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75 更新时间:2024/1/24 8:00:58

在古代的礼乐制度中,傩乐是傩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礼俗。基此,可以说傩是儒家思想形成以前长期社会文化实践的遗存.两周礼制与《诗》之结集历程:“礼崩”“乐坏”在当时都有着具体的事项内容,二者在礼乐制度的衰落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互为促进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使用乐舞普遍僭礼越规。动荡社会中,礼制残败,私家势力的发展,军功奖赏等因素使得一部分人的政治地位爆发式的显贵起来,随之而来的只他们在政治礼遇、个人享受等方面的爆发式追求,原来对天子、公卿、大夫、士各级用乐的种种等级限制,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突破和僭越,公卿甚至大夫、士也用起了天子之乐。解放后在河南发掘的郑伯墓和安徽寿县发掘的蔡昭侯墓,都是按照九鼎的等级埋葬,在蔡昭侯墓中出土的编钟至少有三组共二十九件。第二,官之乐走民间。王室衰微,为宫廷专有的乐舞教育和乐舞演奏机构分崩离析了,一部分乐人由公室转入私家,另一部分则流转到了民间社会。他们挣脱呆板的宫廷雅乐的束缚,奔走到河汉乡野间,将本来就源于民间的乐舞重新还原到了民间,这与当时官学转为私学的风气也是一致的。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在民间迅速发展一样,王官之乐转入民间,也为这一时期乐舞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社会舞台。第三,乐器的发展对雅乐的冲击。礼书和《诗经》中提到的宗周时期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器,周代的“八音”也主要是用来制作打击乐器的材料,以钟、鼓、磬为主的打击乐“金石之声”是宗周雅乐的主体。西周时期琴、瑟等丝弦乐器极少,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得到极大发展,新的乐器不断被发明,琴、瑟、筝等丝弦乐器很快兴盛起来。尽管这一时期的丝弦乐器主要还是以敲击弹奏为主而不完全是擦弦发声,但丝弦之声更为轻活灵便,声音也更为婉转清脆、细腻柔美,表现力更强,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此同时,吹奏乐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样,管弦之乐的崛起改变了原来金石雅乐的乐队组合结构,钟鼓已失去了原来“天”、“地”的重要地位,变得只是在整个乐队中“相随”而已了。管弦之乐的崛起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市俗生活分不开的,只有接近民间市俗生活,它才会更为生动和活泼,它在一开始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渐渐取代了“金石之声”的雅乐,自下而上的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第四,诗乐分家。在礼乐制度下,《诗》乐是作为雅乐的基本文化载体而存在的。春秋战国时期,雅乐体系衰落,管弦之乐的“新声”盛行,它创造出的音乐美感使得欣赏者脱离《诗经》各篇的辞义内容而独立欣赏音乐,《诗》乐不再只是唯一的声音愉悦对象了。乐舞和《诗经》分家了。《诗经》的乐舞功能被新乐代替了,新乐也配诗词,但这些诗词再也不必拘泥于《诗经》中的四言齐句,它反映下层民间的思想和生活,采取的是乡间俚俗的表现形式。第五,新乐流行。前述乐器组合的变化给雅乐带来致命的冲击,成为新乐的一个重要特点,除此之外,新乐在内容和形式上还与雅乐有很大的不同,它以民间下层的生活为内容,又吸取了民间的表现手法,具有更大的可观性,这与束缚于礼制、僵化而自封的雅乐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所以,新乐也自下而上的流行起来。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文化概论 礼乐文化是综合殷商以来的文化习惯,对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一,是的,礼乐文化是综合殷商以来的文化习惯,是对古代儒家文化的一种延伸和拓展。二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

  • 西周时期的礼乐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西周的列乐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首先来说,西周的文化维新,使中国人很早就摆脱了神学独断,走向了人本文化,这样,中国人的宗教观就远不如西方那样浓烈,其次,造成中国人非常重视血缘人伦亲情,再次使中国成为了礼仪之邦,如果从后来的封建社会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秦是纯粹的官僚制帝国以外,其他

  • 夏王朝的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什么和等级界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夏王朝的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国家构成和等级界限。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已有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

  • 西周文化从宗教文化变为礼乐和什么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从宗教文化变成了礼乐。周王朝有严格的礼制和刑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礼以父系社会体制之下形成的宗法制为基础,用以调解和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关系。刑罚是用来控制、镇压平民和奴隶的,有死刑、墨刑、流刑、鞭刑、赎刑等刑罚和一套诉讼审判制度,极为残忍。

  • 西周礼乐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

  • 夏朝的文学主要的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这么久远的朝代?这么和你说吧,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和证据不足,夏朝是否存在,还两说呢!目前国际公认的中国历史的起点是商朝,夏朝的存在只能说是一种可能罢了,既然都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那谈何文学思想呢?其实夏商周三朝的文献都是缺失的,中国文学的思想主要起源于春秋战国,那是个圣人辈出的时代,儒家、法家

  • 高中历史每个时间知识点总结。例如夏:夏朝的政治,经济,思想等等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详细点说: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 夏朝政治,经济,思想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考古目前发掘出来的器物就很少,而那个时代基本没有文字记载,很多东西都得靠考古发掘出来的东西推测和判断。所以谈政治和思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最多谈谈经济状况。

  • 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宰相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司法权全部被分割集中到皇帝手中;宋代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先后完成封建化过程,元代回族开始产生,宋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代确立行省制度基本沿用至今,西藏正式归于中央管辖,对琉球(台湾)的管辖加强.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取得重大

  • 简述夏,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夏商周号称“青铜时代”夏朝的青铜器目前发现较少,且较零碎商代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多见于礼器或兵器。最大的是司母戊鼎(迄今为止),最精致的的四羊方尊(当时)。同时期的还有四川的三星堆青铜器西周时青铜器平民化、日用化春秋时,青铜器有了金银错技术和雕铸技术,青铜器极品是莲鹤方壶(出土一对,一个上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