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酒文化有哪些?

中国酒文化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44 更新时间:2024/1/24 15:52:39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曜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为什么在夏朝开始有文字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有关夏代社会发展的情况,古代文献记载既少,又多模糊不清。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依据史书记载

  • 中国夏朝之前真的还有一个虞朝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度的朝代,而之前的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及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都是原始时代的人物。“虞朝”即史书上说的“虞舜'《河北学刊》2002年第一期刊发王树民同志的学术论文,《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虞朝之说的论点如果确立、确认,那么中国的历史通称就要改变。“中国

  • 中国的夏朝真是属于神话时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神话时代是远古存留于人类记忆里面的一个时期,是远古人类族群记忆与经验的一个抽象整合体,是上古时代的代名词。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这一时期基本属于人神杂糅的时期,神话传说尤其之多。三皇、五帝,仅是远古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不是真正的“帝”或“王”,

  • 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几千年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多个,而其中又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主,中华文明是多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学术界一

  • 揭秘:为何商朝会出土文物而夏朝没有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但是最近查了查历史,发现如果有夏朝的话,那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是太长了,夏朝地的文献也很少。历史文献记载,夏朝肯定是存在于中华历史之中的,但是却因没有确实的遗迹、文字等出土,因此夏朝一直不被很多人承认,争论极大。夏朝比商朝还要更加早的一个朝代,有商朝的文物出土,为什么没有夏朝的文物出

  • 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历史,可夏朝开始时才公元前2000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5000年是从黄帝正式算起的.所以少算了将近1000年.黄帝大约是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左右的人物.而且他统治是在和第十位炎帝帝榆罔的板泉之战后确立.但很多资料认为五帝时代被认为是传说时代。学术界通说认为,五帝并不是指五个人,而是五个部落的名称。这样来解释800年的统治时间比较可信。同时,虽然国内

  • 中国的夏朝有几百年历史,为什么找不到出土文物来证明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民族大迁徙从来没有停止过,夏也只是迁徙中的一员而已,大约10万年前智人就陆续走出了非洲,所以华夏文明也是当地文明与外来文明交融的产物。夏极可能是个游牧部落文明。逐水草而生而迁徙。这也是发现不了遗迹的一个原因当然有历史记载:《五帝本纪》是《史记》的第一篇。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

  • 夏朝有文字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没有很官方的说法,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3)原始文字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在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

  • 夏朝为什么有青铜器,不是春秋时期才有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也不是。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

  • 中国历史到底几千年啊?为何西方历史学界不肯承认夏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长度涉及一个判定标准的问题,如果按照最早的传说时代来算,就是5000年(从三皇开始);如果按照文字来算,就是3000年(从商开始);如果按照一种系统的统治架构(本意上的dynasty)来看,就是2000年(从秦开始)。但是一旦国际对比不可避免,这里的问题就很多,所以国内通常把具体的标准模糊化,统