个风俗也是对古代女性的束缚。

那么坐花轿的这个习俗又是怎么来的呢?轿子最早的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唐宋时,轿子只供皇室使用,或者由皇帝钦点的高官大臣才能使用,直到宋高宗赵构南渡临安(今杭州)时,废除乘轿的有关禁令,轿子才发展到民间,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并日益普及。而轿子能成为娶亲用的花轿,还得益于清朝的乾隆皇帝。

清朝乾隆二十年,乾隆皇帝南下江南。一天,乾隆在中牟县衙外面的一个池塘前面赏荷,巧的是,那天刚好有一支迎亲队伍从乾隆对面走来,披红挂彩,热闹非凡。皇帝在此,普通老百姓当然应该绕路走,以免打扰了皇帝的兴致,所以,县衙的衙役命令他们走别的路。但是,那天结婚的,是中牟县最有名的才女刘若莲。

若莲坐在驴上一听让自己让路,坚决不答应。衙役大声说:“皇上在此,小小民女快快让路。”若莲十分平静而又理直气壮地说:“婚姻大事,一生只有一次,在这良辰吉日,就是遇到皇上,俺也不会让路的!”

乾隆皇帝闻听这些话,心里暗暗称奇,他没想到小小的中牟县竟有如此有个性的女子。乾隆看了若莲一会儿,说:“你不让路也可以,但我有个条件。”若莲问:“什么条件?”乾隆说:“我出一副上联,你对一副下联,对完下联之后,你再作一首诗。如果你下联对得好,诗又作得好,我不仅不治你冒犯君之罪,还让你坐我的轿子送你到夫家成亲,你看怎么样?”若莲听了乾隆的话,微微一笑:“一言为定,请出上联。”

乾隆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这上联是:塘中荷花,疯蝶硬要采。”若莲听了上联,立刻对道:“画上仙女,狂生却难求。”乾隆一听,拍手赞赏说:“对得好!对得好!小姐,再请你以黄河岸边卧着的那个铁水牛为题,作一首诗如何?”

若莲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吟诗作画十分擅长。她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一首诗:“康熙令铸一铁牛,置堤镇水几十秋。狂风拂拂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青草河水难进口,无绳勒索却昂头。牧童有力牵不去,千年万载永驻留。”

乾隆一听这首诗,大喜过望,他大声说:“小姐不仅容貌娴雅,气质超群,而且才思敏捷,诗情不俗,小小中牟能有此才女,真是不可多得!不可多得!”然后,乾隆亲自为若莲掀起轿帘,请她上轿,并御笔亲书“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几个大字,赏给若莲,以示褒奖。

从这以后,坐轿子的风俗就开始流行起来,女子大多就开始乘坐花轿成亲了。而在传统的婚姻礼俗中,一顶花轿最称不可或缺的道具,由此衍生出上轿、起轿、喝轿、宿亲、翻镜、压街(颠轿)、落轿等一系列繁缛礼,把整个送嫁迎娶活动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甚至直到一经结婚登记婚姻便受到法律保护的今天,仍有许多新娘认为不坐轿车便算不上正式结婚——这种送亲轿车,照例打扮得花团锦簇,其实就是传统花轿的变体。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古代的老年人是如何养老的呢?其实福利非常多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现在社会相比古代来说,各种社会福利还是比较到位的,在加上养老金退休金这些,晚年生活一般都是比较轻松的,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养老的?现在由于知识和文化的普及,可能很多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只是道德层面上的,而在落后的古代,在各种方面,往往都是年长的人更有经验和阅历。因为老年人往往是

  • 汉族建筑 汉族桥梁有何历史与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爱桥,颂桥,源于下面的原因:首先是桥具有实用功能。桥是路的延伸,给人们带来交通的便利,没有桥,人们就失去了接应,失去了贯通。其次是因为桥具有艺术功能。桥能融入环境、美化环境,一座著名的桥梁肯定是一个地方亮丽的风景线。第三,桥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的景点、西安灞桥

  • 小说家是诸子百家之一,有什么思想以及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小说家,诸子百家的其中一家,其书多已亡佚。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的详细介绍

  • 南宋戏曲的特点是什么?南宋戏曲发展的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南宋戏曲的特点是什么?南宋戏曲发展的如何?南宋是中国戏曲的生成期,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温州杂剧”或称“永嘉杂剧”,,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南宋戏文的发展,与宋室南迁密切相关,因为南迁不仅使南方的封建社会呈现出商品经济繁荣的新局面。产生发展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北曲

  • 汉族文化 汉族五千年学术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学术,指的是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任何一种学术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兴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而演变。研究学术发展的历史,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学术,就是学术史。学术是由人创造并由人承传的,承传的主要形式是论著。学术人物与学术论著构成了某一学术的发展历史。因此,学术史研究的第一对象便是学术人的历史和

  • 汉族礼节 汉族有何尊祖敬老的风尚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崇祖习俗直到近、现代。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仍十分隆重,有时祭、堂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逢年过节

  • 探索寒食节的起源与消亡,曹操为何曾下令取消这个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寒食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现如今清明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可见清明节在传统节日当中的地位。但其实清明节一开始并不具备扫墓和祭祀的功能,相反,这些都是寒食节的功能,而清明节则是踏青游玩,但相比之下,寒食节要比清明节更重要,但是为什么曹操却

  • 揭秘打堡垒:俄罗斯族最有趣的体育活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打堡垒流行于伊犁俄罗斯族和维吾尔族民间的体育娱乐活动。是一种随时都可以进行的击木运动。比赛时事先要在地面上划好圆圈里立好几根木桩,称为“堡垒”参加对抗的人分两队,人员多少不限;但双方人数要相等,双方参赛的选手分用手中木棒击打“堡垒”中的木桩,以击的次数,击出的木桩多为胜。1851年,由俄罗斯人和塔塔

  • 乌孜别克族习俗 乌孜别克族有何生活礼仪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生活礼仪(1)乌孜别克族注重礼节,尊重长者,说话行路均让长者先。骑马外出时若二人同行,则长者在前,幼者在后,男在前女在后。男的相遇,手放胸前鞠躬后握手;妇女相见,手放胸前鞠躬后可拥抱。(2)用餐时,长者居上座,幼者居下,家庭人口多的人家,还分席用餐,一般情况下孩子和妇女要另设一席。过去许多食物都手抓

  •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的由来是什么?又有哪些气候变化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立春(Springbegins)一、立春的时间:每年2月3~5日。二、立春节气由来,立春节气气候变化,立春节气介绍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