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

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37 更新时间:2023/12/8 13:04:05

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我见了尚且觉得怜爱”,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出自南朝宋·通之的《妒记》,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我见犹怜”的典故和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桓温有关。

桓温是谁呢?

桓温,字元子,是东晋权臣,也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他曾想学之前的王莽司马昭等人,所以要求朝廷对他加九锡。但却遭到当时两个显赫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的势力所压制,所以他未能如愿被加九锡。

桓温在62岁的时候去世,他去世后,被追赠为丞相,赐谥号为宣武。后来他的儿子桓玄篡位登基称帝,建立桓楚政权,追尊其父桓温为宣武皇帝。

桓温曾于公元346年,带兵出征巴蜀。这次西征,他得以使成汉皇帝李势投降,而后又平定李势旧部叛乱。自此。割据巴蜀44年的成汉政权灭亡。

还是回到“我见犹怜”的典故上来。

桓温在攻克四川、灭亡成汉政权时,曾把李势的妹妹抢来作为自己的妾室。

桓温本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他也就是驸马,娶的是南康公主

南康公主性格刚烈,又生性妒忌。所以桓温纳李势妹妹为妾,他不敢让南康公主知道,于是就把李氏藏在书房后面,自己则常常偷偷的去看望,由于李氏美貌过人,楚楚可爱,所以桓温对她非常的怜爱。

而李氏亲眼目睹成汉灭亡,此时虽有国仇家恨,却没有办法报仇,心里也很郁闷,

但没有不透风的墙,桓温纳妾的事,后来还是被南康公主知道了。对此她非常生气,作为公主的她,决定杀了李氏。

有一天,南康公主见桓温不在府中,于是就带着几十名仆女丫鬟,手拿刀剑,到李氏的住所去兴师问罪。

当南康公主冲进李氏的屋里时,只见李氏正在梳头,她秀长乌黑的头发,似杨柳般飘垂着,洁白的皮肤像玉一样光滑白嫩。

南康公主不由的看呆了,手里的刀也不由自主的掉落在地。过了一会,南康公主回过神来,就上前抱住李氏说:“你这般漂亮,连我见了都怜爱,何况桓温呢?”

李氏听了后说:“国破家亡,本无心在这里享受荣华富贵,只是事出无奈。今天如果被你所杀,正好了却了我以死报国之心。”

南康公主这时本来就被李氏的容貌惊呆了,从而由了怜爱之心。此时又听到李氏如此说,心中不免有愧,也很感动,于是就带着人,默默的离开了。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多难兴邦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多难兴邦,拼音是duōnànxīngbāng,意思是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出自《左传·昭公四年》。那么成语多难兴邦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楚灵王想称霸,欲与诸侯结成联盟,他邀请了晋平公。平公不想去,他

  • 如何解释成语"三生有幸"?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三生有幸”?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三生有幸【拼音】:sānshēngyǒuxìng【解释】: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成语故事】: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圆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

  • 成语"大笔如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大笔如椽"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大笔如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大笔如椽”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笔如椽】故事的主人公:王珣(350—401),字元琳,小名法护。出身名门望族,王导之孙,王洽之子,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族侄,受封东亭侯,累官辅国将军

  • 如何理解成语"一寒如此"?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寒如此”?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寒如此【拼音】:yīhánrúcǐ【解释】: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成语故事】:战国时,范睢当上了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人。那时魏国“中大夫”须贾怀

  • 成语"击楫中流"是什么意思?"击楫中流"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击楫中流”是什么意思?“击楫中流”有什么历史典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击楫中流】故事的主人公: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击楫中流】是什么意思?比喻立志奋发图强。【击楫中流】出自哪里?明·韩

  • 成语"城下之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城下之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城下之盟【拼音】:chéngxiàzhīméng【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成语故事】: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据《左传·桓

  • 如何理解成语"义不容辞"?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义不容辞”?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义不容辞【拼音】:yìbùróngcí【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30万大军直取江南。东吴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谋士

  • 成语"画饼充饥"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画饼充饥"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画饼充饥”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画饼充饥”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画饼充饥】故事的主人公:卢毓(183年-257年),字子家,三国时代曹魏政治家。东汉末著名经学家、政治家卢植的幼子。魏文帝(187年冬—226年6月2

  • 成语"草菅人命"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草菅人命”?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草菅人命【拼音】:cǎojiānrénmìng【解释】: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成语故事】:“草菅人命”这则成语的菅是一种茅草。看待杀人像看待刈割茅草一样。指统治

  • 成语"一国三公"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国三公【拼音】:yīguósāngōng【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成语故事】: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附近的一些小国,成为一个大国。有一年,晋献公在战争中夺得美女骊姬,带回去立为夫人。不久,骊姬生了个儿子,取名奚齐。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