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得陇望蜀"是什么意思?"​得陇望蜀"出自于哪里?

成语"​得陇望蜀"是什么意思?"​得陇望蜀"出自于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41 更新时间:2024/1/26 15:51:05

成语“得陇望蜀”是什么意思?“得陇望蜀”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秦在今甘肃省东南部地区设置陇西郡,后人以“陇”代指这一带地方。蜀,古国名,秦灭之置蜀郡,后人们以“蜀”代指今四川中部地区。古代蜀地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水路则由长江入湖北,陆路则必须经陇西进关中,故陇与蜀实为紧密相连的两个地理区域。蜀地田土肥沃,物产丰富,乃天府之国,所以中原地区封建皇朝建立后,无不出兵取蜀。刘秀自然也不例外,他指示部将,攻取陇西后,便可直指蜀地。这便是“得陇望蜀”一词的由来。

刘秀称帝后陆续镇压了各地起义军,采用拉拢与打击并用的手段,先后平定了渔阳彭宠、南郡秦丰、梁郡刘永、齐地张步、庐江李宪等割据势力,然后挥兵西向,以取陇、蜀。

新莽末年,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隗嚣联络当地豪强起兵反对王莽,占据陇西、武威直到酒泉、敦煌一带。曾一度投靠刘玄,有功于汉。建武六年(30年),刘秀派耿弇(ydn)等7位将军经陇地征讨蜀地的公孙述。隗嚣怕被吞并,乃反汉,且大败汉兵,乘胜窥视关中。刘秀命征西大将军冯异、征虏将军祭遵击败之。

次年,隗嚣向割据蜀地的公孙述称臣。建武八年(32年),刘秀的部将来歙攻取略阳城(今甘肃庄浪西南),隗嚣出重兵包围略阳,公孙述亦派兵相助。刘秀亲自出兵证讨,大败隗嚣,其部众多投降。刘秀部将岑彭吴汉围困隗嚣于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隗嚣部将田弇、李育则固守上郢(今甘肃天水),亦被汉军所包围。

刘秀包围两城,日久不能攻克,于是东归洛阳,留下岑彭、耿弇等人继续围城。刘秀临走时下诏书给岑彭说这两座城如果能攻下,便可以率兵往南攻打蜀地了。人心苦于不知足,既平定陇地,又盼望得到蜀地。每一次发兵,头发胡须都因忧虑而变白。”

后来蜀地公孙述的救兵赶到,汉军粮尽,只得退兵,隗嚣复占有陇西等地。建武九年(33年)春,隗嚣忧愤而死,部将立其子为王,次年被刘秀部将来歙等攻杀。陇西等地为汉所占有。

早在更始二年(24年),公孙述就在成都自立为蜀王,次年称帝,尽占益州之地。公孙述不想蜗居蜀地,不时染指陇西。建武九年(33年),公孙述眼看陇西被刘秀所占领,派部将率兵顺长江而下,直至荆门(今湖北宜昌),意欲占据长江中游地区。次年刘秀派岑彭出击,公孙述的军队退到江州(今重庆嘉陵江北岸)。岑彭统兵逆江而上,包围江州,攻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逼近成都。公孙述没想到汉兵如此神速,大为吃惊。同时刘秀又令来歙等出陇西南进,攻克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以便与岑彭军合围成都。

据说岑彭驻军的地方叫做“彭亡”,岑彭听了很不高兴,便想移军他处,适逢天黑不便行动。就在这天夜晚,蜀地的刺客假扮成逃亡的家奴来降,岑彭未加防备而被刺杀。

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部将吴汉攻占广都,兵临成都,连战连捷,公孙述亲率大军出城迎战,蜀军大败,公孙述战死,蜀地被平定。又过了4年,武原的卢芳投降刘秀,至此各地的割据势力均被削平,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

“得陇望蜀”是历史的必然。当时刘秀说这话,含有所求过分的意思,那是为了表达对将士常年征战的歉意。但后来,随着词语使用环境的演变,“得陇望蜀”成了过于贪婪、所求无厌的代名词,这是刘秀所万万没有想到的。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仰人鼻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仰人鼻息”?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仰人鼻息【拼音】:yǎngrénbíxī【解释】: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成语故事】:东汉末年,一些州、郡的官吏各占地盘,互相攻伐,形

  • 成语"含笑九泉"出自于哪里?"含笑九泉"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含笑九泉”出自于哪里?成语“含笑九泉”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含笑九泉】是什么意思?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含笑九泉】出自哪里?清·李

  • 成语"波澜老成"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波澜老成”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波澜老成”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楚灵王知道晏婴长得矮小,就和大臣们定计,想戏辱他。晏婴到了楚国郢都,可是城门紧闭。一个楚国的卫兵把晏婴领到一扇新开的小门

  • 成语"髀肉复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髀肉复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髀肉复生【拼音】:bìròufùshēng【解释】: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成语故事】:“髀肉复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长久处于安逸

  • 如何理解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拼音】:yǐxiǎorénzhīxīn,duójūnzǐzhīfù【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原作“以小人之腹,为

  • 如何理解成语"危如累卵"?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危如累卵”?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危如累卵【拼音】:wēirúlěiluǎn【解释】: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成语故事】:晋灵公为了个人的享乐,竟动用了大批的百姓和钱财,来建设九层琼台。

  • 关于口腹蜜剑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口腹蜜剑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瞎子摸鱼"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瞎子摸鱼"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瞎子摸鱼”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瞎子摸鱼”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xiāzimōyú【解释】: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调查研究。【成语故事】: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两个瞎子合伙买了一条鱼,拿回家放在锅里煮,准备美餐一顿。他们精心精意做好后

  • 成语"钟室之祸"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钟室之祸"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钟室之祸”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钟室之祸”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钟室之祸,指的是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后比喻功臣遭忌被杀,出自《汉书·韩信传》。西汉·司马迁《史记·

  • 成语"人给家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人给家足"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人给家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人给家足”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rénjǐjiāzú【解释】: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成语故事】:&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