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多难兴邦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多难兴邦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04 更新时间:2024/1/15 19:29:06

多难兴邦,拼音是duōnànxīngbāng,意思是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出自《左传·昭公四年》。那么成语多难兴邦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春秋时,楚灵想称霸,欲与诸侯结成联盟,他邀请了晋平公

平公不想去,他手下一个叫司马侯的以为不可,他说:“楚国晋国是两个大国。楚王现在得意得很,想干出点名堂,但是结果如不得而知。陛下不如去看看他想做什么。他如果能修政德,我们就跟随他,如其暴虐,他的国人将弃之,那个时候还有谁能与我们晋国相争呢?”

晋平公说:“晋国的地势险要,战马众多,如果齐国与楚国多灾多难的话,我们就没有敌人了。”

司马侯说:“从古至今,凭借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以及期望他国天灾人祸的国家,都先后灭亡了。而有不少因为没有那些优势而经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反而加紧治国,开疆拓土。无灾无难的国家,反丧其邦。希望国君能大开眼界,展望未来。”

平公采纳了司马侯的建议,答应了灵王的邀请。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解释成语"三生有幸"?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三生有幸”?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三生有幸【拼音】:sānshēngyǒuxìng【解释】: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成语故事】: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圆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

  • 成语"大笔如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大笔如椽"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大笔如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大笔如椽”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笔如椽】故事的主人公:王珣(350—401),字元琳,小名法护。出身名门望族,王导之孙,王洽之子,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族侄,受封东亭侯,累官辅国将军

  • 如何理解成语"一寒如此"?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寒如此”?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寒如此【拼音】:yīhánrúcǐ【解释】: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成语故事】:战国时,范睢当上了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人。那时魏国“中大夫”须贾怀

  • 成语"击楫中流"是什么意思?"击楫中流"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击楫中流”是什么意思?“击楫中流”有什么历史典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击楫中流】故事的主人公: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击楫中流】是什么意思?比喻立志奋发图强。【击楫中流】出自哪里?明·韩

  • 成语"城下之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城下之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城下之盟【拼音】:chéngxiàzhīméng【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成语故事】: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据《左传·桓

  • 如何理解成语"义不容辞"?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义不容辞”?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义不容辞【拼音】:yìbùróngcí【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30万大军直取江南。东吴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谋士

  • 成语"画饼充饥"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画饼充饥"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画饼充饥”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画饼充饥”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画饼充饥】故事的主人公:卢毓(183年-257年),字子家,三国时代曹魏政治家。东汉末著名经学家、政治家卢植的幼子。魏文帝(187年冬—226年6月2

  • 成语"草菅人命"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草菅人命”?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草菅人命【拼音】:cǎojiānrénmìng【解释】: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成语故事】:“草菅人命”这则成语的菅是一种茅草。看待杀人像看待刈割茅草一样。指统治

  • 成语"一国三公"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国三公【拼音】:yīguósāngōng【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成语故事】: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附近的一些小国,成为一个大国。有一年,晋献公在战争中夺得美女骊姬,带回去立为夫人。不久,骊姬生了个儿子,取名奚齐。骊

  • 成语"克己奉公"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克己奉公"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克己奉公”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克己奉公”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克己奉公”这则成语的克己是克制、约束自已;奉公是以公事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